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 游戏资源开发 课程建设研究
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提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虽有国家学前教育的相关法规,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仍无法控制,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这严重扭曲了本真的幼儿教育。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3~6岁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70%的心智发展都在这一阶段完成。幼儿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对有特征的事物易引起观察的兴趣。同时,兴趣的保持与学习的注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越浓,则注意力越持久。然而传统的幼儿教育,注意班级集体活动,而对儿童的天性把握不够,也不善于创设情境游戏让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教育缺乏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因此,创设适合儿童学习发展的情境游戏,让每一个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快乐体验、主动发展,是本课题关注的焦点问题。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而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游戏资源的有效配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游戏资源创设游戏情境,对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起着重要的前提作用。游戏资源既是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托,也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游戏资源的基本类别及其运用要领,有助于游戏活动目标的达成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建构。然而,从当前幼儿园游戏现状来看,游戏内容单一、活动形式简单是主要问题,此外,游戏材料匮乏、依赖成品玩具直接影响了游戏的持久性与趣味性。但教师并未注意因地制宜提供和创设游戏条件以及充分发挥物质条件的动态效用,未能对游戏环境中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合理组织,缺乏对游戏资源的鉴别与思考,更鲜有教师去主动配置、利用游戏资源,形成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成长,不得不说这是幼儿童年的一大缺失。
二、课题概定游戏是指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有目的的、遵从一定规则的,儿童自愿参与、快乐体验的活动。游戏资源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总称,其中物质资源包括游戏材料、场地、环境;非物质资源包括与幼儿游戏的人、游戏信息、时间等。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目标,以各种有趣的游戏为形式,寓教于乐的一种行为过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可以看出,成人对幼儿游戏资源这一概念认识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令人堪忧的是,绝大多数成人把幼儿游戏资源局限在物质资源上,忽略了游戏中其他因素的重要作用。
(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游戏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30年代,游戏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为不同几个发展时期,依次经历了经典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的生态学理论几个阶段。游戏的生态学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游戏设施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上,他们认为游戏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与形式。如帕顿认为,游戏室的设备会导致比玩黏土、积木、沙子多一倍的复杂交往。每个时期的理论基本都认同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游戏资源在游戏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James and Billie认为,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的游戏资源包括参与、材料和时间,这些资源可以保证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儿童是自己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儿童达到“正常化”。因此,应该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有计划的、合理的游戏环境。
(二)国内研究综述对于幼儿园游戏资源及利用的认识,幼儿教育界的研究文献中近几年比较丰富,且都认同游戏资源开发及游戏资源在游戏活动和课程建设中运用的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潮涌般奔赴浙江安吉观摩游戏活动,他们提出游戏成为学前教育的最大的特点与亮点,安吉县学前教育积极探索以幼儿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路子。目前,全县25所幼儿园都进行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前养成教育。他们让“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变成了现实。但是,在对“幼儿园游戏资源的开发”的检索中发现,大量的文献都是涉及到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幼儿园其他可利用的游戏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乎很少涉及,如何利用游戏资源开发实施游戏活动,建设游戏课程的研究更廖若星辰,目前国内外对于游戏资源开发和游戏活动有效实施的研究大多数仅限与理论研究上,我园课题探究重点在于在实践工作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探讨,研究的价值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园的“游戏课程”,使之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而且从实践层面为“游戏课程”提供生动、有效和有参考价值的园本游戏课程策略、园本教材和资源配置目录等,同时,通过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游戏资源的能力。最后,形成园本资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四、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一)传统的幼儿教育不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虽有国家学前教育的相关法规,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仍无法控制,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这严重扭曲了本真的幼儿教育。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3~6岁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70%的心智发展却都在这一阶段完成。幼儿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对有特征的的事物易引起观察的兴趣。兴趣的保持与学习的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兴趣越浓,则注意力越持久。然而传统的幼儿教育,注意班级集体活动教育,而对儿童的天性把握不够,也不善于创设情境游戏让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教育缺乏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因此,创设适合儿童学习发展的情境游戏,让每一个儿童快乐体验、主动发展,是本课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游戏资源是游戏活动的重要基础因素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而有效的游戏活动的实施离不开游戏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游戏资源创设游戏情境,对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前提作用。游戏资源既是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托,也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游戏资源的基本类别及其运用要领,有助于游戏活动目标的达成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建构。然而,从当前幼儿园游戏现状来看,游戏内容单一、活动形式简单是主要问题,此外,游戏材料匮乏、依赖成品玩具直接影响了游戏的持久性与趣味性。但教师并未注意因地制宜提供和创设游戏条件以及充分发挥物质条件的动态效用,未能对游戏环境中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合理组织,缺乏对游戏资源的鉴别与思考,更鲜有教师去主动配置、利用游戏资源,形成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成长,不得不说这是幼儿童年的一大缺失。
(三)建设充满活力的游戏课程是我园游戏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园本着“发展孩子、成就教师、服务家长”的办园思想,我园提出了“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多彩平台”的文化理念,我园一直致力于“儿童化、游戏化、庭园化、生态化”的环境建设。本课题研究,不仅对我园环境建设、活动场所等建设起推动作用,还将推动我园游戏活动课程的建构,对促进教师参与课程配置的主体文化、对我园课程园本化、游戏课程特色化,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游戏活动课程的园本化,是我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2、国内学前教育专家理论:邱学青认为: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从幼儿游戏的概念可以看出,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借助很多资源,才能实现其愉悦情感和完成假想,因此对幼儿游戏资源的认识也不能脱离幼儿游戏的本质和过程,从幼儿游戏的操作性层面来界定幼儿游戏资源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虞永平提出“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陈姝娟提出:对游戏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是对课程资源的优化,也是对幼儿教育资源的拓展,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处理幼儿游戏与教学以及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潜能的最大化开发与利用,游戏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对现有的游戏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和管理游戏资源的能力以及部门加大对游戏物质资源的投入等途径入手。六、研究目标1.探索游戏资源开发的途径、手段、策略,提高游戏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康发展。2.通过课题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营造教师课程开发的主体文化,向研究型教师发展迈进。3.开发、实践园本游戏课程,彰显园所特色。七、研究内容1.幼儿游戏资源开发的途径、手段、策略的研究。2.游戏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1)室内区域游戏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2)户外体育游戏课程建设的研究。3.教师课程开发的管理策略研究。八、研究假设1. 教师是幼儿园游戏资源开发的主体。2、幼儿园游戏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发展。3、幼儿园有效开发系列游戏资源和园本有效实施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九、创新之处本课题对幼儿园的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包含物质资源,还包括非物质资源;形成幼儿园园本游戏资源库,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践;通过有效的开展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心智健康发展,使得研究的结果最终获益于学前教育的参与者(包括幼儿、教师、幼儿园),实现资源多样化、资源系统化、游戏园本化,做更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十、研究思路本研究力图以幼儿、教师共发展为背景,采取调查、统计等方法了解本园幼儿发展及游戏资源现状,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课题研究的内容、具体的操作步骤,明确研究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建立一套游戏资源册,形成幼儿园园本游戏课程。十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对相关研究理论与概念进行梳理。
(2)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专家的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3)观察法。
(4)行动研究法”。
(5)数理统计法。
(6)经验总结法。十二、技术路线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园本游戏资源——形成园本游戏库雏形——分析园本游戏资源现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园幼儿发展现状-—提出计划实施活动、梳理幼儿关键经验整理发展目标——形成园本游戏资源库、园本游戏活动实施——对比实施前后幼儿发展情况——形成园本游戏资源手册。十三、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
(2016年6月—2016年12月)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方案,确立子课题方案的负责人及课题层级管理方案。
(2)实施阶段:
(2017年1月—2019年6月)A:“区域游戏资源的开发与游戏活动的实施”子课题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 B:“户外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游戏活动的实施”子课题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
课题编号:2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