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5.1.1 过程有效性
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5.3 质量方针
5.4.1 质量目标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 策划5.5.3 内部沟通5.
6.3 评审输出
5.6 管理评审 5.5.2 管理者代表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6.1 总则5.6.2 评审输入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
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资源的获得。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
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
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
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目标和测量要求,并应包含在经营计划中,用于质量方针的展开。
注:质量目标应当体现顾客期望并在所定时间内是可实现的。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
持;
5.5.1.1 质量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
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5. 管理职责
最高管理层应评审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和效率。*最高管理者对产品实现过程及支持过程进行评审,包
括:是否持续改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过程更改的验证(保证所需的资源、沟通);
*验证过程是否有效和有效率的运作。
5.4.1.1 质量目标——补充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5.5.2.1 顾客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人员,赋予其职责和权限,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体现,包括特殊特性的选择、制定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和开发。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
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
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
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变更的需求。
5.6.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a)评审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
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质量目标必须在业务计划(经营计划)中体现;
*质量目标要体现顾客的要求和规定的时间进度。
应立即把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过程通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管理者。
负责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应有权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所有班次的生产作业都应安排负责保证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或指定其代理人员。
*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代表顾客传递顾客的要求;
*可以是一个部门/人员,也可以是与顾客对口的部门/人员;
*顾客要求包括确定特殊特性、质量目标、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开发设计、相关的培训等。
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评审应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及其绩效趋势的评审。
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及对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价应是管理评审的一部分内容。
5.6.2.1 评审输入——补充
*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过程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部门/人员;*发生不合格产品时,质量管理人员有权停止生产;
*每个生产班次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控产品质量。
*必须对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和绩效的趋势进行评审;
*必须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不良质量成本的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评审;
*管理评审记录中至少有质量目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的达成情况的记录。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实际和潜在外部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分析。
*管理评审的输入必须包括产品实际和潜在的失效分析;
*产品实际和潜在的失效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的影响也是管理评审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