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25:21
文档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JurisprudenceⅡ)课程编号:040412适用专业:法学(本科)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分编制单位:茂名学院社科系法学教研室毛晓华编制时间:2005年8月31日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法理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法起源、演进、变化、消亡的规律,法运行的规律,法的定义、功能、体系、价值,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治问题,等等。因此,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法学的一般理
推荐度:
导读《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JurisprudenceⅡ)课程编号:040412适用专业:法学(本科)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分编制单位:茂名学院社科系法学教研室毛晓华编制时间:2005年8月31日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法理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法起源、演进、变化、消亡的规律,法运行的规律,法的定义、功能、体系、价值,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治问题,等等。因此,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法学的一般理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Jurisprudence Ⅱ)

课程编号:040412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

总学时数:36学时               学分:2分

编制单位:茂名学院社科系法学教研室  毛晓华

编制时间:2005年8月31日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法理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法起源、演进、变化、消亡的规律,法运行的规律,法的定义、功能、体系、价值,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治问题,等等。因此,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一)树立公平正义的法学理念,形成法律信仰;(二)掌握关于法与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三)掌握法学学习、研究的基本方,形成适合自身的法学方法体系;(四)形成严谨的法律思维,包括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等;(五)提高专业技能,包括法学论文的写作能力、善辩应辩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

本课程系法理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针对法学研究领域的基础和前沿问题,做深入的专题研究,深化学生的法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形成严谨的法律思维。

本课程与本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法理学(一)》是前后连贯、相互配套的一个整体。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法律基础,同时具备相应的哲学、社会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抽象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一)法的概念与本质(2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中西方关于法的概念的主要观点

(2)掌握中西方关于法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3)了解法的本质研究的方意义

(4)掌握法的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和法的关系

(5)了解法的概念与本质研究在法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神意说、规则说、命令说、民族精神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

难点:法的本质研究的方意义、法的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力与法

3、说明

教学方法:专题讨论,着重对中西方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进行分析点评

思考题:

(1)分析关于法的概念与本质的不同观点。

(2)法的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对于法的本质有何影响?

(二)法的价值(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法的自由价值的含义以及法律对自由的保障

(2)掌握法的秩序价值的含义和表现

(3)掌握法的正义价值的含义,了解关于正义的各种观点

(4)掌握法的平等价值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平等的法律化和法律保护

(5)掌握法的效益价值的含义,了解效益对于法律调整的影响

(6)掌握法的价值综合、法的价值冲突的协调

2、重点、难点

重点:法的各种价值的含义以及法律保护途径、法的价值综合

难点: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平等与弱势群体保护、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程序正义的价值与局限、法律调整的经济分析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由?法律如何保护自由?

(2)如何理解“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观点?

(3)什么是秩序?如何看待自由与秩序的相互关系?

(4)请点评历史上关于正义的主要观点。

(5)论述平等的法律保护。

(6)你认同效益作为法的价值之一吗?如何看待效益与法的传统价值之间的冲突?

(7)如何协调法的价值冲突?

(三)法的运行(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法的创制的含义以及我国的立法,了解当前我国立法存在的弊端

(2)掌握法的实现的基本含义及基本形式

(3)了解法的实施效果的评价

(4)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2、重点、难点

重点:法的创制、法的实现、法律监督

难点:我国立法的缺陷与完善、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价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式教学

思考题:

(1)试论述我国的现行立法及其完善

(2)法的实现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3)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4)如何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督?

(四)法的发展(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律改革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2)掌握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的含义及基本模式

(3)了解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掌握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4)掌握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体现和相互关系,对一国法律的影响等等

(5)了解法律区域化的含义及体现,法律区域化对法律全球化的影响

2、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法律全球化、法律区域化

难点:法律移植与一国固有法的关系、法律移植成功的条件、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道路、法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应对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结合国际国内的现实进行研讨,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思考题:

(1)什么是法律继承?如何理解法律继承的必然性?

(2)什么是法律移植?如何理解法律移植与法律资源本土化?你认为法律移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什么是法律改革?法律改革与法律移植有何不同?

(4)什么是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5)你认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应如何进行?

(6)如何理解法律全球化?你认为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律制度有何影响和挑战?如何应对?

(7)如何理解法律区域化?法律区域化对法律全球化有推动作用还是消解作用?

(五)民主与法治(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民主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法治的含义、现代法治的实质和基本要素

(3)掌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4)掌握民主与法治的相互关系

(5)了解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和特点

(6)掌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法治的含义、实质和基本要素、民主与法治

难点: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主的含义?民主对于现代法治国的意义在哪里?

(2)如何理解法治的含义?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你认为应当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在哪里?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之争?

(5)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6)你认为当前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缺陷?如何完善?

(六)法与道德(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法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法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

2、重点、难点

重点:法与道德联系与区别、道德的法律化、法律的道德化

难点:法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恶法非法”问题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

思考题:

(1)法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在哪些地方?

(2)如何理解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评价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

(3)如何看待法与道德的冲突?应如何解决?

(4)你认为“恶法非法”还是“恶法亦法”?请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七)法与社会(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法作用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

(2)掌握社会结构对法律的影响

(3)了解主要法社会学家的观点

2、重点、难点

重点:法起作用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层说

难点:美国“禁酒令”、我国“禁放烟花爆竹令”的实证研究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思考题:

(1)社会条件对法的实现有何影响?

(2)法律调整能否改变社会?

(3)社会结构对法有影响吗?如何评价西方法社会学家的相关观点?

(4)请结合实例分析法律实施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八)法与(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的历史发展

(2)了解的内容

(3)了解的法律化

2、重点、难点

重点:的概念、属性与内容,的法律化的条件和方式

难点: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国际标准的争论及其实质,的法律保护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的概念?

(2)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通过的历史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有关的国际论争?

(4)法律化有哪些形式?法律又是怎样保护的?

(九)法与文化(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传统文化对法律的影响

(2)了解法的文化解释的相关观点

(3)掌握法律文化的含义、法律文化对法的影响

(4)掌握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同

(5)了解法与文学的相互影响

(6)了解法与巫术、宗教的相互影响

2、重点、难点

重点:法与传统、法律文化、法与文学

难点:法的文化解释、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思考题:

(1)请阐述法律的文化解释的相关观点。

(2)什么是法律文化?有哪些种类?

(3)法律文化对法有什么影响?

(4)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主要差别有哪些方面?

(5)请阐述法与文学的相互影响。

(十)法与科技(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法与科技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法与科技的相互作用

(3)了解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2、重点、难点

重点:法与科技的相互作用、新兴科技带来的法律问题

难点:互联网的法学问题、“克隆人”的法学问题、基因技术的法学问题、外层空间技术发展的法学问题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思考题:

(1)法与科技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法学上引起了那些争论?谈谈你的看法。

(3)“克隆人”给法与道德带来哪些冲击?请从法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4)请分析基因基础带来的法学问题。

(5)请分析外太空技术发展的法学问题。

(十一)法与可持续发展(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历史发展

(2)了解法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意义

难点:法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3、说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思考题:

(1)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法律如何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十二)西方法学流派点评(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2)掌握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了解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之间的论争

(4)了解当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2、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法学、历史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社会学

难点: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分歧与论争、后现代主义法学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

思考题:

(1)现代西方的主流法学派别有哪些?

(2)复兴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

(3)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

(4)法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自的观点如何?

(5)如何看待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分歧?

(6)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法学带来的冲击?

(7)如何评价西方法学的发展趋势?

四、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形式         时数

1、法的概念与本质              2              讲授                1

                                              研讨                1

2、法的价值理论                6              讲授                4

                                              研讨                2

3、法的运行理论                4              讲授                3

                                              研讨                1

4、法的发展理论                4              讲授                3

                                              研讨                1

5、民主与法治                  4              讲授                3

                                              研讨                1

6、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12              讲授                8

                                              研讨                4

7、西方法学流派点评            2              讲授                2

复习                           2                                  2

合计                          36                           讲授 24

研讨10

五、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或提交课程论文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及平时测验:30%,期末考试:70%

六、建议教材和参考书

建议教材: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孙国华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3.黄建武主编《法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孙笑侠主编《法理学》,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 

5.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3  

7.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8.梁治平《法辨》,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9.郭道辉《法的时代精神》,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 

10.黄建武《法的实现——法的一种社会学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吕世伦《法理的积淀与变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杨心宇主编《法理学研究:基础与前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3.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 

16.侯惠勤《重大历史案例的法理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7.韩忠谟《法学绪论》,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 

18.一正《西窗法语》,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19.梁治平《法辨》,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 

21周天玮《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2.《法理学大纲》与《法律哲学ABC》 [日]穗积重远 中国大学出版社,2005 

23.[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北京:商务印书馆,19 

2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 

25.[法]R·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6.[美]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7.[美]德沃金《认真地对待权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8.[美]德沃金《法律帝国》,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9.[美]哈特《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0.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31.[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2.[美]R·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 

3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4.[俄]B·B·拉扎列夫主编《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35.[英]梅因《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6.[英]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7.[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海:三联书店,1997

40.[美]科斯、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1、各种法学类学术期刊

七、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本教学大纲按法学专业本科要求编写,由于本课程开设在法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已学习作为基础的《法理学(一)》以及其它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师授课时应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讲授法理学基础领域和前沿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注重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法学理论素养。

(二)教学方法上以专题性的讨论式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知识介绍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理论的深化和抽象理论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审批表

大纲名称法理学(二)
课程编号040412适用专业法学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36学时

学    分

2学分

编制单位社科系法学教研室编制时间2005年8月

系(教研室)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二级学院(系、部)

意  见

二级学院(系、部)主任: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

         年      月      日

文档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法理学(二)》课程教学大纲(JurisprudenceⅡ)课程编号:040412适用专业:法学(本科)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分编制单位:茂名学院社科系法学教研室毛晓华编制时间:2005年8月31日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法理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法起源、演进、变化、消亡的规律,法运行的规律,法的定义、功能、体系、价值,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治问题,等等。因此,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法学的一般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