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基本功。在基本功的各项练习中,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要从把句子写完整、具体、通顺、连贯这几方面做起。
把句子写完整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第一组:1、爸爸做工。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分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分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练习。
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来说,句子通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经得起推敲。
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顺序要合理。
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
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
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断定”与“大概”矛盾,应删掉“大概”。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
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
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某些同学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是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答题技巧
1要有一手不见得漂亮但要工整的字
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工整的试卷,这不是废话。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工整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我参加了多年的语文阅卷,而且一直承担作文评分任务。对于考生的书写,我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那么,考生卷面的字写得工整会产生些什么影响呢?
1.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好
字写得工整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
写字本来就是语文学习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的答案是相对灵活的,这时候评卷老师给分一方面要看问题回答得怎么样,另一方面就要看字写得怎么样了。
对于字迹工整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常常会这样想:这一定是个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好孩子,给分时自然慷慨一些;对于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会想:看来这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扣分时自然也不会心疼。
尤其是作文,更是如此,字迹工整的作文当然更容易得高分。所以两份答案相差不多的语文试卷,却因为书写的原因造成5-8分,甚至更大的分差,这并不是新鲜事。
现在,为了让孩子们注重书写,有的学校还在期末试卷上专门设置了书写分(一般为5-10分),这就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
2.让我愿意全面去看
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份书写不好的试卷,即使你有一些亮点,就如同将金子混杂在垃圾当中一样,一般人怎么会到那里去寻找呢?而作文评分中,展示亮点是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字写得不好,让阅卷老师认不出来,客观上不是在拒绝得高分吗?那些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卷老师能全面认读,亮点得到充分呈现,得高分的机会自然多得多。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字。
不能写美观,首先写工整;不能写工整,首先写干净。只要不断坚持,没有人写不好字的。完全可以认为,小学认真练字,是中、高考的生产力。
3考场作文一定要有一些技巧
1.作文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
一笔一划地把字写好。要养成好习惯,只要拿笔,就要写出端正的字来。在写字的时候,最好在格子上方留点空隙,使每行间距清晰。
2.必须学会5分钟内列提纲
面对卷面的格子,要想好哪个段写什么,写到卷面的什么位置。列提纲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必须想详细,最好事先写出来。
3.开头结尾,不要很长
开头几句话要接近中心思想,三四行结束开头,不要太长。结尾是抒情或者归纳主题,语言优美,三四行结束,也不要太长。当然,更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
4.写记叙文,要想好叙事的层次
按时间或者按地点,或者按故事发生的顺序,一个层次一段。注意,假如某一段需要详细写,文字比较多,要注意分段,死拉硬拽也要分段,不要一段超过七八行。如果写议论文,开头论点提出后,接下来的每段都是论证过程,一个论据就是一段。结尾可变相重复论点,稍微抒情。
5.时刻注意“的、地、得”的用法
这是语言的硬功夫,不能懈怠和马虎。平时形成好习惯,考试时不要出错。
6.注意句子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一句话有主语、谓语、宾语等,这句话基本就结束了,这时就要用句号了。假如句子之间是同一类,可适当用分号,不能一逗到底。结尾或者合适的地方,可用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要规矩,也要丰富。
7.语言的精彩有奥妙
一是语言的华丽和词汇的丰富;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和排比是最通用的修辞。记住,不要干巴巴地讲述,要注意引用点古诗词、修辞等等。
8.小学作文考试,就按记叙文准备
开头结尾要准备好几套方法,什么类型用什么开头。你用什么方法比较拿手,考试前一两天,尤其是头天晚上,记得默记一下。准备结尾,要背好一两个结尾的语言类型,可以有排比、比喻或者反问,选择你最擅长的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