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类是广义上的公共过程,从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评估和终结为止;一类是狭义上的公共制定过程,从确认目标到抉择方案的过程。前者从宏观的角度,关注问题从确认到终结的一个完整周期;后者从微观角度,研究方案的决策过程。
宏观上,公共过程从对问题的确认开始,通过议程设定使社会问题进入议程,决策者制定公共,优选出方案并将其合法化,之后由执行机构实行方案;在方案实行后对其评估以测其效,并对方案进行终结的操作。这是“循环”的一个典型过程。
一般认为,公共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制定
制定又被称为形成或规划,他是公共过程的第一阶段。我们一般认为,过程包括问题界定、构建议程、方案规划、合法化等阶段。①、问题的界定,其主要包括思考问题、勾勒问题边界、寻求事实依据、列举目的和目标、明确范围、显示潜在损益、重新审视问题表述等7方面;②、构建议程,其主要途径主要有:政治领导人、公共组织(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突发事件、技术创新和变革、政治运动、原有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9个途径;③、方案规划,主要指决策者为处理问题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具体涉及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预测方案后果、抉择方案的目的;④合法化,主要包括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
二、执行
执行是指在制定完成之后,将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点:①设置执行机构;②执行资源配置;③宣传;④分解;⑤试验;⑥实施。影响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问题的特性、本身因素、之外因素三方面。执行手段包括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使用时应多样化、交叉化,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应手段。
三、评估
评估是公共运行的重要阶段,加强公共评估,对于检验公共效果,决定公共的存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共的效率、效益和价值进行测量、评价的过程,它主旨在于获取公共实行的相关信息,以作为据顶维持、调整、终结、创新的依据。
四、终结
终结是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的过程。
五、监督
监督,是公共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公共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力保证,是指监督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公共运行过程进行监察和督促,以衡量并纠正公共偏差,实现公共目标。其具备主体广泛性、客体特定性、法制性三个特点。
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公共是由高度偶然、高度复杂的过程所形成的,需要有一种合适的研究方来包容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社会问题以及对它们的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不能被预先假设。重点是考虑尽可能多的因素。现在,对公共的研究正在朝着“后实证主义”的分析模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