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文阅读-21 古诗三首
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táo)。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zhuó)胡兵缺宝刀。
1.选择正确的解释连线。
束 砍。
斫 捆。
缺 破损。
2.“马头冲雪过临洮”让我们看到了
的气势。“乱斫胡兵缺宝刀”意思是 。
3.“卷旗”是什么意思?“卷旗夜劫单于帐”有什么好处?
4.在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参】
1. 束——捆。 斫——砍。 缺——破损。
2. 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砍杀胡兵,宝刀都残缺破损了
3. “卷旗”是把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的兵帐。“卷旗夜劫单于帐”是在夜间突袭敌营,好处是出其不意,让敌军没有防备。
4. 示例:我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勇武善战、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的形象。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1.“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可以组词 。
2.写出下列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耕犁千亩实千箱( )
力尽筋疲谁复伤( ) ( )
3.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4.在这首诗中,“ ,
”是写病牛,“ ,
”是抒情。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 的志向。
5.对比《病牛》,再读读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说说你从《老黄牛》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形象和精神。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参】
1.月 15 瘦弱 羸弱
2.充实,满。 又,再。 哀。
3.病牛耕耘千亩,换来劳动果实装满千座粮仓,但它自身精神却极为疲惫,力气也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4.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卧残阳”依然无怨无悔,为国操劳与奉献
5.示例:我体会到了老黄牛不辞辛劳、勤勤恳恳、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形象。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则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参】
1. C
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示例: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习。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④闾(lǘ)里:乡里。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
1.货物,钱 资助
2.C
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略
类文阅读-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鲨鱼(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的兵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拂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突然变得闷(mēn mèn)热起来。
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去。还有两个男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活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展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一个孩子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
甲板上突然有叫一声:“鲨鱼!”我们马上就看到水里海上魔王的脊(jí jǐ)梁了。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20步了,可是他们距离孩子还远着呢。
炮手忽然离开了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翻起炮架尾,弯下身,瞄准了,马上安上引火线。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掩着脸。
当水上的烟消散了的时候,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掩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望。
死鲨鱼黄色的肚皮顺着浪潮漂荡着。一会儿,小艇划到那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到兵舰上来了。
(选自《人生途上的锦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表现了炮手 的心情。
4.这篇文章情节起伏,由悠闲快乐到紧张危急是从第
自然段开始的。
5.老炮手是怎样救孩子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参】
1. mēn jǐ
2.示例:炮手吓得脸像一张白纸,木雕泥塑般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3.动作 非常担心、紧张
4.四
5.老炮手用大炮打死了鲨鱼,救了两个孩子。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沉着果断的特点。
“泰坦尼克号”感人一幕(节选)
有人劝说67岁的头等舱乘客、全球最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的创始人斯特劳斯上救生艇,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只要还有一个妇孺没上救生艇,我都绝不会上!
著名银行家古根汉姆,从容换上华丽的晚礼服,对太太写下遗言:这条船将不会有任何一位女性因为我占据了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我要死得体面,像一位绅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死难者多为男性乘客,他们中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著名工程师罗布林、炮兵少校巴特,等等。他们把救生艇的位置,让给了那些妇女及儿童。
锅炉工亭明本来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桨手,却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坚守甲板,放卸帆布小艇,直到最后一刻。消防员卡维尔在危急时分却回到锅炉房,查看有没有同事还困在里面。信号员罗恩始终坚持在甲板上发射信号弹,向外界报警,毫不考虑自己逃生。报务员菲利普和布赖德,在报务舱敲击键盘,发送电讯,直到大水涌进舱门。
最感人的是乐队领班亨利及其手下乐手,大难临头,却换上燕尾服,登上甲板,一首接一首地演奏,用优美而圣洁的音乐安慰人心,安定场面。这些舍生忘死的人们,坚守着,直到锅炉爆炸,电力中断,巨船断裂为两截,直到冰凉的怒涛吞没了他们的歌声与生命。
(选自《死亡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
1.下列词语和“毫不犹豫”意思不同的是( )
A. 毅然决然 B.犹豫不决
C.不假思索 D.斩钉截铁
2.读画线句子,它的意思是:
。
3.把选文中描写的人物分成两类,可以分为
和 ,他们的品质可以分别概括为
和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展开想象,选择本文中的一个人物,详细写一写当时的场景吧。
【参】
1.B
2.只要这条船上还有任何一位女性留在甲板上,我就不会上救生艇
3.乘客 船员 示例: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4.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对那些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5.略
类文阅读-24 黄继光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 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的事实。
C. “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 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4.用“ ”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
1.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恨到骨头里去, 形容痛恨到极点。
3.B
4.画出: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选自《阅读》 2018年第74期)
1. 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2.作者之所以在文章中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是想表达
和 。
3.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 )
(2)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3)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
4. “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5. 在你心里,祖国是什么?以祖国为题,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A
2.祖国的伟大 对祖国的热爱
3.(1)√(2)√(3)×
4. 不能调换。因为这三个词的意义是一级一级往上升的,只有先学习才能工作,工作后才能创造。
5. 示例:祖国是国境线挺立的界碑,祖国是国徽下不倦的眼神,祖国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