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_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53:17
文档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_5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古代农业特点是()A.男耕女织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B.《宣
推荐度:
导读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古代农业特点是()A.男耕女织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B.《宣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          B.商周夏          C.夏商周          D.夏周商

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古代农业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自给自足                      D.精耕细作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

A.《十二铜表法》   B.《宣言》     C.《权利法案》     D.《大宪章》

4.近代史上,共和政体自初创到最终确立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是(    )

    A.皇帝            B.宰相            C.总统           D.帝国议会议员

6.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十月领导人

7.1917年二月爆发后,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是(    )

A.沙皇     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资产阶级临时

8.导致清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临时约法》

10.中国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标志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66年         D.1978年

12.全面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

    A.       B.刘少奇          C.周恩来          D.

13.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是指(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

    A.1949年       B.1972年         C.1992年           D.2001年

15.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

16.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7.“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 石器         B. 铜器              C. 铁器           D. 牛

18.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美洲新的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D.达·伽马

19.17世纪造船业和海运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0.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高歌猛进      B.曲折发展        C.停滞不前        D.萧条萎缩

2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采取的主要经济是(    )

    A.国家干预      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        D.计划经济

2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23.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文化建设

25.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

    A.创办乡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 (    )  

    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     C.深圳、珠海      D.海南岛

27.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中,负责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

    A.上海合作组织   B.世界银行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2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

    A.关贸总协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欧洲共同体

29.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30.在苏联的历史上,曾主张广泛种植玉米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1.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人民公社化       

 C.“一化三改”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时期的是(    )

    A.“抓,促生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3.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4.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组织中,合作程度最高的是(    )

    A.EU          B.NAFTA           C.ASEAN       D.APEC

3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3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    )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37.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3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39.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4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4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

4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3.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

A. 思想领域   B.经济      C.政治   D.军事

4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45.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6. “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  

A.牛顿              B.瓦特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47.近现代史上,科技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48.第一次工业,首先开始于(    ) 

A.煤炭行业     B.钢铁行业     C.铁路行业      D.棉纺行业

49.1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50.当代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解体                       B.世贸组织的建立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1.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维也纳体系

52.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

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         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53.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

A.第一国际        B.五四运动       C.十月        D.巴黎公社

5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银行

55.二战后,世界格局逐步形成两极对峙的局面。其正式形成于(    )

    A.华约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

    D.铁幕演说

56.右示漫画反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D.欧洲联盟的建立

57.周恩来代表中国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58.宋代出现了“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59.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

60.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洋布洋纱的冲击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1.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

    A.取消了“重农抑商”          B.仍然推行科举制度

    C.商业才干是科举选官的首要标准        D.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6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的是(    )

    A.西欧            B.中国            C.日本           D.东盟

63.有学者认为:1955—1975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有(    )

    A.苏联的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地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技术设备,这一举措(    )

    A.为完成“一五计划”作出了贡献        B.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C.表明西方国家取消了对中国的封锁      D.与“一边倒”外交有密切关系

65.2006年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总。在我执政的时候,也还是足够稳固的。”由此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    )

     A.苏联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B.苏联解体并不是必然的

     C.苏共丧失执政地位与他的改革有关     D.他的改革稳固了苏联的政治

66.衣冠服饰在中国古代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不仅被用来御寒护肤、美化生活,而且是表示身份、区分等级的手段。时期官方的统一制服采用了民间广泛流行的中山装,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生活受到西方影响                B.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消费观念凸显奢靡之风                D.平等自由观念较为普及

67.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B.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68.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

A.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B.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

D.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9.新中国成立初期,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的会议有(   )

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联合国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70.1971年中国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史实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

A. 第三世界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B. 美国孤立中国的取得胜利

C. 联合国不再是美国操纵的工具

D.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文档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_5

东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古代农业特点是()A.男耕女织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B.《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