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总结共1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平安性、有效性、经济性,削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处方管理方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准时订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依据药品说明书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需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亲热观看疗效,留意不良反应,准时修订和完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留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峻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把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开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状况,并依据其
变化状况准时调整用药。
使用宝贵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峻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需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担当。
五、药房应依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药房必需依据《处方管理方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觉不合理用药状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状况严峻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六、严格把握门诊大处方
门诊处方注射剂不超过3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3~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假如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状况。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每月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每月点评和院内公示。合理用药指标如下: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率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5.抗菌药物每月使用数量和金额的排名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4.重点外科手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具体指标由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另行制定。
八、严格把握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
医院每年依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状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等药品使用趋于合理。
连续执行《关于把握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的暂行规定》,各科室要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下同)把握在规定的
范围。全院把握药占比低于42%。
九、实行药品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
每月对医院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全院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公示,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主动进行干预。
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
临床用药中消逝不良反应必需准时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并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总结共2
民 航 西 安 医 院 合理用药管理细则
一、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平安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开各削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方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二、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组 长:张爱国 (业务副院长) 副组长:吕德中(副、纪委)
刘永宏(医务处主任) 邓康明(药械科主任)
成 员:王 蓓 苏 婷 李 萍 代群运 瓮冬兰 葛 弘 邓启善 秦洪银 刘瑜 张育 刘建国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准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学问宣教,切实推动前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三)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科应时常深入到到科室检查临床用药状况,准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看法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争辩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状况。
(四)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准时订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依据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留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需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亲热观看疗效,留意不良反应,依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准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四、医生不得任凭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
要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留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医生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开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状况,并依据其变化状况准时调整用药。
六、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依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状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削减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峻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把握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依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状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转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使用宝贵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需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生担当。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单剂型价格30元以上药品、单种药品日用量价80元以上的必需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按不合理用药总价的20惩处责任医师。
(四)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状况监把握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本院局域网公布以上监控状况。
(五)对临床用药状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宝贵、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20惩处责任医师。
七 严格把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一)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原则上不联合用药。下列状况时可联合用药: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峻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峻感染。
2 单一药物不能把握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把握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峻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和为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为削减其中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和毒
2 性反应使用联合用药。
6 联合用药原则上只能接受应用二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必需有科以上的集体会诊确定(结核病除外)。
7 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把握联合用药。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1 内儿科以下状况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 外科的清洁性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和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 下列状况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①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峻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 异物植入性手术;
④ 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4 清洁-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等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三日量,最多不超过七日量(结核病除外),特殊状况需要较长疗程的,经治医生必需在病历上予以记载。
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般感染性疾病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状况妥当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治疗,以防复发。
八 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削减药物的耐药性和药品的治疗费用,依据其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使用平安性、毒性反应以及价格将其分为三线。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 第一线抗菌药物,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处方不受。
2 其次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价格较贵,或不良反应较明显,应把握使用。
3 第三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易致菌群失调,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或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把握使用。
3
(二)抗菌药物的三线分类(见附表)。
(三)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
1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依据感染部位、感染严峻程度、致病菌以及细菌耐药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于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严峻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其次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其次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必需从严把握。
2 临床医生可依据诊断和患者病情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患者需要应用其次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必需填写《宝贵药品及二线以上抗菌药品审批表》,经科主任审批同意方可使用。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经院内会诊并经业务副院长同意后方能使用。
3 紧急状况下临床医生经请示科主任可以超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第2天用药按前一条程序审批后使用。
(四)选用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原则
1 感染病情严峻者,如菌血症、脓毒血症、严峻污染伤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脏器穿孔或切除手术、重度烧伤等。
2 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者。
3 细菌培育药敏试验对某些药物敏感者。
(五)违反以上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和原则,经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和其他专项检查、评价、确定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按不合理用药惩处责任医师。
九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表)
十 检验科应加强和重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把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育、分别、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精确率,为临床医生选用抗菌药物供应依据。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状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十一 各药房药剂人员必需依据《处方管理方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觉不合理用药状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状况严峻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十二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消逝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需报告药剂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 卫生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三级医院)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表达方式:使用强度?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4.重点外科手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1)髋关节置换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2)膝关节手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3)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xxx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汇报
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措施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
医院抗菌药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总结共3
xXX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和专家: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提高我院药事质控水平,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对我院进行指导。
现对我院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建立合理用药管理组织
建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下设的相关的药事管理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合理用药督导小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小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起草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药剂科组织具体实施。
刚刚筹备成立的临床药学室,办公区域、配备人员、各项规章制度等已经初步成型,工作慢慢步入正轨。并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帮扶下着手培育临床药师,临床药师负责处方和病历的点评,参预科室查房。并依据要求特地配备了合理用药软件和处方点评软件,准时全面进行处方对病历进行点评。
二、严格大处方,严格把握药品用量
建立药品遴选制度,遵循“一品两规”要求,确定医院的基本药品供应名目,制定医院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名目》,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选购供应,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通过平台选购,非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通过xxx卫计委统一议价选购。鼓舞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医保药物,使用宝贵药品、医保患
1 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需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据处方管理方法的规定严格门诊医生的处方量,门诊处方量严格在7日用量,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用量。依据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以及医嘱进行点评,对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抗菌药物病历进行专项点评,点评结果定期公示,发觉个别医生和科室用药超常,要求当事医生作出说明。对不合理处方、大处方,依据医院规定当月对责任人进行扣发绩效工资、处方公示,情节严峻的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院长分别与各个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要求科室的药占比要把握在确定的范围之内,低于或超出规定的依据比例赐予相应的奖惩。
三、进行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
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医院药剂科每季度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统计分析药品销量居前十位报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并进行公示、分析,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赐予药品经销商提出预警,严峻的或者预警后不予改正的将该品种更换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直至撤出医院销售,并对使用不合理药品品种的科室赐予警示。
四、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成立医院副院长任主任委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测与评价。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和审批程序,保
2 证临床应用合理。院长与各个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要求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把握在确定的范围之内,质控部门通过病历检查、处方检查等形式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督查,定期对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每月抽查住院病历、门诊处方,对于不合理用药的病历、抗菌药物超出规定使用比例的依据规定进行惩处。20xx年上半年全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9%,住院使用率%,I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每百人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把握在38左右。
五、落实《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范特殊药品管理
定期在医院组织医师和药师的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学问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未经培训考核不予开具和调配麻、精药品处方权限。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及易混淆的药品有标识和贮存使用方法的规定。对包装相像、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六、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加强药物平安性监测
医院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等法规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首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不良反应与药害大事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配发了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对科室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所用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上报工作,开展
3 内部宣布传达和培训工作,并准时在医院内网发布药物预警信息,使医务人员准时把握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通过以上内容的汇总和这几年的实际的工作的阅历,我们认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1.领导重视: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等重要的药事组织,都由院长任主要领导,一把手亲自抓。早在实行药品零差价以前,医院领导就着手把握药品费用,削减药品支出的不合理增长;实行药品零差价和社保费用把握以后,更是将药品和耗材费用的把握作为把握医疗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医院的药占比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全院药占比降至31左右。
2.软件支持:
医院HIS系统中的院长查询系统可以关怀院长随时查看各个科室各项费用的统计、明细;医务科可以随时调用查看每个科室、医生的运行病历,对不合理的病历书写和用药做到即时监控;抗菌药物权限管理设定了每位医生的抗菌药物权限,对于超出权限的处方和医嘱提出警示;合理用药软件内嵌药品说明书,凡是医生在开方或下达医嘱时消逝超量、药品相互作用时系统赐予提示,最大程度地避开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最终,恳请贵院领导和专家对我院的合理用药工作提出宝贵看法,关怀我院的药事工作做出改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