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如此动人,还在(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2、( )是一名( )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 ( )的体现。
3、“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 )的外貌描写。
4、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 )的外貌描写。
5、“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 )的外貌描写。
二、语段阅读。
(一)
《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作品。它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二)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罗曼·罗兰《名人传》
1.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热情赞颂的这位与命运、与生活搏斗的英雄是________。
2.罗曼·罗兰说这位英雄是“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请你结合他的生活经历和杰出成就,说说“苦难”和“欢乐”各指什么。
3.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罗曼·罗兰说的那位英雄一样,面对命运的苦厄,生活的不幸,却能“用苦难来铸成欢乐”,留芳千古。试举出一例。
(三)
据说,把雕像交由米开朗琪罗做的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为表示自己的品味高雅而对雕像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便拿起一把剪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脚手架,一面轻轻地晃动着剪刀,一面把大理石粉一点点撒落,但他绝不碰那鼻子,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然后,他转身对着行政长官说道:
“现在,您请看。”
索德里尼回答说:
“现在,它让我喜欢多了。您把它改动得颇有生气了。”
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脚手架,偷偷地笑了。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请概括这一情节的内容。
3.文段中对米开朗琪罗和描写主要运用哪种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1.上文选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试写出文段所写的人物的姓名、国籍、身份、代表作。
人物姓名:________ 国籍:________
身份: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
2.试分析文段刻画的人物具有什么人格魅力?
3.试分析文段采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五)
尼摩船长的声音听起来很可怕,脸色看上去则更可怕。他的脸色由于心脏的抽搐而苍白,瞳孔吓人地收缩着,他的心跳大概停了一下。他此时的喉咙不再是在说话,而是在吼叫。他的身体向前倾,双手攫住加拿大人的肩膀。
接着,船长松开加拿大人,朝着炮弹像雨点般落在他身旁的战舰转过身去,用尽全身力气吼道:“啊!你知道我是谁,你这该死的国家的船!你就是烧成骨灰我也能认出你!瞧吧!我让你看看我的旗帜!”
说完,尼摩船长在平台前面,展开了一面跟他先前插在南极点的那一面相像的黑旗。就在这时,一颗炮弹斜斜地击中了“鹦鹉螺号”的船壳,弹过船长的身旁,落到了海里,但没有伤害到船。
尼摩船长耸耸肩膀。然后,口气生硬地对我说:“请下去吧,您和您的同伴,请下去。”“先生,”我喊道,“您想攻击这艘船吗?”“先生,我要击沉它。”“您不能这么做!”“我要这么做,”尼摩船长冷酷地说,“用不着您来对我指手划脚,先生。命运让您看到了您不该看到的事情。进攻要开始了,反击是很可怕的。“请进去吧。”
“那艘船是哪个国家的?”
“您不知道?好啊!太好了!它的国籍,至少对您来说,是个谜。请下去。”
我和加拿大人、康塞尔,我们只好服从船长的命令。这时,“鹦鹉螺号”船上的十五位水手围在船长身边,用一种不共戴天的仇恨眼光看着这艘向他们逼近的船。我们感觉到一种同仇敌忾的复仇情绪煽动着所有这些灵魂。
我下去时,又有一颗炮弹落在了“鹦鹉螺号”的船壳上,我听到船长喊道:“打吧,发疯的船!把你那些没用的炮弹都打出来吧!你是躲不过‘鹦鹉螺号’的冲角的。但你不应该葬身在这里!我不会让你的残骸玷污了‘复仇号’的骸骨的!”
我回到房间里,船长和他的副手还呆在平台上。“鹦鹉螺号”船只的推动器启动了,它全速开到了战舰炮弹的射程范围外。但追击还在继续,尼摩船长与那艘战舰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下午4 点钟左右,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焦急和不安,我走到扶梯。嵌板是打开着的,我斗胆走上平台。船长还在那里激动地踱着方步,他看着下风处那艘距他5 至6 海里的船,像一只猛兽一样在它周围兜转,把它引向东边,让它追赶。然而他还没攻击它,或许他还犹豫不决?
我想做最后一次调解。但我刚一喊尼摩船长,他就让我住嘴。“我就是公理!我就是正义!”他对我说,“我是被压迫者,那就是压迫者!全是因为它,我曾钟爱过,珍爱过,尊敬过的一切,祖国,妻子,儿女,父母,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我憎恨的一切,就在那里!您住嘴!”
我向喷着蒸汽的战船投去最后一眼。然后,我找到尼德、康塞尔。“我们逃走吧!”我喊道。“好,”尼德说,“那艘船是哪个国家的?”“我不知道。但不管它是哪个国家的,它在晚上前会被击沉的。总之,宁可和它一道殉难,都好过做这场不知道是否正义的复仇的同谋。”
“我也这样想,”尼德·兰冷静地回答说,“我们等到晚上吧。”
1、本文段选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他的第一部与第三部作品分别是什么?
2、划线处对于 “我”的提问,船长并没有明确回答,请问那艘船是哪个国家的?你根据什么来猜出的?
3、“那艘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4、从本文段看出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5、对于“尼摩船长狠狠打击那艘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