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活动中师幼互动
策略
【内容提要】: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同时又要注重活动中师幼活动的有效性,激发幼儿的真情实感,让孩子们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创设环境师幼互动促进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区域活动以其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如今,《纲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区域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区域活动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孩子在们在区域活动中
健康发展?我个人认为应从两个大方面入手。
一、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是幼儿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优良的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美国人类发展与心理学会库特费舍教授指出:丰富的环境刺激,会加快儿童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来提供材料。为此,在投放各种活动区的材料时,除了考虑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外,材料还必须蕴含能使幼儿产生探索行为、发展探索能力这样的要求。
1、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周围丰富的乡土资源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我们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教师有意识地将这些材料筛选、提炼成幼儿游戏的材料,使区域活动颇具“农家味”。如创设“泥巴区”,让幼儿通过捏、搓、团等方法制作各种泥塑;创设“手工坊”,让幼儿用树条编成花环、做成小筐、帽子;用狗尾草、蛋壳做成各种小动物、稻草人;创设“美工区”,让幼儿用树叶印画、用萝卜拓印、用树叶和小草与各种种子想象粘贴……;创设“益智坊”,小
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棋子……;由于这些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会感到亲切、熟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2、注重培养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为了使活动区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科学、自由表现的乐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的主动性,设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材料的搜集、环境的布置中。如:“小超市”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瓶罐罐、纸盒等,然后大家一齐动手布置而成。“娃娃家”里的小医院是由霖泽小朋友把自己输液用过的输液器和吊瓶带来布置成的……。这些材料来自生活,来自幼儿,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体验到了自己参与活动和为大家做事的成功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游戏愿望;同时激发幼儿“我们还需要这样做”的愿望,并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尊重,体验自信,获得自主管理的机会。如:活动开始前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将各个活动区所需要的剪刀、胶棒、彩纸等,根据活动的需要按具体的要求准备好。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收拾游戏材料。幼儿会很乐意参与这类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逐步学会整理物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愿意为集体做事,同时,也能使他们
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3、尊重幼儿的选择权,满足幼儿的动手需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自愿的而非强迫的活动。要体现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自由选择是幼儿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如:幼儿在选择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选择区角,有的选择手工坊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选择超市买商品,还有的选择科学角去探索科学现象。区域中的形状各异的瓶瓶罐罐、纸盒、绳子、泡沫、沙子等,他们怎么用?怎么玩?把这些东西拼拼拆拆又会怎样?让幼儿带着这些疑问促使他们去研究、去探索,充分允许他们有各种想法,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在玩中自己探索,幼儿相互研究使用工具材料,充分让幼儿去积累经验,开启思路。如:在主题《房子大观》的延伸活动中,设计未来的城市时,有个孩子将彩笔帽、纸杯、卡纸等剪成需要的样子,将它们摆成数字、英文字母等贴在用纸盒做成的楼房上,楼房变得更加好看了。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幼儿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那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二、注重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一直是孩子们的探索天堂,每次的区域活动我班的孩子总是很开心、很兴奋。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就像
“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这就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与幼儿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1、理解尊重幼儿,创设益于探索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作用下的活动形式,除了物质环境,还应包括心理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评判大多来自于他人,其中成人的态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在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对于幼儿的探索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努力营造让幼儿出现各种想法、做法的氛围中,教师首先是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在活动中为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把幼儿看作是与我们成人一样的充满着想法甚至超过我们的人,我们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即教师与幼儿相互带来灵感、思路,我们的目光不只是停留在能力强的幼儿身上,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想法、做法我们力求一视同仁,给与支持和肯定,从而给幼儿以信心,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当幼儿出现各自独特的想法、做法时,不论正确与否我们都以尊重的态度来看待,针对个别幼
儿在活动中的问题、现象发动大家共同讨论,在心理上完全自由的氛围中,久而久之才会使幼儿产生种种想法、做法。例如:上学期我班在做美工渲染手帕的活动中,有个孩子一直做不好,于是我就让他说出自己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有的说:“颜料浸得太多纸会烂”,有的说:“颜料也不能沾得太少,否则纸上的颜色会很淡”,还有的说:“要先对折然后再蘸颜料,这样染出来的图案才是对称的”……。让个体的探索行为变为群体的热点,以个别的探索行为引发大家共同的探索行为,以此来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对于幼儿的各抒己见并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大部分没有参与过此活动的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鼓励幼儿通过其它途径,例如翻阅图书、询问成人、观察日程生活中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使得幼儿从区域活动扩大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以便使幼儿的探索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2、抓住契机,为幼儿提供创造、想象的空间。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外在的,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他们通过操作材料、与人交往,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中获得自信,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成
功的体验成为幼儿不断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发现创造的动机。如:一次区域活动时,浩宇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不知道谁把黄豆和大米混在一起了?”我过去一看,果不其然,两种大小不一的种子放在一个碗里了。这时又有几个孩子围上来看,见此情景,我显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哎呀,都混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啊?”伊凡听了连忙告诉我说:“老师,我可以用手把它挑出来。”我趁机引导说:“可以用手挑出来,但是太慢了,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吗?”孩子们听后都歪着脑袋想了起来。我接着说:“你们看看这两种种子,发现了什么?”听我这么一说,他们把目光转向碗里的豆子。臣臣说:“他们一个是圆的一个是长扁的。”我连忙接着臣臣的发现追问下去:“那两种种子,除了用手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孩子们兴趣浓厚,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终于用滚动的方法将黄豆和大米分开了。
3、适时角色介入,学会倾听、等待,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新导向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
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如中班主题认识各种各样的风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羽毛、叶子、各种厚薄不同的纸张、气球、扇子等材料,并提供了记录卡。孩子们很快对彩色羽毛和气球产生了兴趣,他们抛羽毛、吹羽毛,并把羽毛放在同伴的身上嬉闹着。一个孩子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放到伙伴的脸上放气,把伙伴的脸吹得痒痒的。这时,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幼儿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点,把握了幼儿活动中的矛质,并从幼儿现有矛盾入手,提出问题:“咦,羽毛怎么飞起来了?你的头发怎么飘起来了?……”推动幼儿活动向预定目标进展。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和探索的活动使幼儿的思想火花碰撞并得到升华,教师适当的介入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地催化了他们对经验的掌握,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4、注重活动评价,提升幼儿活动经验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组织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如:在主题《各种各样的纸》中,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幼儿
了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都能使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体验成功,提升经验。如: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通过自我介绍,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未来需要儿童去创造,儿童需要我们成人去培养。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就必须在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