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出现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发展,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又造成极大破坏,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为自身发展的利益和为拯救资本主义危机不得不执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但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宣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同传统经济理论产生严重矛盾。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出现正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它力求说明和解释资本主义的失业和危机,并找出医治的途径和办法。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都体现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在书中,他充分体现了新重商主义的倾向。他反对古典经济学派关于整个经济体系是可以自动达到最佳状态的,而重商主义主张用的来干预经济是“彻头彻尾的头脑不清,一团糟。”的论断,认为重商主义者的思想从未假定过有什么自行调节趋势,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的设计和管理以及这一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的最佳利用。这是对管理国民经济途径的贡献,“16~17世纪早期开创者的经济思想方法可能已经达到了实践智慧的边缘。”59而他要做的“就是给被古典学派冤枉长达一百年之久的思想学派恢复名誉。”60
一、对对外贸易顺差与国家财富之间关系的看法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决定于该国的投资之多寡,而总投资量之多寡完全由利润动机决定,投资利润的高低,在长时期内,决定于国内利率之高低。“今设工资单位相当稳定,不会自动作大量改变(这个条件几乎总是满足的),又设灵活偏好状态,就短期变动之平均数而论,亦相当稳定,更设银行所遵守之成规也不
59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北京
60同上。
大变更,则利率之高低须看国内有多少贵金属(用工资单位计算)可以用来满足社会之灵活偏好。在同一时代内,既无大量国际借贷,又极少可能在国外购置产业,则贵金属数量之是增是减主要须看贸易是顺差或逆差而定。”61凯恩斯说:当时重商主义者和当局关切贸易顺差实在是一箭双雕,而且也只有这个办法。当时既不能直接控制利率(当时还没有银行,纸币也很少使用),又不能直接操纵国内投资之其他引诱,所以增加顺差,乃是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按照凯恩斯的意思,一个社会,如果他的工资单位、决定消费倾向的国民特性、以及灵活偏好三者都相当稳定,其货币又以贵金属为基础,则当局为维持繁荣起见,必须密切注意贸易差额。若贸易为顺差,则对宏观经济颇有鼓励作用;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者设法维持国内货币数量,压低利率,这都表示重商主义者之智慧。
二、对失业问题的看法
中世纪社会里,人们都有一小块土地赖以安身立命,尽管这土地可能并不属于自己。中世纪在社会结构的设计上就排除了失业,不管是作为贱农还是农奴,他总能有一份更重的工作。这工作虽然十分辛苦,领主对待他们也并不仁慈,但他们可以借此维持自己的温饱。只要没有大的社会灾难,入战争、瘟疫等,大规模失业在中世纪是不存在的。但是,15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机械的使用使得大批工人失业,工人的工作十分不稳定,这对社会的安宁造成很大影响,因而重商主义提出一系列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 他们首先认为:外国物品进口过多是造成本国工人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他们主张用进口来解决本国工人失业的问题。例如凯恩斯提到,在16世纪的英国就有人这样写道:“洋货每年进口,充塞英国市场,不仅引起货币稀少,而且破坏了手工业,于是有许多平民无从谋生,不得不闲散,从事乞食、偷窃。”在15世纪的法国也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并用相同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为成千上万失业劳动力创造工
61同上。
作。另外,重商主义者还主张通过公共工程投资来缓和失业,如用投资建设道路、运河、码头以及市政工程等,从而吸收失业人员。正如熊彼特在其《经济分析史》中所说重商主义依据失业论点而颁布的保护主义法令无疑在15世纪已经出现。有些“重商主义”作家对就业论点研究得很深,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实际上达到了凯恩斯主义的水平。
三、节约与浪费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的重要思想就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决定国民收入,从而决定总就业,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则国民收入就会下降,总就业人数也会减少。由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使得总需求增长的速度总是低于总供给增长的速度,由此带来经济萎缩,失业增加。而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中第一个就是人们的节俭心理,由于节俭心理的作用,造成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从而降低总需求的增长。所以,如果处于经济紧缩时期,应该鼓励人们消费,改变民众过分节俭的心理和习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为了说明他的观点并不是孤立的,在其《通论》中他引用了一系列重商主义的论述:“在私人家庭中,处处节俭打算,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于是有人想,不论国家得天之厚薄,假使每个人都实行以上这个方法,则国家也可以致富。例如有人以为,假使每个英国人都择其邻居之节俭者而从之,则英国人比现在还要富,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62“储蓄不仅使个人致富,也使社会致富;消费不仅使个人变穷,也使社会变穷。这句话是等于说,爱钱是一切经济福利之源泉,不仅使节俭者本人致富,而且也可以提高工资,让失业者有业可就,恩泽普及各方。从报纸到最新经济学巨著,从教堂讲坛到国会议院,这句话说了又说,一再申述。现在要对这句话发生疑问,简直是象渎犯神圣。然而一直到李嘉图出版其著作为止,有识之士以及大部分经济思想家都否认这种学说,……现在我们想指出:第一,这些结论不能成立;第二,储蓄习惯可能行之过度;第三,若行之过度,则社会变穷,工人失业,工资降低,整个工商界变成阴暗惨淡,这就是所谓不景气……。” 63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凯恩斯在节约问题上的看法与重商主义十分一致。
62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北京
63同上。
四、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在自动调节的基础上不可能再生存下去。国家应当肩负起调节经济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归结为,维持和鼓励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具有经常落后于生产的趋势),这便是同失业和开工不足作斗争的方法。对私人资本家必须不断的予以督促,使其从事资本投资,即建立新企业,扩大生产。
在凯恩斯看来,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流行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国家对经济的不干预主义,已经成为了错误的和危险的思想。首先,国家应当保障国内货币充裕而且“便宜”,即借贷率低。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才愿意利用银行信贷从事投资,从而雇佣工人和支付工资。自由贸易更是一种偏见,为了充分就业,有必要外国商品的进口和倾销(即为了占领市场以低价出口商品),有必要调整货币行情。这些建议同重商主义者的思想有惊人的相象之处-如果考虑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同西欧二、三百年前的经济有着巨大差异的话。瑞典学者埃尔·海克西尔指出:“凯恩斯对经济现象的看法同重商主义者的看法非常相似,尽管他们的社会哲学完全不同。”
最后,凯恩斯列举四点,说明他同重商主义之的间密切关系:
第一,重商主义,按他的说法,是同下述倾向相联系的,即增加国内货币数量,以降低借贷利率和鼓励投资。正如上面刚指出的,这正是凯恩斯的关键思想之一。
第二,重商主义者不怕提高价格,他们认为,价格高可以扩大贸易和促进生产。凯恩斯则是现代“适度通货膨胀”(作为维护经济活动得手段)论的奠基人之一。第三,重商主义者是把货币不足视为失业原因这一观点的创始人。凯恩斯则指出,增加货币数量(通过扩大银行信贷和国家预算支出)是同失业作斗争的最重要工具。
第四, “重商主义者很明白,他们的具有国家主义色彩,而且会引起战争。《重商主义》海克雪尔他们承认,他们所追求的,乃是国家的利益,以及国力之相对的增加。”65凯恩斯认为,保护主义有助于一个国家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赞成经济民族主义。重商主义者接受国际货币制度下必然产生的结果,而漠然无动于衷,这点固然可以批评;但当代也有头脑不清之徒,主张采取国际金本位制,对于国际借贷则采取自由放任的,相信只有这种最足以促进和平。两相比较,还是重商主义之现实态度要高明得多。
第四章 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当代外贸发展的借鉴意义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于重商主义的解释都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说,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和它所处的历史时期、国家所采用的经济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然而,可以说,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国家和经济都曾经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当代的中国经济来说,如何更好的引进外资、增加外汇,以完善我国的外贸,进而促进我国的外贸发展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而出现于西欧中世纪的重商主义,特别是以托马斯·孟为首的晚期重商主义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和国家干预等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具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节 晚期重商主义对我国经济学术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在托马斯·孟 (以下简称孟)的理论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痕迹,尽管我们不能断然言称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的这些相似之处必然获益于此,但至少我们会发现孟的经济思想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经济术语来表述其主要思想。
一、 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相互联系
(一) 国家干预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65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