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网络生活已经
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影响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本文论
述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当代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影响其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虚
拟的社会、繁杂的网络信息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
大的冲击和挑战,若不能正确地辨别、利用,就会对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搞好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必须调整工作思路
和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和重视运用互联息技术。
一、网络文化的形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网
络正在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的各个领域中。“网络最终所能带来的社会变化并不只是
建立一个信息市场,而在于形成长久的个体关系与群体关
系。”[1]事实表明,人们正在使网络由通信工具发展为交往工
具,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是形成了影响整
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网络也由此逐渐具有了文化的意
义。
网络文化已经发展为一种重要的亚文化形式,不仅包括
与网际行为有关的规范、习俗、礼仪和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
还包括网际欺诈、信息滥发、网上狂言等现象。
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
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2]。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
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
果,包含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
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2]。
网络文化是通过多种活动和载体,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
和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从而影响人的思维过程,并
最终改变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即时性。电信、传媒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都
以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息,主要的技术指标是频率、带宽
(单位时间信息传输量)和总频道容量,主要的通信方式是几
乎无延时的(实时)双向一对一声音传输和单向的一对多声
像传播。随着计算机技术升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计算机
多媒体网络通信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通信的实质是将
图、文、声、数统一转化为数字信号加以传播,传统的电信和传
媒技术也可由此纳入网络通信,即所谓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
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TCP/IP协议赋予每一台联网计算机
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该协议与互联网
中的任一主机通信,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互联网的
每一台电脑终端在信息传递和发布方面均具有高时效性,不
受时间和距离的,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信
息的时效性。因此,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足不出户就能
获取外界大量的信息。
(二)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无中心和用户驱动的
“网际网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教育、远
程教育方兴未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模式。这种开放式
教育新模式,较少约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人行为,这样大
学生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中接收和传播信息。
(三)交互性。网上相互交流是网络文化的最基本的活
动形式,它是利用媒介的信息相互传播,通过校园BBS、QQ、
MSN、聊天室、E-mail等开放式交互场所,实现网上一对一、
一对多的在线即时对话与讨论,是网上的非实时匿名公共留
言区,是自由言论的场所。因此,网络场所及文化给大学生带
来巨大便利,也刺激着大学生的好奇心,网上交流已成为校园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4
(四)虚拟性。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许多网
民的交往空间,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将点
与点、线与线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虚幻的空间世
界。在一个虚拟网络下,学生置身于一个“虚拟社区”之中,
可以直接与素昧相识的人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
解,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网上交往
方式受到个体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等因素的
互动影响,使现代高校校园文化更加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
教育工作的艰巨性。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
大学生以上网冲浪为乐事,以成为网络高手为一种荣耀。进
而在网络文化形成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做现实世界中一
切不便作和不能作的事情。青少年的叛逆精神在网络虚拟世
界中大有用武之地,网恋、黑客等成为这些人自我表现的首选
方式。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促进了大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开阔了大学生
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网络文化是一个各种信息融合在
一起的资料库,包括有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
面信息的数据库充满在网络空间。大学生进入网络世界后,
并不需要过多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只需点击浏览器就能在知
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由于网络文化的普及,人们不需要购
买和翻阅大量的书籍,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人们为获取
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被减到最小,这是其它教育媒
体所无法相比的。
2·网络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美国心
理学家PatriciaWallance在《互联网心理学》中谈到了一个典
型案例[3]:一个相貌平平的学生在网上找回了自信。他说过
去因为自己相貌平平,在面对面的课堂讨论时总不爱回答问
题。由于人们总是忽略他做的评论,他就干脆不再发表意见。
但他发现互联网却是一个不以貌取人的地方。第一次参加网
上讨论,就表现出深刻的思想且不乏幽默。一两天的时间内
就有好几个人回信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在辩论中站在他这一
边。这是在教室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互联网为他提供了一
个使他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公平竞技场,使他拥有足够的自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5
信心证明自己的资质,甚至改变了他对待实际生活的态度。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宽
松的社交环境,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人际交流的第
二空间。
3·网络文化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主
观能动性。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不限地域、不限距离的虚拟
世界,形成了“地球村”这一新的概念。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
网络文化的共享性这一特征使文化这种无形资产瞬间扩散到
各地,达到“文化增值”,同时也显示了文化的自身价值,激发
了他们创新知识和探索未知的念头。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
使大学生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更有利于创造性的
发挥。网络文化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
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
4·网络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
领域的危机和问题,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
育。要深入研究网络给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学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5
利用网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大学生乐于在网上发表
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习掌
握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
的优势加强和他们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
倾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并把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
状态。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冲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形成过程。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 80%以上的网
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
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流量中,仅占到0. 1%和0. 05%,很明
显,美国掌握全球文化的节奏和方向,从而使得一些大学生崇
拜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由于大学生的
人世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强,加上网上的这些反
动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容易使大学生受到蒙蔽,从而
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网络“垃圾”信息横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受到
毒害和腐蚀。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方便
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趁机而
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曾花了18个月的时间,
调查了网上92万条信息、图片及影片,判定其中83. 5%的内
容带有色情成份,互联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
这些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 232个色
情信息,我国也曾有人非法搞色情网站,每天点击率高达近万
人次,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处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
找色情、暴力信息,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进而发
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严重影响了学习,使学生的身体健康
受到严重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到色情、暴力等垃圾信
息的影响,网络青年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在网络犯罪案例
中,QQ引发的大学生被害事件发人深省。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5
3·网络中虚拟的人际交往导致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
变和交际障碍的产生。长时间泡在网上使得大学生人际淡
化,不喜欢和现实社会的人交流。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在很
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容易加剧他们的
自我封闭。
4·网络游戏导致大学生享乐主义的泛滥和创业观念的
散失,影响大学生的前途,害人又害己。据调查,凡是网游把
握不好“度”的同学十有八、九都有补考,一个学期少则几科
多则科科补考,有的学生长期白天睡觉,夜晚通宵上网。在国
内有70%的左右大学生上网的直接目的就是聊天玩游戏。
在这种网络文化推动下,网络成瘾成为了一种新的心理病症。
患病的大学生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
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控制,或通过上网来逃
避现实,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四、制定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使命。在
网络时代下我们更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径和方法,
综合整理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
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代化
建设,努力培养出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规
律、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方面可以重
新恢复教育者的信息优势,随时发现网上信息动态,做好网络
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担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5
任BBS、网站贴吧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版主,或设立专题E-
mail信箱,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主动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
网络免疫能力。因此,重视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就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判断能
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中汲取有益的信
息,才能在根本上应对网络带来的消极因素,从而增强其网络
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正确看待,积极面对网络文
化。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文化
这一新生事物,既不要漠然置之,无所作为;又不应视其为洪
水猛兽,惊慌失措。要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加强与网上大学
生的联系与沟通,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占
领网络文化阵地,用真情实感净化上网大学生的心灵。在这
个过程中,对大学生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它担负着引导广大青
年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神圣使命,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三)建立校园网络心理咨询室。很多同学在长时间沉
迷于网络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人际关
系淡化,不知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同学交流等等;一些网络文
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当他们意识到或者还没有
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会显示出迷惘和无助,这个时候
他们需要一个现实中的心理专家为他们开解心理上的谜团,
使他们能正确地面对网络,摆脱网络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为此,学校应该建立“校园网络心理咨询室”,设专职人员来
解决这些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
也是网络思想工作者的教育手段。因此,网络中心应该对校
园网的各个版块的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管理规
范,同时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虑和监督,可以借鉴国外
著名高校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版
块,吸引大学生,努力发挥网络教育互动性优势,发挥网络开
放性、传播性等优点。开放有政治倾向的版块,并且要适当结
合一些实事问题,开展旗帜鲜明的谈论,引导大学生参加。
五、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网络文化正在全方位地影
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18:46
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和网络伦理教育,提
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
明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科学的、大众的网络文化。[4]另一
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大学生对网络道德
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
德自律。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沿着正
确、合理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把大学生引向堕落的深渊。
因此,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确保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使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