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清照《声声慢》学案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26:47
文档

李清照《声声慢》学案1

《声声慢》学案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
推荐度:
导读《声声慢》学案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
《声声慢》学案

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出示幻灯片7:品读词人别样愁情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

2.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    )   凝噎(   )   怆(    )然     荠(   )麦     夜雪初霁(  )

萧(   )条    今宵(   )   黍(    )离     凝噎(      )    彩笺(     )

暮蔼(    )   憔悴(   )   绣闼(     )    熟谙(     )   雕阑玉砌(   )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

春花秋月 不堪回首 无语凝噎 和蔼

良晨好景 晓风残月 骤雨初歇 时辰

乍暖还寒 不黯世事 波澜壮阔 谰言

风情万种 寒蝉凄切 罗暮轻寒 凄惨

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    )

A.斜光到晓穿朱户

B.欲寄彩笺兼尺素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    )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       雨霖铃  苏  轼   

清平乐  李清照       扬州慢  柳  永

忆江南  张志和       西江月  范仲淹

B.沁园春  柳亚子       扬州慢  柳  永

如梦令  张志和       雨霖铃  姜  夔

渔歌子  白居易       浣溪沙  辛弃疾

C.念奴娇  郭沫若       水调歌头  李清照

清平乐  辛弃疾       西江月  苏  轼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张志和

D.沁园春         雨霖铃  柳  永

如梦令  李清照       扬州慢  姜  夔

渔歌子  张志和       西江月  辛弃疾

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高考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0.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略

2.D

3.D 

4. 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

5.D

6.C

7.略

8.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

9.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0.修辞手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 , “花”对“鸟” , “自落”对“空啼” 。 

1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文档

李清照《声声慢》学案1

《声声慢》学案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