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获得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因素、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大学生正确与人交往的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 人际交往 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与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由于许多因素导致了一定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有的甚至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确引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一)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问题,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反之,则容易形成精神、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1、人际交往有利于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对拥有、利用信息的要求也随着信息量的扩大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丰富经验,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得到启迪。
2、人际交往有利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帮助,才可能实现自我完善。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对协调集体关系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增进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因而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一)彼此的需求性。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们之间的行为具有某种互酬性。人与人相处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稳定、密切。
(二)相互的评价水平。所谓评价水平,就是指你对别人怎么看以及要求别人怎么看你。评价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于你讲别人好话的多少,而在于评价是否真诚和符合实际。
(三)包容水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这种差异能否包容,也是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条件。包容水平越高,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也就越大,人际关系当然会好。反之,人际关系就可能存在问题。
(四)文化和地域差异
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地域,为人处事、思维方式不同。大学生是来自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也会对大学生的交往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受交往双方的社会环境、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双方风俗习惯、社会经验等的不同以及出于某种需要、动机而产生的对交往对方发出的信息产生误解、曲解。
(二)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觉。
1、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不易改变,因此第一印象十分容易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因此我们认识并了解一个人,要通过长期的交往。
2、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或分类所形成的不正确印象,这会造成对人的认识带有偏见性。当这种印象不符合客观事实时,就会对他人造成错误判断,从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3、片面认识。在人际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盖了人的本来面貌,容易产生对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三)交往过程中的错误心理
1、自卑心理。自卑的人悲观、忧郁、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他们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加剧了人机交往过程中的不适应性。
2、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甚至怨恨的行为。这种情况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很大困难。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不合群,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五、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交往问题
(一)塑造良好形象,增进加个人魅力。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做起。应提高心理素质,应、加强自我训练,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同时要注重自己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要求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肯定存在各种差异和不同,但他们在交往中追求的是公平平等。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有利于彼此间增进了解与信任。
(三)开朗阳光,主动大方。要主动去接纳别人,善于与人交谈、一起娱乐,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促进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对于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四)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缺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利于创造彼此合作的契机。而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应该做到公平公开,既竞争又合作,以诚相待。
六、结语
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知识,并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巧香.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2]张爱菊.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邢台学院学报.2004年3月
[3]黄乾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教书育人.2007年第15期
[4]刘继红.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析.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