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
2020级新生魏明同学听说大一有转专业的机会,正犹豫着要不要转专业:不转吧,不甘心。因为身边的好几个同学都在议论这事儿,自己似乎对本专业的兴趣不大,对本专业的就业发展前景也不大了解,如果就这样完全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将来后悔怎么办 ?转吧,毕竟名额有限,万一不成功怎么办?于是找到同班的你给些意见建议。
案例二:
一晃眼,2020级的吴悠同学的大一第一学期已经余额不足了。回想这一学期,相比高中的紧张学习生活,大学生活一下自由放松了许多。大学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安排,特别是手机与经济;但似乎大学生活又特别由不得自己安排:各种课程安排、社团活动、任务要求层出不穷,忙与闲之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压力陡增的同时,看着身边同样忙碌着的同学,找到同班的你想聊一聊:我到底该如何度过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呢?
案例分析:
请从上述案例任选其一,结合5大生涯理论:即特质因素论(匹配的才是最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做准备)、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快乐等于能力减去期待)、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社会学习理论(改变的发生来自学习),从其中一种理论角度出发,给两位同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建议,并提出支持实现此种建议的具体方法途径、可利用的自我资源、外部资源支持等。
(选择案例二)
1、建议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0分)
社会学习理论
2、问题解决的总体思路是什么?(30分)
人类行为受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在大学的这一个新环境中,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获取相关信息,增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认知。通过直接与间接经验的学习,实现行为的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实现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最终,以一种大学生应有的行为方式,度过接下来的大学生活。
3、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围绕总体思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途径、可利用的自我资源、外部资源支持有哪些?(60分)
·具体方法途径:
1)寻找身边的榜样,观察其行为和行为的结果,依靠观察学习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学习自我的调节,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
3)建立较高的信心,多对自己说“我能行”,在面临困难时勇往直前
·可利用的自我资源:
1)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知框架和知觉、评价及调节行为等能力
2)自我效能,也就是自我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外部资源支持:
1)榜样的魅力、奖赏、行为的复杂程度、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
2)学习资料、书籍、教程、网络资源及课程
3)与人的交流、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