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班娃娃家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23:52
文档

中班娃娃家教案

中班娃娃家教案【篇一:娃娃家区域活动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材料准备: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活动指导: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5、观察幼儿在活动
推荐度:
导读中班娃娃家教案【篇一:娃娃家区域活动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材料准备: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活动指导: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5、观察幼儿在活动
中班娃娃家教案

【篇一:娃娃家区域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

 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

 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

 材料准备:

 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

 活动指导:

 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

 欢的书。

 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

 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

 的翻)。

 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

 5、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幼儿进行适当

 的指导。

 6、活动结束时,提醒幼儿将书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7、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表扬遵守区域常规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名称:美工区 《学习涂色》

 活动目标:

 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涂色。

 3、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油画棒 、画好水果图案的涂色卡

 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进区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涂色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4、教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5、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要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3、学习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重点难点:学习一一对应。

 指导要点:

 数字。

 2、学习一一对应。利用教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

 一一对应。

 找相应的数字。

 4、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班

 区域名称:数学区《套圈圈》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的不同颜色的管状底座、各色圈圈、数卡

 重点难点:

 请幼儿按颜色、数量在自制管状底座上按颜色套圈。

 指导要点:

 1、能根据颜色将指环套在相应颜色的自制管状底座上。

 2、学习按数卡,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相同数量的指环。

 3、尝试着在自制管状底座上套入多于1个的指环。

 4、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指环套在自己的手上,以训练其双手的协

 同能力。

 5、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增加难度。

 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 活动班级:小  班 活动名称:角色游戏《娃娃家》(一)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友好地和同伴进行游戏。

 2、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创设家的环境、洋娃娃、炊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参观“家”的环境,看看家里都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家的时候分别都喜欢干什么?当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的?(请幼儿踊跃发言)

 2、师:现在我请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娃娃家的游戏。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 :

 (1)玩具要轻拿轻放,不争抢玩具。

 (2)来了小客人要有礼貌并热情招待。

 4、幼儿分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整理材料。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篇二: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小巧手》

 教师:才巍巍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能进行点数。

 2、爱护图书,不撕扯毁坏,能安静看书。

3、 喜欢与同伴交流,能一起合作游戏。

 4、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能按图形进行粘贴花朵和叶子。

 能较好使用胶水。

 5、游戏结束能将玩具材料收放整齐。

 活动准备:

 语言区:图书、字卡。

 美工区:画好的花朵图形、各种颜色的花瓣和叶子。

 科学区:带数字的手、海绵纸制作的戒指。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的手会做些什么?幼儿说一说。现在让我们用灵巧的手开始好玩的游戏吧。

 二、认识各区1、玩玩乐:大家一起看,在娃娃家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玩的餐具和厨具,有小锅小勺,杯子水壶,大家商量好自己当什么,可以当爸爸妈妈,可以当爷爷奶奶,还可以当小娃娃。注意,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哦。

 2、读读乐:现在我们来到了读读乐,这里有很多图书和字卡,老师听说小朋友可爱看书了,咱们轻轻翻,慢慢看,安静地,不打扰别人好吗?

 3、套套乐:这里来了好多的手宝宝,看看手指上都有什么?有有数字宝宝,你认识这些数字吗?能给她戴上戒指吗4、贴贴乐:花园里的花开得真鲜艳,这些花都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做一做好吗?

 三、幼儿取卡进区活动,教师提要求:小朋友们看见这么多好玩的,已经跃跃欲试想玩了,让我们赶快取卡进区吧。注意,不要喊,不要挤。要互相谦让。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五、讲评,展示作品

 六、活动结束,整理材料。

 篇三:小班-娃娃家(1—4课时)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主题由来】

 刚入园时,很多幼儿就对娃娃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区中,经常会看到幼儿一边抱娃娃一边说:“天黑了,娃娃快快睡觉。”有的游戏喜欢玩炒菜煮饭的游戏,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了解各个家庭主要成员及其主要职责,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兴趣的生活环节入手,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初步感受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懂得爱爸爸妈妈。

 【游戏总目标】

 1. 愿意参加角色游戏,模仿家庭生活进行游戏,对游戏有初步的兴趣。

 2. 对家庭中的主要角色产生扮演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简单

 的角色职责。

 3. 角色间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4. 在游戏中体会父母照顾宝宝及做家务的辛苦,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5. 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6. 能初步懂得爱护玩具,整理玩具要轻拿轻放。

 【游戏目标】

 1﹒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配角色,初步明确自己的角色。

 3﹒初步会收拾娃娃家的餐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请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收集以往爸爸妈妈喂宝宝以及哄宝宝的照片,让爸爸妈妈告诉幼儿以前是怎样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

 2﹒教师结合照片和幼儿谈谈幼儿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喂他们吃饭的,又是怎样哄他们睡觉的,帮助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引导其迁移经验,顺利开展游戏。

 3﹒在角色区提供娃娃、小床、碗、勺子、食物、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  物质准备:娃娃、碗、勺子、用木珠做成的食物若干。

 环境创设:创设“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有关爸爸妈妈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照片。通过桌椅的摆放,将游戏场地简单地分割成若干个家。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娃娃并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玩“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1﹒师幼互动为娃娃取名字,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我们来给娃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以“谁来照顾娃娃”的问题,引导幼儿玩“娃娃家”主题游戏。

 师:娃娃的名字叫宝宝,宝宝还小,需要大人照顾,那么,谁来照顾宝宝呢?谁来当爸爸妈妈呢?我们今天来玩“娃娃家”的游戏吧。女生当妈妈,男生当爸爸,宝宝是你们家的孩子。

 二、教师结合照片,与幼儿一起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并邀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喂宝宝和抱宝宝的动作。

 1.谈话回忆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情景。

 师:你们看照片上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抱宝宝的?喂宝宝时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

 师小结:抱宝宝时,宝宝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饭很烫时用嘴巴轻轻吹一吹,一口一口的喂给宝宝吃, 宝宝饭滴在身上,要用餐巾轻轻擦下嘴巴。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师:谁愿意上来当爸爸(或者妈妈),来表演喂宝宝吃饭和抱宝宝?

 三、教师介绍环境,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两个两个结合成家庭,分配角色,并知道自己的角色。

 四、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游戏的开展。

 1﹒观察指导幼儿使用娃娃家的道具和抱、喂娃娃的动作。

 2﹒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提建议帮助幼儿学习交流与沟通。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提醒、帮助幼儿按照物品的名称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抱宝宝了吗?你是怎样抱的?小朋友觉得他这样抱宝宝舒服吗?还可以怎么抱?你们是怎样喂宝宝吃饭东西的?下次游戏,你们还会怎样照顾宝宝?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幼儿有前期的亲子活动、谈话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初步经验,虽然是第一次玩“娃娃家”游戏,但是还是完成了游戏任务。游戏中幼儿特别兴奋,但没有乱跑,都呆在家里喂宝宝吃

饭、哄宝宝睡觉。有的幼儿一边唱着摇篮曲一边哄宝宝睡觉;有的幼儿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勺子喂宝宝,喂之前还轻轻地吹一吹。游戏结束时,幼儿都能将玩具材料放到规定的篮子中。游戏中,有些幼儿不会抱宝宝,把宝宝倒着抱,还有的随便把娃娃放在桌子上。游戏的情节比较单一。个别家庭游戏持续的时间较短,玩了一会儿就把东西都收起来,说:“老师我们玩完了。” 【游戏目标】

 1.在观察图片和回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厨房用品,尝试玩煮饭的游戏。

 2.初步学习与合作伙伴轮换活动内容进行游戏。

 3.初步学习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请爸爸妈妈收集在家煮饭烧菜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煮饭的。

 2.谈话活动:请幼儿根据照片说说:煮饭需要哪些工具?爸爸妈妈在家都是怎么煮饭给小朋友吃的?他们给小朋友都煮了哪些好吃的东西?

 3.在语言区提供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请幼儿看着照片描述给别人听。在角色区增加灶台、锅、铲子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游戏。

 物质准备:增加锅、铲子、游戏道具的盒子(外有材料标志)若干。

 坏境创设:

 1. 增加灶台、桌子,扩大娃娃家的坏境。

 2. 继续丰富“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爸爸妈妈煮饭的照片。

 【游戏过程】

 一、 教师通过展示游戏材料和照片、回忆上次游戏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 教师出示煮饭用具、照片和材料盒,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出示锅和铲子,激发幼儿开展煮饭游戏的兴趣。

 教师:上次游戏,小朋友说想玩煮饭的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锅和铲子,小朋友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

 (2)介绍娃娃家的坏境,请个别幼儿根据照片来模仿爸爸妈妈煮饭的情景。

 教师:今天,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了厨房,锅和铲子要放在什么地方?照片上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煮饭的?谁愿意来学一学?

 (3)展示材料盒,提醒幼儿看标记收拾游戏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盒上都画了材料的标记,告诉小朋友盒子里要装哪些材料,游戏结束的时候请小朋友按照标记整理材料,看谁收拾得又整齐又快速。

 2. 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出现的问题,提醒幼儿注意改进。

 教师:今天我要看看爸爸妈妈会不会抱宝宝,会不会轮流抱宝宝、喂宝宝,把宝宝照顾得很好。

 二、 请幼儿按照意愿两个两个合成家庭,教师观察分组情况并进行协调。

 三、 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使用锅和铲子煮饭的过程,引导幼儿使用锅铲煮饭时不把食物铲到地上。 2﹒观察幼儿抱娃娃的姿势和轮流玩的情况。

 3﹒提醒幼儿使用玩材料后要及时的整理。

 四、 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教师:小朋友收拾玩具时一定要看玩具盒上的标记,按照标记收拾好今天的玩具。  2﹒交流游戏情况。

【篇二: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2、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5、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篇三: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的产生: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再现爸爸、妈妈照顾小朋友的情景,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3、建立并遵守游戏常规。

 4、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一阶段游戏( 9月 13日— 9月23 日)

 阶段目标一: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5、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第一次游戏

 第一次活动准备:

 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第一次观察推进:

 1、观察: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

 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下午的游戏时间浪费了。

 片段2:另外一组一个小朋友拼命的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最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和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2、推进:

 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仍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久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改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第二次游戏

 第二次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以娃娃家环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

 1、幼儿自由抱娃娃并互相交流:“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

 2、教师小结抱娃娃的要点:

 〈1〉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2〉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三、学习给娃娃喂饭:

 1、让幼儿回忆平时爸爸、妈妈怎样给自己喂饭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娃娃喂饭。

 3、启发提问:“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

 四、教师小结抱娃娃、给娃娃喂饭的要点。

 五、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指导:

 1、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扮演某种角色进入游戏与幼儿一同游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2、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抱娃娃、给娃娃喂饭。

 3、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4、在游戏中及时纠正、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  第二次观察推进:

 观察:针对上次观察推进的结果,这次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照顾娃娃的方法。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照顾娃娃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的很快,但是观察游戏中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因为娃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小朋友们都想抱娃娃照顾她,所以在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去抢娃娃,这样会出现争执和混乱,大家都说我要娃娃。

 推进:在下次游戏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够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要进行幼儿的角色分配,可以让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爷爷、奶奶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分工合作,这样游戏中也不会发生争执。

 第三次游戏

 第三次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

 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

 第三次观察推进:

 观察:通过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倩玉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伟锋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

 推进: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第四次游戏

 第四次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若干游戏材料,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启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材料还能怎么用?”初步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到游戏区活动。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继续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2〉重点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尝试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 〈3〉带领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游戏,及时肯定他们表现。

 〈4〉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不乱跑等。

 第四次观察推进:

 观察:本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吧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立,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

 推进: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行为在下次游戏的开始,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第二阶段游戏(9 月26 日— 10月10 日)

 阶段目标二:

 1、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互相商量着玩游戏,有初步的角色分工合作的意识。

 2、愿意与人交往,发展友好交往能力。

 3、知道与人分享玩具,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第五次游戏

第五次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游戏情况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做好娃娃的爸爸和妈妈?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强调要求:两人一起游戏时,要商量好爸爸做什么?妈妈做什么?不要抢着做同一件事,如:爸爸在做饭时,妈妈可以去照顾娃娃,给娃娃讲故事,或给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然后和爸爸一起吃饭等。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佩带好角色挂牌后到各娃娃家活动。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a、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b、教师可扮演客人,针对个别组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与指导,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多交流,互相协商游戏的开展。

 c、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活动用品,及时归放。

 d、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五次观察推进:

 观察:在本次的游戏中,教师针对上次游戏的情况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评价和激励,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玩具的重要性以及评选看看谁是最爱护玩具的小朋友将奖励他们红花。因此这次游戏小朋友们都注意到了这点。而且在游戏中教师新增加了电视和电话,小朋友们对新增加的材料很有他们会用电话假装与人聊天,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等,这样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推进:在活动中发现,幼儿会打电话邀请其他小朋友来自己的娃娃家做客,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决定多鼓励幼儿到别人娃娃家去玩,这样可以让幼儿知道如何接待客人和如何当客人,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小朋友们对电话电视这些新的游戏材料很感兴趣,下次游戏中可以多增加一些材料供幼儿游戏。

 第六次游戏

 第六次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引导幼儿讨论: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教师小结:客人来做客时小朋友要先问清是谁再开门。客人进门要问好,给客人拿拖鞋、倒水。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请客人吃;客人走了要送客人到门口和客人道别等。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三人一组。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2)教师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互相去做客,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

3)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玩具。

 4)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

 5)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六次观察推进:

 观察:今天游戏,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到各个娃娃家做客,并随机观察了一下小朋友们如何接待客人的,记录了一些片段

 片段2:我又来到第2个娃娃家,励勤那,这回我敲门,励勤问谁啊,我说我是陈老师来你们这做客的,她打开了门欢迎我,并请我坐下倒水给我喝。

 推进:我发现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对如何接待客人还是做的不错的,比较热情,而能力弱的幼儿做的不够好,还要加强。还有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喜欢自己留在娃娃家玩,因此下次游戏可以多鼓励幼儿外出做客/

 第七次游戏

  第七次活动准备:

 1、娃娃家所需各种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游戏材料,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游戏情况。

 1、教师启发提问:

 “你在上次的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的是谁?你都做了些什么?娃娃的妈妈(爸爸)又做了些什么?你们玩得愉快吗?”

 2、引导幼儿讨论:

 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

 3、教师小结:客人来做客时小朋友要先问清是谁再开门。客人进门要问好,给客人拿拖鞋、倒水。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请客人吃;客人走了要送客人到门口和客人道别等。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两三人一组。

 2、幼儿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在游戏时商量好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在游戏中不争抢着做一件事。

 2)教师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互相去做客,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节。

 3)继续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玩具,不争抢其他组幼儿的玩具。

 4)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玩具。

 5)注意观察、肯定及带动内向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第七次观察推进:

 观察:本次游戏中教师继续加强对幼儿如何做客和当客人的指导,小朋友们也对当客人产生了兴趣,重点我观察了景其,他先到了本豪的娃娃家,敲了敲门,然后和本豪说他是谁,接着在他们家高兴饿玩了起来,本豪给他谁喝,还说了谢谢,并且走时还对那家的小朋友们说之间,之后他在自己的娃娃家也接待了客人,表现的不错。

文档

中班娃娃家教案

中班娃娃家教案【篇一:娃娃家区域活动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材料准备: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活动指导: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的翻)。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5、观察幼儿在活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