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周围实际环境状况,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报告,对项目可能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并落实在实际施工管理中。
(2)施工扬尘
①水泥扬尘
a.根据项目施工特点,二衬结构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使用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以削减使用水泥带来的环境污染。在临时工程中尽量使用罐装水泥。
b.在散装水泥罐车下部出口处设置防尘袋,以防水泥散逸。
c.在水泥搅拌过程中,水泥添加作业应规范,搅拌设施应保持密闭,防止添加、搅拌过程中大量水泥扬尘。
②施工扬尘
a.在施工作业现场按照《项目文明施工标准》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分隔。
b.加强建筑材料的存放管理,各类建材及混凝土拌合处应定点定位,禁止水泥露天堆放,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放采用水喷淋防尘。
c.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d.由于施工产生的扬尘可能影响周围正常居民生活、道路交通安全的,应设置防护网,以减少扬尘的影响。如防护网发生破损,应及时对其进行修补。
e.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特殊情况下确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f.坚持文明施工及装卸作业,避免由于野蛮作业而造成的施工扬尘。
③车辆废气
a.运输、施工作业所使用的车辆均需通过当年机动车尾气检测,并获得合格证。
b.运输、施工作业的车辆在离开施工作业场地前,应对车辆的轮胎、车厢、车身进行全面清洗,防止泥浆在车辆行驶过程对外界道路及空气质量性污染。
c.装有建筑材料、渣土等易扬撒物资的车辆,车厢应用覆盖封闭起来,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扬撒、飘逸,污染运输沿线的环境。
d.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e.配合交通管理部门搞好施工期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形成的交通堵塞,减少因此产生的车辆废气怠速排放。
f.加强运输管理,散货车不得超高超载,避免由可能引起的货物运输中的散落、破损现象。
g.施工、运输机动车辆应尽可能使用无铅汽油作为动力燃料,含铅汽油的使用。
④其它废气
a.食堂饮食活动产生的油烟气应安装抽排风装置,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油烟气排放应符合当地排放标准。
b.空调设备安装位置也尽可能考虑周围环境特定,避免空调设备运行产生的热气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c.实施地下结构作业时,如地下设施在施工过程或运行期间有可能产生H2S、CH4等有害气体,而危害作业环境,损害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应按要求实施检测,记录监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强地下设施的通风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健康。
(3)注意事项
如施工所在地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施工废气有特定的要求,按照其要求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