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请英雄、模范及先进人物做事迹报告,每学期至少一次。
二、对当地革先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调查登记造册,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确定相应人选。
三、 报告前,要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向报告人介绍清楚,并对其报告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达到有的放矢。
四、报告后,认真组织学生评论、总结,开展学英雄、模范事迹,走英雄、模范及先进人物成长道路,长大争取做英雄、模范活动。
五、 有条件时,将报告人的事迹整理加工并在德育室展出。
六、 有关活动资料及时整理存档。
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制度
一、考核评估是衡量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评估要做到全面、准确,有理有据,坚持经常。
二、依据《抚顺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每学年对学校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学校每年对班级进行一次专题评估。学校自我评估报告分别上报教育局督学室和基础教育股。
三、评估要与工作同时进行,在安排德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宣布评估标准,以便师生有所遵循,总结德育工作时也要评估。
四、评估要以班级为基础单位,学校及班级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形成文字材料。
五、德育评估要避免期末突击。在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性评估。
六、平时要加强情况收集和资料积累,建立评估档案。
开办家长学校制度
一、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二、家长学校要名符其实,既有系统的家教理论学习,又要密切联系家长、学生的实际,做到教以能用,边学边用。
三、家长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有教学计划、有学习材料、有授课教师、有足够的教室及授课资料。
四、家长学校要保证出席率高,受训面达到80℅以上。
五、家长学校任课教师由校长或教师担任,也可聘请社会、家长中教子有方的人士兼任。
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开班二次。
七、授课人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时,既要备学生,又要备家长。认真写好讲义,课后存档。
八、学员成绩考核主要看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子女的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进行定性考核,并记入学员档案。
九、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家长”,并组织经验交流。
学科渗透德育考核检查制度
一、任课教师必须掌握《小学德育纲要》中对学生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培养目标。
二、学期初,要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学科教学标准》和教材,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学科渗透德育计划。
三、教师备课时,必须备渗透德育的内容以及渗透的方式、方法;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机地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恰当、适度渗透德育,不搞形式主义。
四、学校领导听课时,要有意识地听教师授课中有无渗透德育的环节,评课时要对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学校领导每个月检查一次教师的教案,看其渗透德育的备课情况,并且做到随时记载,及时指导。
六、期末,学校要对每位教师备课、上课中渗透的情况进行一次定性、定量结合的全面考评,将其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且作为教师评选先进、晋级的依据之一。
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一、每周星期一和重大会议及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寒暑假及恶劣天气除外。
二、举行升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参加,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三、升旗仪式由各教学班每周轮流担任。旗手、护旗手由该升旗班推选代表每日轮流担任,并经过严格训练后方可执行升降旗任务。
四、升旗仪式程序是:
1、出旗(旗手持旗,护旗在旗手两侧,升旗班其余学生随后,齐步走向棋杆,并面向国旗站立,在校全体师生立正站立)。
2、升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3、全体师生唱国歌。
4、国旗下讲话(由校长或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作简短有意义的讲话)。
五、每日坚持升降旗(不举行仪式),由升旗班按《国旗法》第十六条规定进行升降旗。
六、每次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稿及升旗班、旗手等资料及时存档。
班、团队会制度
一、 学期初,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学生思想实际,制订班团队会计划。
二、 每月举行一次主题团队会,学校领导要全力支持,使团队活动与学校工作密切协调。
三、 每次班、团队会前,班主任和辅导员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做到不备课不上课。
四、按课程表上好班、团队会,不准随意串课或挪做它用。
五、 班、团队会都要注重实效,每次活动都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六、 班、团队会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
七、 班、团队会要发扬民主,搞群言堂,充分发挥班、团干部作用,使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八、 教导处每月检查两次班、团队会情况。
九、主题大队(团)会、中队会及班会的有关资料要及时存档。
读好书、唱好歌、看好影视制度
一、学期初,依据《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制订读好书、唱好歌、看好影视计划。
二、不定期采用广播、板报、集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好的书报和影视节目。
三、图书室要定期向学和开放,各班级要有图书箱或图书角,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高年级学生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并开展书评活动。
四、每周学唱一首新歌,并做到班班有歌声,天天有歌声。新生入学后,三周内学会唱国歌和队歌。
五、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2―3次好电影,随时向学生推荐好的电视剧。观后及时开展评论,高年级的学生要写出观后感,并选择好的通过板报刊出,或者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六、每学期开展一次书评、影视评征文活动,举行一次演讲会,开展一次歌咏比赛。
七、每次开展的征文活动资料要及时整理存档。
时事政治及好人好事报告制度
一、 师生每日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时事政治新闻。
二、 事政治报告从两个方面进行:
1、重大的国内外时事政治新闻由学校负责,并且要在广播电视发布后的第二天利用间操前的一部分时间,向全体师生报告。
2、一般的时事政治新闻由班级负责,利用早点时间,采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全班学生互相报告。
三、好人好事的报告由少先大队负责,要做到随时发现,及时报告:
1、各班级每日放学前要将本班(或校内外)好人好事形成文稿,上报到少先大队部。
2、少先大队要将各班交付的文稿,利用课间十分钟或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及时地通过 “红领巾广播站”播发。
3、对示范性很强的人和事要写小黑板上,放在醒目的地方展示一周。
4、文稿要及时整理、存档。
参加社会实践制度
一、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从实地出发,每学期组织2-3次。
二、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针对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于一体。
四、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要确定好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校内外有关人员),并做好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确目的、意义、要求及重点内容。
五、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总结。低年级可由教师点播指导;中、高年级要组织讨论,有能力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同时选择好的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资料(包括:基地名称、指导教师、目的、要求及参加活动的年级、人数等)要及时整理存档。
《规范》达标检查制度
一、据《规范》要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规范》达标实施细则和检查办法。
二、 据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规范》达标训练。
三、 建立不同层次的《规范》达标档案。学校要建立不同层次的《规范》达标档案。学校要建立学生《规范》达标档案,班级要建立学生《规范》达标档案。
四、层层建立检查组织。学校校长专人负责,教导处具体检查,值周教师逐日检查班级《规范》达标情况,班主任负责掌握学生《规范》达标情况。
五、平时经常检查,随时记载,做到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期末全面检查,记入档案。
六、与家长、社会定期取得联系(新生入学时,要将《规范》印发给家长),以便掌握学生在家庭和社会执行《规范》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