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要求规范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24:06
文档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要求规范书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推荐度:
导读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2.原材料 2.1水泥 

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 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 

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 

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规定。 

2.4水 

拌和混凝土用水宜采用自来水和洁净天然水,并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 

2.5外加剂 

  

 

使用外加剂应按照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和GB8077《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经试验后选用合适的品种并确定其掺量。 

2.6钢材 

2.6.1电杆所用钢材的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厂钢材应有质量保证书,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6.2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选用变截面钢筋。 2.6.3钢材的技术要求与验收规定 

2.6.3.1生产用普通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带肋钢筋》、GB701《低碳钢热轧园盘条》和GB/T700《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有关规定。 

2.6.3.2碳素钢丝、刻痕钢丝和螺旋肋钢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和GB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质量证书的一般规定》的规定。 

2.6.3.3冷拔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34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规定。 

2.6.4钢筋(丝)经检验合格后,应按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堆放并标识,不得混放,并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3.钢筋加工和半成品骨架制作 3.1钢筋 

3.1.1钢筋不得有颈缩,表面不得有裂纹、损伤。钢筋和钢丝表面应洁净,如有油渍、漆污、浮皮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3.1.2预应力钢丝宜采用变截面钢丝。 

3.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钢筋或变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2钢筋加工 

3.2.1预应力钢丝经调直、定长切断后的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筋长度的1.5/10000。   

3.2.2非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宜采用闪光电焊,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其接头处的强度应不小于钢筋本身强度。 

3.2.3热轧光圆钢筋用作冷拉强化时,应先焊后拉。其冷拉总延伸率对Ⅰ级钢不大于10%,Ⅱ级钢不大于5.5%,Ⅲ级钢不大于5%,Ⅳ级钢不大于4%,5号钢不大于6%。 

3.2.4热轧光圆钢筋或热轧螺纹钢筋在调直除锈时,其延伸率Ⅰ级-Ⅳ级钢为3%-5%,5号钢不大于4%。 3.3半成品骨架 

3.3.1钢筋半成品应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制作。 

3.3.2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其根数不应少于国标规定或设计要求。 3.3.3螺旋筋的直径、螺距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3.3.3.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螺旋筋螺旋筋直径: a)梢径小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2.5mm; b)梢径等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3.0mm; 

c)锥形杆的梢径或等径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30mm的杆段不小于4.0mm,或按设计图纸配置。 螺旋筋间距: 

  

 4 

a)当锥形杆杆段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50mm,杆段梢径大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00mm; 

b)等径杆不大于100mm; 

c)所有杆段的两端,螺旋钢筋应密缠3-5圈。 3.3.3.2钢筋混凝土电杆螺旋筋 

螺旋筋直径宜采用2mm-6mm,其间距不大于150mm。当手工缠绕时,螺旋钢筋应用钢丝与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或用接触焊固定;当用机械缠绕时,两端必须挂牢,且两端密缠3-5圈。 

3.3.4预应力钢筋半成品 

3.3.4.1预应力钢筋的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5%(达不到时,可降低强度使用);镦头的直径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5-1.8倍;镦头不得歪斜和有裂纹。 

3.3.4.2架立圈应求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接头力求重合,并按规格堆放,不得混放。 

3.3.4.3预应力钢丝的架立圈,应与主筋垂直。 3.3.5普通钢筋半成品 

3.3.5.1主筋对焊接头在500mm或不小于主筋直径3.5倍的区间范围内,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25%;焊接骨架的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5%;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一处以上接头。 

3.3.5.2架立圈应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应用电弧焊与主筋焊接牢固并与主筋垂直。 

3.3.5.3螺旋筋的配制应符合电杆现行标准规定,在骨架两端应密绕3-5圈。 3.3.5.4用电弧焊焊接的钢筋骨架,钢板圈及法兰盘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为防止焊接咬边缺陷,不宜采用过大电流,焊接角度必须准确,焊接缝隙不得超过钢筋直径或钢板圈厚度的10%; 

b)主筋与钢板圈或法兰盘的焊接,焊接高度应等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25%,但不得小于4mm,宽度等于焊接钢筋直径的50%,但不得小于8mm,其主筋应与钢板圈或法兰盘保持垂直; 

c)焊接应平滑均匀无中断现象,被熔过的金属在焊接缝上应呈鱼鳞状,无裂缝及气泡;  d)为保证钢筋骨架在混凝土环向截面上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沿着纵向每隔1.5米在环向均匀放置三个水泥垫块或塑料垫块。 

3.3.6钢筋骨架各项尺寸公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 表1 

项目 

允许误差 主筋(纵向受力钢筋)间距 

5mm 架立圈间距 ±20mm 架立圈垂直度偏差 1/40架立圈直径 

骨架长度偏差 ±10mm 螺旋筋间距 

±10mm 

  

 

法兰盘倾斜偏差 ±2mm 钢板圈倾斜偏差 

±2mm 

 

3.3.6钢筋骨架堆放要求如下: 

a)钢筋骨架堆放时,严禁抛掷和拖移,以免变形。 

b)钢筋骨架分规格整齐堆放,对焊接骨架的堆放层数:当杆长小于≤12m时,不超过四层;杆长大于12m时不超过三层。 

c)搬运钢筋骨架,其受力点应为架立圈与主筋交叉处,起吊时受力点不少于2点。 d)骨架在使用时不得有锈蚀、脱皮、松动、坍垮、油污及附杂物。 3.3.7钢筋骨架经检验合格并标识后方可使用。 

3.3.8骨架在冬季和雨天焊接时,未冷却前严禁碰冰雪和雨水。 4.成型工艺 4.1混凝土的配制 

4.1.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 

4.1.2配料 

4.1.2.1严格按规定的配合比配料,其原材料称量偏差:水泥、水、外加剂不大于±1%;砂、石不大于±2%。称量器具定期检验,计量装置称量前检查,符合要求方能使用。 

4.1.2.2应随气候变化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及时调整配料,冬季不得含冰块。 4.1.3混凝土搅拌 

4.1.3.1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其搅拌时间经试验确定。 4.1.3.2搅拌第一罐混凝土时,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4.1.3.3混凝土混合物应即拌即用,最长停放时间:当室温在20℃以下时,不宜超过1h;当室温在20℃上时,不宜超过45min,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2cm-6cm。 

4.1.3.4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不宜低于10℃,并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采用热水搅拌时,水温不得高于60℃。 

4.2成型 

4.2.1钢模必须清理干净,螺丝应齐全完好,钢模内壁及合缝处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4.2.2模内的钢筋骨架必须保证在混凝土中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不得扭曲。对主筋、螺旋筋、架力圈、预埋件的位置必须检查校正,合格后方可布料。 

4.2.3布料时,模具温度不宜超过45℃。 

4.2.4布料时,在梢端1.5m内应填满混凝土,在根端0.5m内应适当少布混凝土或不布混凝土。 4.2.5布料后,应将钢模合缝处清理干净,均匀对称拧紧螺栓。为防止漏浆,可采取相应密封措施。 4.2.6含有杂物或初凝后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4.3张拉预应力筋 

4.3.1张拉预应力筋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长期未用者,使用前应全面进行

  

  

  

文档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要求规范书

钢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