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54:43
文档

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导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亮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恶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
推荐度:
导读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导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亮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恶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导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亮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恶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1)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2)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三、2,4-二硝基苯肼法

1、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洛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脎比色法,单独评价是因为目前它作为Vc测定的国标法之一,是一种全量测定法,它跟以前的苯肼法原理相近。首先将样品中的还原型V氧化为脱氢型V,然后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将脎溶于硫酸后进行比色。最近国标中该法强调空白,每个样品及标准系列均需作对应空白,这样消除色泽、背景不一的误差。在实际杨梅汁Vc测定中,操作时间长,操作要求较严格,试剂较多,就一般实验室而言是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

四 碘量法

1、原理

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当用碘滴定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2、注意事项

1)看到红棕色出现时要放慢滴定的速度。

2)以显蓝色在30s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

3)测定时:加HAC使溶液呈弱酸性

原因:

(1) Vc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很容

易被氧化,在碱性介质中更甚

(2)I2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加HAC可减少VC的副反应,避免实验误差

五、磷钼蓝分光亮度法测定维生素C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果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不含二价铁、二价锡、一价铜、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不适用于深色样品。

2 测定原理

染料2,6-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变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对含维生素 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该方法很方便、快速地测定生物、药物等试样中的维生素C,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六、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

1 适用范围

测定深色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2 测定原理

用定量的 2,6-二氯靛酚染料与试样中的维生素 C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多余的染料在酸性环境中呈红色,用二甲苯萃取后比色,在一定范围内,吸亮度与染料浓度呈线性相关,收剩余染料浓度用差减法计算维生素 C含量。

七、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NIRDRSA)

自1965年首次应用于复杂农业样品分析后,因其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逐渐受到分析界的重视。此法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纺 织、农业、食品、药物分析等领域。在药物分析中,NIRDRSA可以进行定性 鉴别、定量分析等工作。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直接测定维生素C含量,样品无需预处理,方法简便,结果可靠。近红外谱区光的频率与有机分子中C-H,O-H,N-H等振动的合频与各级倍频的频率一致,因此通过有机物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取得分子中C-H,O-H,N-H的特征振动信息 。由于近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宽,谱图重迭严重,不能用特征峰等简单方法分析,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本实验应用的是偏最小二乘法(PLS),首先利用定标集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将预测集作为未知样本,根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所选择的谱区范围,采用对反射吸亮度的MSC(散射校正)预处理,对25个样品进行交叉验证,即选择一个样品,从校正集中除去该样品对应的光谱和浓度资料,并设光谱主成分数为1,循环迭代样品数和主成分数,计算预测残差平方和,确定所需主成分数。若主成分选择过小,会丢失样品信息,过大会造成过度拟合。当主因子为2时,预测残差平方和值最小,为2.029,故选择主因子数为2,建立最

佳PLS校正数学模型。

八、电位滴定法

1、原理:

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待测离子浓度将不断变化;从而指示电极电位发生相应变化;导致电池电动势发生相应变化;计量点附近离子浓度发生突变;引起电位的突变,因此由测量工作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就能确定终点。

3、计算式:(与碘量法相同) Wvc=C(I2)V(I2)M(vc)/m(vc ) *100%

4、优点:

解决了滴定分析中遇到有色或浑浊溶液时无法指示终点的问题。

九、紫外快速测定法

原理

维生素C的2,6—二氯酚靛酚容量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紫外快速测定法,是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消光值之差,通过查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十、光电比浊法的原理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抗坏铁酸与亚硒酸(H2SeO3)能定量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1mol的抗铁酸能将2mol的亚硒酸还原成硒。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元素硒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当抗铁酸的浓度在0-4mg/25-50ml的范围内,该溶液生成的浊度与抗坏铁酸的含量成正比。将试液置分光亮度计上测其浊度可以定量地测定抗坏铁酸。

十一、荧光分析法

原理

用酸洗活性炭将抗坏铁酸氧化为顺式脱氢抗坏铁酸,然后与邻苯二胺缩合成一种荧旋光性化合物。样品中其它荧光杂质的干扰可以通过向氧化后的样品中加入硼酸,使脱氢抗坏铁酸形成 硼酸脱氢抗坏铁酸的络合物,它不与邻二苯胺生成荧光化合物、这样可以测定其它荧光杂质的空白荧光强度而加以校正

十二、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法

1、原理

其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型Vc可将Cu2+定量地还原为Cu+并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在高速离心机下有效地分离出沉淀,小心洗涤后再经浓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含量,即可推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该法实验仪器较昂贵,主要问题是操作过程中反应完全与否,沉淀物洗涤、离心反复多次,极容易带来误差。该法优点是能不受果蔬自身颜色的干扰,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根据试验,发现此法结果偏低,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改善。

十三、金纳米微粒分光亮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金纳米微粒分光亮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于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1-2.0mL浓度为95.μg/mL的HAuCl↓[4]溶液,0.02-0.50mL浓度为1%的柠檬酸三钠溶液,再加入

0.001-2.0mL浓度为0.38mg/mL的维生素C溶液,混匀,加二次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混匀,在分光亮度计上,于520nm处测定吸收值,同时作空白试验。本发明测定方法简单、快捷,所用仪器价廉,试剂易得。

十四、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研究了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其电化学行为,并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发现该电极对VC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10.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VC在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VC的浓度在1.0×10-3~1.0×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0×10-6mol/L,与紫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一致。

十五、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法

梅特勒-托利多的自动电位滴定仪解决手工滴定存在的问题,通过测量滴定反应中电位的变化确定终点,全自动操作、计算,测量快速,结果准确。梅特勒-托利多的滴定仪配有记忆卡软件包,存储有成熟滴定方法,可方便快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且稍作改动就能作为新的测定的实验方法。

文档

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导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亮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恶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