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座位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人既不同于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政治工作者,也不同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主要指在思想意识领略从事研究和创作的人员。因为这些人能真正在思想意识领略起着举足轻重、导向作用,在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们掌握着宣传传播的媒介工具。
②同为文人,因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文人在其自身于社会的表现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
③“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这恐怕是纯文人所采取的或向往的思想境界吧。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流俗敏感、愤怒、厌恶,嫌而避之。对那些避之不及的俗人俗事会感到玷污了自己,甚至会“挖耳洗面”,以洁视听。这类文人,对社会的发展往往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不同于那些缺少思想、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和热情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向往和喜怒哀乐。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便有了种种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小说,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虽然其中不乏“烟灯烟”之类,但也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典章佳文,让后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④文化战士这一提法可能过激了一点,但不用“战士”这一词仿佛又不能概括这一类文人的特点。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切关注当世的社会生活,把文艺当作向黑暗挑战、明辨是非、捍卫真理的一种武器。他们深刻剖析社会的现实生活,剖析人性的善恶,宣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善恶观念。他们的文艺观点不仅反映在向那些他们认为是反动的、腐朽的、自私的、诡辩的文学思想作斗争的同时,也表现在与那些单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八股学究、痴人说梦”的纯文学以及那些“玄幻戏言、调笑逗乐、艳事性趣”类的媚俗文学的远离。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以及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反映了文学要有发拨扬正气、扬清涤浊、争辩是非、关注人民生活的境界和勇气。鲁迅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文化战士”的楷模。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更是一位远瞩、胸怀博大、善于明辨是非的文化战士。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棒打落水狗、解剖小我”等精神,笔下的“白求恩精神、阶段分析、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战争”等等这些思想成为警省世人、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不灭的明灯和有力武器,永远给人们以启示和力量。如果说纯文人是在逃避现实,安于幻想,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文化战士则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从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突破口和途径。哪怕理想与现实是多么地遥远,但也决不做逍遥的隐士,也不做屈服的奴隶。而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以战士的斗争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他们善于发现和团结社会中的进步力量,认为真理永远是不会被磨灭的,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所以他们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甘于奉献和牺牲。
⑤媚俗文人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只能算是一个为了实现个人私利的投机分子或商人。媚俗文人以迎合所谓“大众”为文学路子,从而达到推销自己,获得名利的目的。他们的作品多数情况下是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主要是迎合那些思想尚未成熟的爱好新奇的年青人的口味。他们可以放弃立场,可以没有立场,所以他们会嘲笑那些热血文人。他们会说文学仅是游戏而已。他们以自己获得的名利为依据,以作品的销售量和点击率的虚高,反驳讽刺那些对他的作品进行批评的人。他们为了防止自己的作品遭到剖析和贬低,会运用这样那样的所谓流派、所谓手法、所谓主义等来解释有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某些作品。向世俗势力低头,这是媚俗文人的另一种表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媚俗文人可以是很优秀的投机分子,他们可以炮制出大量的混淆是非、为虎作伥、的作品来。从整体上来看,媚俗作品不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也不注重思想性。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以文学面貌出现的“商品”,所以这类作品被“纯文人”和“文化战士”两类人都拒之门外。它们只是作为世俗大众的“快餐”匆匆过场了事。
⑥当然,人是复杂的,能动的。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时并没有截然的界线。一个文人有时可能表现为这种文人,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文人。作为热爱文学的人,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文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文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谐、平等、文明服务。实际上,当你的胸怀装下了万里江山,装下了地球甚至宇宙,装下了千千万万人的痛苦与快乐,你肯定也是一位充实的快乐的人。因为你再也不会被“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升官发财、自己的居于人下”等等这些庸俗痛苦的事情而委曲求全、疲于奔波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了,无需多说,先人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选自网络文章《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删节)
1.第③段中的“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很容易让人想起蒲松龄的作品集《聊斋志异》,高中曾学过其中的 。
2.第⑤段中作者把“媚俗文人”称之为“商人”的原因是 。
3.文章结尾引用了多位名家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4.结合全文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应该具有的素质是 。
5.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人从自身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思想领域的上层建筑范畴,因此它们的作品是人们常说的精神食粮。
B.作者认为文人根据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可分为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三种。
C.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故纯文人的创作是最有价值的创作。
D.文化战士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名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和与人斗。
6.结合韩愈的《师说》或者鲁迅的《阿Q正传》具体分析“文化战士”作品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五城记·兰州
①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兰瓜。
②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③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④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⑤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⑥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这种瓜吃时须剖成长条,入口即满嘴清凉,味不浓,纔嚼几下就消融在咽喉之间,立时觉得通体润爽。据说白兰瓜是外来品种,兰州接纳了它,很快让它名扬中华。兰州虽然地处僻远的西北,却是闻名的瓜果之乡。只要是好瓜好果大多都能在兰州存活,而且加添上一份香甜。火车经过兰州站,车厢里会变戏法一样立即贮满了各种瓜果,性急的旅客立即取刀削食,满车都是甜津津的清香。
⑦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与想象中的西北神貌略有差异,这儿的风气颇为疏朗和开放。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观众看戏的兴趣也洒脱的正常。京剧、越剧、秦腔都看,即便是演一个外国话剧,票房价值仍然很高。去敦煌必须经兰州,因此在兰州的外国旅游者很多。兰州的一大缺憾,是机场离市区实在太远,极为不便;但兰州机场女播音员的英语水平,在我听来,在全国机场之上,这又给国际友人带来了一种舒坦。
⑧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给西北高原带来平抚,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中华民族能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挖出一口生命之泉喷涌的深井,可见体力毕竟还算旺盛的。有一个兰州在那里驻节,我们在穿越千年无奈的高原时也会浮起一丝自豪。
7.第②段中的“风韵”在文中的意思是 。
8.第⑤段作者说“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据文章内容,“厚味”的意思是 。
9.第⑦段中“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在文中的作用是 。
10.第⑦段中“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此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开头写作者不适应西北的食物,结尾写“无奈”,首尾呼应,情感基调较为低沉。
B.兰州牛肉面及白兰瓜味道虽好,食物品种不多,机场播音员英语虽好,机场离市区太远,文化活动多,可惜票价太高,所以作者只是觉得“一丝自豪”。
C.第⑥段中的“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与第⑧段中的“对立的风味和谐着”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而且其中的“风味”意义并不相同。
D.作者在刻画马时,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马高尚的人品,痛斥了30年前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E.作为一篇文化散文,本文语言优美精练,辞藻华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词语的选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F.本文以两种美食写活了一个城市,却不让人有琐碎、小气之感,原因是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抓住了兰州独特的神韵“浓厚与清甜”来展开文章。
12.结合全文,请你简析第⑧段中“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的含义。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13. ⑴ ,临溪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⑸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⑹是故 , ,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⑺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1行穿竹,卷罢黄庭2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xiè):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陆游的 (篇名)。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描写出了居处环境的优美。
B.上片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行”、“ 卧”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无聊的心情。
C.下片前三句写出了作者年华易老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感叹。
D.全词以“开颜”为情感落脚点,也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
16.有人认为此词抒写的是飘逸恬淡的隐逸之情,也有人认为此词表达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扶辇下除( ) (2) 因谓武曰( )
(3)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 (4) 自分已死久矣(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单于使陵至海上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且陛下春秋高 D.皆为陛下所成就
19.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前长君为奉车 C.子为父死亡所恨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1.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使李陵羞愧自责的原因是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及魏代三雄1,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2,荀、张3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注:①三雄:指魏、蜀、吴三国。②洽(qià):和润。③荀:指荀勖,西晋文人。张:指张华,西晋文学家。
22.“前四史”中本文没有提到的史书是_ _。(1分)
23.对“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是激烈对抗、难以征服的,或者是稀疏、阔大、简要的。
B.有时过于激切令人难以信服;有时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复杂,让人不知道要点。
C.有的激烈抗争,难以证明,有的矛盾统一,让人不着边际。
D.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
24.选文作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2分)
25.选文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_ _ (2)_ _
26.选文中,作者认为好的史书应该符合哪些要求?(3分)
二、写作部分(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7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不久前,更有报道称中国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的步速位列世界前列。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以“快与慢”为话题,可全面理解材料,亦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800字以上。
参: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1.《促织》。(1分)
2.以低级趣味的作品迎合大众,追求作品的销售量和点击率的虚高以达到获取名利,向世俗低头、混淆是非甚至为虎作伥。(3分)
3.增添文采,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有创作的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2分)
4.应该有创作的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作品应该让人民大众看到理想的光辉,应当表现社会上的主流文化意识;作家应该做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人。(3分)
5.B(3分)
6.要点: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通顺和简洁。(4分)
如:韩愈在《师说》这篇作品中旗帜鲜明的提出 “古代求学的人必有老师”、“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的观点,要求人们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要因年龄的大小与地位的高低而耻于求学,可以说是立场鲜明,是非观念明确,他之所以这样说实际上是对中唐(当时)耻于从师的风气的批判,表现出了非凡的关注社会生活的勇气;这正是“文化战士”作品的特点:要发扬正气,明辨是非,关注并剖析社会生活,从而达到警示世人,扬清涤浊的目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7.风情特色及文化风貌。(2分)
8.牛肉面浓香扑鼻、味重而不腻、爽滑麻烫的味道;马娴熟的手艺;以马为代表的兰州人的古道热肠、高风亮节。(4分)
9.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写白兰瓜等瓜果的清甜转入写由此衍生出了恬淡、宽广、疏朗开放的兰州民风。(4分)
10.用排比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兰州疏朗和开放的风气。(2分)
11.C F(6分)
12.作者紧紧抓住“浓厚与清甜”这两种绝然不同和谐统一的味道来介绍兰州,用牛肉面和白兰瓜来代表城市的风情特色,和谐地为我们描绘了兰州的文化风貌。牛肉面的厚重与人情的淳朴结合在一起,它所体现的出来的是民风的侠义、诚信、忠肝义胆;白兰瓜的风味清香和兰州的民风有机融合,它体现的就是恬淡、宽广、疏朗开放的兰州民风。浓厚与清甜结合,淳朴与开放相融,二者缺一不可,对立统一,构成了富有民族活力的兰州文化。(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略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14.《书愤》。(1分)
15.A (3分)
16.(4分)这是一首抒写隐逸之情的词,“苍烟落照”写出了隐居环境的优美,“不关”“尘事”,表现了词人希望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行穿竹”、“卧看山”抒写了作者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生活的惬意。“贪”、“ 任”、“ 不妨”等词语表现出了作者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又有力的说明了作者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因此此词抒写的是飘逸恬淡的隐逸之情。
此词表达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从“老却”、“似”等词语中形象地流露出来,词人埋怨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其实就是在怨天!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17. (4分) (1)台阶 (2)趁机 (3) 一向、向来、平素 (4) 料想
18.C (2分)
19.C (2分)
20.(6分) (1)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
(2) 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21. (2分) 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避开具体问题,告以君臣大义,表达忠臣死节之志。在苏武的浩然正气面前,李陵的“小我”境界立现,只能羞愧自惭。
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完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22.《后汉书》。(1分)
23.D (3分)
24.在三国及晋代的史书中,成就最高的就是陈寿的《三国志》。(2分)
25.(1)写三国的史书各有不足,唯陈寿《三国志》文质兼美;(2)晋代史书各具特点,后期史书著述渐渐恢复古代立条例的写法。(3分)
26.文词和内容都要清晰和润;要学习古代典、谟,编写要有一定的编写条例。(3分)
附译文:
到了三国时期,记载三国史迹的著作不断出现。如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之类。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只有陈寿的《三国志》,文词和内容都清晰和润;晋代的荀勖和张华,把《三国志》比之《史记》、《汉书》,是并不过誉的。到了晋代,史书的编写属于著作郎。陆机的《晋纪》,写晋初的历史但不完备;王韶之的《晋纪》,写晋未的历史但没有写到东晋结束。干宝的《晋纪》,推究得当而有次序;孙盛的《晋阳秋》,以简明扼要为特长,考察《春秋》的和传文,都有一定的编写条例。从《史记》、《汉书》以后,就没有几例为编写的依据了。到东晋邓粲编写《晋纪》,又开始拟订条例。他抛开汉魏的史书,而取法殷、周,可见即使僻居湘江的边远学者,也注意到学习古代的典、谟。到孙盛编史也立条例,就是取法邓粲了。
作文批改按照高考改卷的标准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