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互联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入手,提出了提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from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师生的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类即时通讯手段层出不穷。除了传统的校园BBS、QQ、MSN、手机短信等,手机QQ、微博、微信等新生即时通讯工具也陆续推出,手机上网的普及化更使得每个师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接触到外界丰富多彩的信息,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格的性、平等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拓展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新的影响。”[1]因此,透过网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舆情引导,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领域和崭新课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将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理念、内容、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思想教育方式;从狭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并将它用以加强和改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工具的目的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体现。
1、网络教育的互动性。“网络的最大价值, 不在其信息的海量和传播的实时性, 而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上。 ”[3] 网络是各种思想、观念、信息等融汇的地方,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感觉、想法,也可以对他人传过来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内化。网络改变了单一的思想灌输和教育者一方主动、一方被动的局面, 形成互动的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对于教师提出的想法,学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可以汲取,也可以不接受,任何交流都是相互的,但也正是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给学生们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引导,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网络教育的手段和载体的多样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仅为书本教材,内容枯燥单一,理论化程度过深,缺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理论创新。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依托网络这个开阔的平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网上党校、主题网站、BBS 论坛等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极为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工具。形式多样的网上教学、网上影视、网上读书、、网上交流、等,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网络教育的难控性。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的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再只是书本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所传达的内容,海量网络信息以及多样性的网络服务功能给在校大学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大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不仅包括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时事政治以及国内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等网络舆情,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受众和传播者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这使得网络更加活跃”[4],在这种高度自由、快速、开放性的网络世界中难免造成一些大学生网民对事件意见的表达产生失真、失控的现象,从而形成负面的网络教育,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极大的难控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大量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于2004年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而国家相关部委缺乏具体的文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指导。同时,很多高校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放在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上,在已经建立的相关机制中,更多地反映为简单、粗暴的“善后”处理即应急预案:删帖、关闭网站、封堵内外媒体,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忽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海量化、选择的互动性以及网络社会交往的匿名性等重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对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实践经验较少,缺乏理论支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自然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不再满意长篇累牍的理论性文章,而是希望看到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看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教育者的信息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学生因而对教育者的信任和尊重下降,教育者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老办法行不通,新办法不会用”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苦涩心声。[5]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弱化的网络信息分析能力、甄别能力和敏锐度,让思想教育工作者难以从网上大量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在网站建设中,很多网络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网络的新颖别致当成了建设的重点,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网站功能简单,有效性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而被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肢解地服从于网络不断翻新的形式,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被无形地颠倒过来了。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对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开设政治思想教育平台。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基础、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忽视了互联网这个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来,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