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师范大学 项建英教授
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共三种题型,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第三大题是写作。其中单项选择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占总分的1/3多。这29个选择涉及许多学科,内容无边无际,复习就如大海捞针,许多考生反映心中无底。那么如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迅速理清思路,为《综合素质》这一科目的通过取得关键性的得分呢?下面我就近几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中单项选择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把29个选择题分成五个模块,并对每一模块的考点进行探析,希望给考生复习带来帮助。
第一模块:教育理念
有关教育理念的4题左右,一般在单项选择的第1—4题,主要考查的要点是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正确的职业理念。如
例1:平时嗓门大的小张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老师批评说:“难道你是蚊子么?”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做法( )(2015上半年真题)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尊重
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参是C。
该题考核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应该对学生多一点激励和宽容,少一点批评和苛求,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例题中小张的回答因声音小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并且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显然这位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例2:孙老师给小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很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简便识记,等级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2015上半年真题)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是A。
该题考核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改革评价机制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导向,教师不应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要注重全面评价和多方面评价,健全评价体系。例题中小华虽然填空题错了,但孙老师还是给他优秀,显然没有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这一模块要求考生不仅要记住三观的内涵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三观解释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第二模块:法律法规
有关法律法规的8题左右,一般在单项选择题的第5—12题。主要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根据历年试卷分析得知,大致是一个法律法规一个选择题。这一模块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要求考生在熟记法律条文的基本上,注重理解和应用。这里我仅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例。
例3:学生小张在暑假期间擅自翻越学校围墙,导致右腿摔伤。对于小张所受伤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14上半年真题)
A.学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学校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学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D.学校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参是C。
该题考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关于责任认定中的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而例题中小张右腿摔伤的后果是在暑假期间发生的,很明显答案是C。
例4:校外人员孔某趁学校门卫疏忽之际,骑摩托车闯入校园,将学生刘某撞伤,对刘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2015上半年真题)
A.门卫 B.孔某 C.学校 D.刘某的监护人
参是B。
该题主要考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责任的认定,我们必须记住这句话:相关当事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而例4中造成刘某撞伤的主要责任人是孔某,所以答案是B。
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一法律条文中,我们也认识到法律条文重在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识点也容易识记和掌握。
第三模块:职业道德
有关职业道德的4题左右,一般在单项选择题的第13—16题左右。主要考核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这一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时应遵循行为规范和品德。如:
例5:宋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常将“鸟”和“乌”混淆,就编了首儿歌:“小鸟小鸟有眼睛,没有眼睛看不见。”他创编了很多类似的儿歌,对学生识字有很大帮助。宋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师德规范是( )(2015上半年真题)
A.廉洁从教
B.公正待生
C.探索创新
D.举止文明
参是C。
该题主要考核2008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6条,教师要终身学习,“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例题中宋老师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属于探索创新。
例6:汪老师在班上设立“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2015上半年真题)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参是B。
该题主要考核2008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3条,教师要关爱学生,而关爱学生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汪老师设立“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显然有损学生的人格尊严。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职业道德的选择题比较灵活,试卷都是以案例形式出现,所以希望考生不仅要熟记这2个文件,更能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第四模块:文化素养
有关文化素养的9题左右,一般在单项选择题的第17—26题。这9题涉及范围很广,主要有天文、历史、文学、文化常识、医学、建筑、农学、美术、音乐、书法等,这对考生来说,也是最难把握范围的9题,但其实仔细分析还是有规律可找。如有关音乐的选择题,初看这一选择题范围包括古今中外的音乐,实在不好把握,但通过历年试卷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考国外的音乐,基本以音乐之父、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等名人为主。如果是考中国音乐,则要么考中国抗战歌曲,要么考中国传统乐器,尤其是乐器方面的知识,则在历年试卷的单项选择题中多次出现,如2011下半年真题、2012下半年真题、2013上半年真题、2014上半年真题和2014下半年真题。这里仅举一例:
例7: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笛子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013半年真题)
A.吹奏乐器
B.弹拨乐器
C.打击乐器
D.拉弦乐器
参是A。
我在这里仅举音乐,依此类推,文学、历史、美术等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找。如历史,一般要求考生记住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重要历史人物;美术的考点:国外主要集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及他们的作品,而中国考点集中在时期大师,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等及他们的作品。所以,只有找到了规律,考试范围和难度就会大大缩小。
第五模块:基本能力
有关基本能力的4题左右,一般在26—29题。主要考核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但近几年主要考核信息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一般都是信息处理2题,逻辑推理能力2题。信息处理能力主要考核我们平时用得比较多的Word、Excel、PowerPoint、百度、打印机等。而逻辑思维能力刚开始考试时还比较简单,现在逻辑题难度逐渐加大,所以做逻辑题时一定要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公式做题。如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只有p,才能q,就能推出如果q→就能p;逆否等价命题:如果-p,就-q,那么q→就能p;等等。举例:
例8:小明面对某饭店大楼惊叹:“嗬,真高真漂亮啊!”爷爷说:“只有学习好,才能住进这样的高楼。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小明调皮地说:“那爷爷上学时一定没好好学习。”下列退推导中,小明所使用的是( )(2015上半年真题)
A.好好学习,就能住进漂亮的高楼;爷爷没好好学习,所以没住进漂亮的高楼
B.不好好学习,就住不进漂亮高楼;爷爷没好好学习,所以爷爷没住进漂亮高楼
C.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住进漂亮高楼;爷爷没住进漂亮高楼,所以他没好好学习
D.不好好学习,就住不进漂亮的高楼;爷爷住的是平房,所以他没有好好学习
参是B。
该题首先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只有p(学习好),才能q(住进这样的高楼),推出如果q(住进这样的高楼)→就能p(学习好);再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如果q(住进这样的高楼),就能p(学习好),推出-p(学习好)→就-q(住进这样的高楼),即不好好学习,就不能住进这样的高楼。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总之,小学《综合素质》试卷中29个选择题是对考生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人文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全方位综合测试,知识面广,范围大,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做个有心人,考前还要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赢得高分。如果选择题得了高分,那么小学《综合素质》这一学科的通过也就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