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年文学和“”文学
1、 论述十七年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特征。
2、 比较郭小川和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异同。
3、 比较建国初期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创作情况。
4、 结合时代背景,论述《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5、 论述《茶馆》在艺术上的成就。
6、 分析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的分类和等级化情况。
7、 论述《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
8、论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9、比较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
10、梳理建国初期文艺界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论争。
11、谈谈你对“柳青现象”的反思。
12、如何辩证地评价样板戏?
13、比较当代散文三大家的创作个性。
14、怎样认识十七年文学创作氛围对作家的影响?
15、反思杨朔模式。
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和90年代文学)
16、论述邓友梅的“京味儿”文化小说。
17、论述贾平凹80年代中篇小说创作。
18、比较张洁与谌容的小说创作。
19、《随想录》的内容及艺术价值。
20、为什么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能引起广泛反响?
21、论述新时期探索性戏剧的创作。
22、为什么说《白鹿原》具有史诗品格?
23、新写实小说具有怎样的文本特征?
24、分析《棋王》对道家文化的接受。
25、论述先锋小说在叙事上的探索。
26、论述朦胧诗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7、《爸爸爸》是一部极具象征意味的寻根小说,试论之。
28、结合文学史与具体的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独特意义。
29、谈谈你对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特征的理解。
30、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新探索。
31、分析新时期小说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经历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32、谈谈余秋雨在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33、谈谈苏童小说中的意象描写。
34、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
35、论述冯骥才“津味儿”小说对民族文化的挖掘。
36、论述刘心武小说创作的转型。
37、谈谈张洁创作的几个阶段。
38、谈谈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