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13:08
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

16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蕃()淤泥()西蜀()濯()清涟()蔓()亵玩()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可爱者甚蕃()(9)晋陶渊明独爱菊()(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濯清涟而不妖()()(12)香远益清()(13)亭亭净植()()(14)可远观而不
推荐度:
导读16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蕃()淤泥()西蜀()濯()清涟()蔓()亵玩()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可爱者甚蕃()(9)晋陶渊明独爱菊()(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濯清涟而不妖()()(12)香远益清()(13)亭亭净植()()(14)可远观而不
16 短文两篇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蕃(    )      淤泥(    )     西蜀(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     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4)谈笑有鸿儒(              )

(5)可以调素琴(          )

(6)无丝竹之乱耳(                       )(          )

(7)无案牍之劳形(                )

(8)可爱者甚蕃(            )

(9)晋陶渊明独爱菊(            )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11)濯清涟而不妖(              )(               )

(12)香远益清(        )

(13)亭亭净植(              )(          )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5)陶后鲜有闻(            )

(16)宜乎众矣(              )

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                                        ;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                        ;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6.综合性学习。

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1)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2)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

02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

(2)花之隐逸者也(                )

(3)无案牍之劳形(                 )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9.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枣庄中考)

【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侵晓窥檐语(           )

(2)可爱者甚蕃(          )

(3)芙蕖则不然(             )

(4)自夏徂秋(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译文: 

14.【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5.【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

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

16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蕃()淤泥()西蜀()濯()清涟()蔓()亵玩()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可爱者甚蕃()(9)晋陶渊明独爱菊()(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濯清涟而不妖()()(12)香远益清()(13)亭亭净植()()(14)可远观而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