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叙文 答题思路整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10:54
文档

记叙文 答题思路整理

记叙文答题思路整理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答: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情感。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④设置悬念/用看似矛盾的说法/运用修辞,引发读者兴趣⑤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①②为含义(浅层,深层)。2.修辞方法及作用答:运用了的修辞,修辞作用,写出了(内容),表达了的情感/表现了思想。1)比喻(两事物有相似性):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2)拟人:把……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生动
推荐度:
导读记叙文答题思路整理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答: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情感。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④设置悬念/用看似矛盾的说法/运用修辞,引发读者兴趣⑤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①②为含义(浅层,深层)。2.修辞方法及作用答:运用了的修辞,修辞作用,写出了(内容),表达了的情感/表现了思想。1)比喻(两事物有相似性):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2)拟人:把……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生动
记叙文 答题思路整理

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答: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           情感。

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④设置悬念/用看似矛盾的说法/运用修辞,引发读者兴趣

⑤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①②为含义(浅层,深层)。

2.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运用了    的修辞,修辞作用,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    的情感/表现了      思想。

1)比喻(两事物有相似性):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2)拟人:把……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把……作扩大(缩小/超前)的描述,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强调了……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构成):用排比的修辞展现了(描写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势,抒发了……强烈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结构、字数、词性相同):把……和……两两相对,他们互补表达了……,使句式整齐,富有文采,增强语言气势。

6)反复:为了突出……,作者有意重复了……,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感情

7)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考,吸引读者,突出强调了……(对象+特征);引出下文……;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8)反问(问中有答):加强语气,鲜明突出了……。

3.插叙、倒叙、呼应、过渡、详略、叙议结合的用法及作用

答:插叙:内容:补充交代    ,为下文   (中心事件)作铺垫/表现了      (人物)的           形象,突出了    的主题

          结构:内容充实,情节完整,丰富人物形象,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倒叙:内容:一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强烈的感情。

结构: 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呼应/照应:内容:1.类型

              2.具体内容(前文交代了……后文用……与之呼应)

              3.突出……中心,抒发……情感

        结构:4.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过渡:   内容: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构:承上启下

详略:  内容:通过详写……,突出了……(人物性格/主题)。

结构:详略得当,使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完整,中心突出。   

★★略写的作用:A.略写了……内容,B.是对详写内容的补充,C.使文章内容更充实,D.更好地写出了“文题”的普遍意义。

叙议结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

文章记叙了……,有理有据地阐明了……中心。

4.句子含义及作用(结尾句、中心句)

答:句子含义  浅层(结合内容)

              深层(通过关键词,突破难点;结合主旨)

句子作用  ①内容及思想

              ②结构  结尾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明     中心思想,突出     。

中心句: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线索句:贯穿全文

              ③表达(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表现手法)

5.词句段的赏析/评析

答:句段:内容上:(结合内容及主题)写了     表现/表达了     

结构上: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交代背景。

中间: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点题;呼应上文/开头;引人深思/回味

表达上:修辞,表现手法。

评价写作特色。

词:A.本意    B.句中义    C.写出……    D.表达……

6.概括内容/情节梳理

答:概括方法:1.要素归纳法。

          2. 提取法中心事件/中心词(中心句、过渡句、总括句)

         3.组合法(组合关键词句)

格式:中心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注意题目、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句、总结性语句、过渡句。

7.归纳中心

答:  找: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方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法     5.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出现的句段/成段句。

并:将各层大意连贯,加以综合概括,后指出表达的思想感情。

联:联系时代背景(针对有时代烙印的文章)

★★归纳写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抓住人物的言行,通过想象来重现人物的形象,再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归纳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掌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它所体现的意义,归纳状物、写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抓住所描写事物的特征,体会其中的感情,理解其中的含义;归纳论说文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文章要说明什么,说明了什么。

★★主旨要上升到人生高度,由个体到整体。

格式:通过记叙/描绘(内容),表达/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反应     社会问题。

8.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

答:对比:两个词或两个句意思相反形成对比。

作用:通过……与……的对比,更为鲜明地突出事物      的本质或特征。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反差,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情感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9.人物形象归纳

答:1.正面描写: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烘托、衬托,(从性格、品质、心情方面)加以概括。

3.典型事件。

4评价性关键词。

10.筛选信息

答:1.明确要求,确定范围。    2.扫视目标语句

3.整体感知    4.理清思路    5.概括要点。

11.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

1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

作用: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3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4描写: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刻画人、景、物等的状貌特征。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平白明了。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作用是:生动形象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作用是:烘托/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A.环境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     (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渲染    的气氛,为下文   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烘托出(形象、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风俗、人情、社会风貌)故事发生背景;交代/暗示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点,揭示人物思想。深化主题。

B.次要人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13.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文档

记叙文 答题思路整理

记叙文答题思路整理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答: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情感。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④设置悬念/用看似矛盾的说法/运用修辞,引发读者兴趣⑤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①②为含义(浅层,深层)。2.修辞方法及作用答:运用了的修辞,修辞作用,写出了(内容),表达了的情感/表现了思想。1)比喻(两事物有相似性):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2)拟人:把……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生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