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军神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军神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抓住描写人物神态、 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学习刘伯承为了实现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做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0 课,军神。 谁来读这些词语?(指名读写刘伯承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写谁的?你能用一个 词最能概括他的品质?(板贴:刘伯承 坚强) 谁来读这些词语?(指名读写沃克医生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写谁的?通过上节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沃克医生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
(板贴:沃克医生 著名)
2、为了突出刘伯承的坚强和沃克医生的著名,我们还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三方面 的内容。
板贴: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课文是如何把刘伯承的坚强写具体的。
二、精读品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请你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课件设计)
2、交流
(1)故事发生的时间:1916 年的一天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沃克医生的诊所里
(3)人物:刘伯承、沃克医生。
年轻人说自己叫刘大川,是邮局的职员 ,其实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年轻人就 是刘伯承,他为什么不说真话呢?让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社会情况,1916 年,清 朝刚刚灭亡,袁世凯要做皇帝,孙中山领导了辛亥,来推翻他的统治。那时,经常发生混战军人会遭到,所以他才隐瞒自己的一切,但是沃克医生一 看他的伤势,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的邮局职员,而是一位军人。因为沃克医生是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
沃克医生怎么看出来的?课文中有一句话,找到了吗?(课件设计:划线)
3、出示句子,齐读。
4、这么重的伤势(点出词语),这个伤势到底怎样严重呢?补充资料默读:“1916 年,24 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的“讨袁护国运动”,在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 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 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眼窝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 眼珠!原来他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 著名的沃克医生一眼看出,说明这伤势的确很重。
5、面对这么重的伤势,年轻人还能——如此镇定。(板书:镇定)什么叫镇定?
(即使受了严重的伤,他一点都不慌张)这份镇定很好地体现了刘伯承的坚强。
6、但是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神色?(板书:不悦)理解不悦。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沃克医生的不高兴,你找到了吗?(冷冷的)(你找的真准,你的眼睛真亮) 是啊,沃克医生当时分不清这个军人到底是军阀呢,还是军呢,是好人呢, 还是坏人,情况不不清,所以他说话时是不悦的,是冷冷地。 谁有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7、这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沃克医生初识刘伯承。
8、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不使用”这一部分
1、接着一次手术让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我们知道写一个人物都要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特点那在拒绝麻醉时哪些词写出了刘伯承的神态?请你默读这一节,把描写神态的词语圈出来。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坚决、恳切、平静(坚决:圈点“坚决”理解词语(坚定、不动摇),谁能读出他坚决的态度。恳 切:引读,(这是他的语言)他为什么拒绝麻醉?是啊,损伤了大脑今后怎么参加呢?平静 :指导读“能”。他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一个字,但说出这个字需 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胆量。(我听出了你平静背后蕴藏的勇气,你平静背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 刘伯承拒绝麻醉时神态、语言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那份坚强。我们看到了一般军 人没有的坚强意志,这种意志让人敬佩,让人折服。
4、面对他的坚决、他的恳切,沃克医生——愣住了(板贴:愣住), 他为什么愣住?你们想沃克医生说这句话会带着怎样的语气呢?(吃惊)谁来读沃克医生 的这句话。著名外科医生沃克医生的愣住更体现了刘伯承的坚强。然而,不仅仅是吃惊,此时的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有了一些怎样的感情?(板贴:钦佩)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回味一下手术前的这一幕,齐读。
<3>学习三——五自然段
1、而手术中刘伯承的表现更是让沃克医生钦佩。 请你自己读课文的 3——5 小节。
2、手术中课文抓住了两件典型事例进行描写,哪两件?
(板贴:抓破床单、数刀数)
3、同学们,平时我们擦破一点皮都会觉得很痛,更不要说在眼睛中动刀子了。 第四自然段全段没有一个“痛”字,请你默读这一段,想想那你能从哪些词语体 会年轻人忍受着剧烈的疼痛?
▲“抓破床单”部分
1、圈点“紧紧抓住”(用尽力气抓着,从这个动作看出实在是太痛了)(板贴: 紧紧抓住)“汗如雨下”(有时很热时我们会汗如雨下,此时年轻人是因为——疼痛,痛得汗如雨下,这怎样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啊)“崭新”的白床单“竟”抓破,(抓破的是怎样的床单?崭新的床单我们撕都很难——而现在——忍受的疼痛真是撕心裂肺,痛彻心扉。)
2、疼痛在加剧,但他始终忍着,圈点“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从 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刘伯承虽然经受着巨大的疼痛,但他始终一声不吭,他的坚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意志真如钢铁一般!老师送大家一个词:意志如钢)
3、这次手术是在眼眶中,比我们想象的要疼上几百倍几千倍。更何况是在拒绝麻醉的情况下,三个多小时,每一分钟,都是钻心的疼痛,每一秒钟,都那么漫长,让人难以忍受,而病人却始终——一声不吭
4、更何况手术时沃克医生曾对他说,你要是挺不住——,他却仍然一声不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何等坚强的毅力,这是一般军人所做不到的),带着你 的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5、谁愿意读,指名读,推荐学生。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的一幕幕,真让人敬佩,学着他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读。
6、出示第三自然段,沃克医生是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见多识广,一向镇定,这次手术却双手微微颤抖(板贴:微微颤抖)理解词语,微微颤抖说明了什么? 他害怕什么?紧张什么?他为年轻人紧张、担心。从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的坚强与镇定,这让沃克医生——钦佩。
▲“数刀数”部分
1、然而更令沃克医生震惊钦佩的是,年轻人在手术的同时,他还在干什么?
2、一共多少刀?(出示第 5 段) 72 刀!这是怎样的 72 刀啊,那是在眼眶中, 一刀一刀血淋淋地割呀,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发生在手术室里那惊心动魄 的场面吧。
语言创设情境:这不施用的手术开始了,沃克医生拿起了手术刀,第一刀,第 2 刀,鲜血涌了出来……手术室静得令人窒息,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的 双手在微微颤抖,额上汗珠滚滚……40 刀,41 刀,年轻人一声不吭,汗如雨下……70 刀,71 刀,72 刀,撕心裂肺的疼痛终于结束了。引读: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这一句什么词写出了刘伯承的 神态?(板贴: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读、贴) 由于失血过多年轻人脸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却还在尽力地微笑,这需要多么 坚强的意志啊! 难怪,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 (板贴:失声喊道)
4、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的赞美。这里有三个感叹号,感叹号是表达感情的。你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吗?(敬佩的, 赞美的感情),指导朗读。
“了不起”是沃克医生对他的称赞,称赞他什么?(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样的男子汉是真正的男子汉?称赞他为什么?(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刘伯 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呢?你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吗?(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意志如钢铁一般)还称赞他为什么?(军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 汉,真正的军人,他具有一般军人没有的品质,被称为-----军神!(课题) 教师结合板书,指导学生朗读。 现在谁再来读出沃克医生对他的钦佩之情?(指名读,齐读)
5、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这位军神的超凡毅力与钢铁意志,捧起书本齐读第二到 第五自然段。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
2、请告诉我。点出 “请”,你读懂了什么?还从哪看出敬佩?点“亲切、俯下身子”。
3、小结:我们能从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出他对刘伯承的敬佩,与 之前“冷冷地、不悦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为什么吗?(看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此时对年轻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怀着对他的崇敬,读一读这位军神的名字,点出照片和名字。
-----刘伯承,板书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千里跃 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 下江南的一幕。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国的----军“神”。(齐读课题)
2、课上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想把这首诗献给刘伯承,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位军神吧!
《赞军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英雄气概泣鬼神。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四、作业
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如“编外参谋”“武神”“教书先生”等等,你能搜 集有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
五、板书
20、军 神
敬佩
刘伯承(坚强) ← 沃克医生(著名)
手术前
镇定
不悦
坚决
愣住
手术中 一声不吭 微微颤抖
手术后 勉强一笑 失声喊道
军神教案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军神)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学生边读边画)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对话部分)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
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
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
(6)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中名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③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7)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8)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9)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仰、肃然起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板块四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指名一对同桌上台分角色读对话。(学生评价)师相机引导:要想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除了语言描写,我们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生边看边圏)
2.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课件出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1)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2)教师小结: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3.这是大家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的,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交流)
4.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5.教师引导:只有一边读一边体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同桌两个,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沃克医生,带上动作和神态来表演读他们的对话。(同桌表演读对话)
6.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7.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交流)
8.教师小结:(1)沃克医生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后愣住了,是因为病人受的伤太严重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是因为他看到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如此从容镇定。(3)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刘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术时不打麻醉剂,口吃是因为他太震惊了。
9.读懂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
10.全体师生共读对话。教师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读刘伯承的话。(师生合作读对话)
11.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紧扣细节,体会意志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课件出示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为了指挥好以后的战斗,我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所以我不能打麻醉剂,它会影响脑神经。为了带领人民打胜仗,过上好日子,我什么样的痛都能忍受。)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这是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
(3)刘伯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平静的,请同学们平静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4)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坚定的,请同学们再坚定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齐读)
2.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 (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只能宣布手术失败。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 课件出示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床单居然被抓破 (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3)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不管多痛我都得咬牙坚持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4)谁能读出刘伯承的这份坚定和决心?(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齐读)
4.教师小结:只有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得有感情。
【设计意图】紧扣细节描写,抓住对刘伯承在手术中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紧张,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板块二 分析人物,讲述故事 1.教师引导: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七十二刀时,他惊呆了,刘伯承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军神!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2)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③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手术前,沃克医生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的人,是一位军人。手术后,沃克医生又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军人,是一位军神。他和一般的军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快速浏览手术中和手术后两部分的内容,找一找哪些事情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的。请你一边看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找边画线)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即使用也会感到疼痛,一般的军人都会叫出声来,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却一声不吭。一般的军人在动手术的时候不会记得割了多少刀,而他却一刀一刀地数,一刀都不漏。
(6)教师引导:这就是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的不同,他不是一般的军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面进沙子或有什么东西,你感到不舒服,会痛出眼泪来。因为我们眼睛里的神经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在眼睛里面动手术,是非常痛的。但是在手术中,刘伯承却一声不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手术后这一部分中的哪些词可以体现出他忍受了剧烈的疼痛?(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7)教师小结:“脸色苍白、勉力一笑”体现了整个手术过程给他带来的剧烈的疼痛。经受了七十二刀,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勉力一笑,将这个痛忍过去了,这证明了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不愧是军神。
(8)你们发现了吗?第22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号。这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敬佩、赞美)带上这种敬佩和赞美之情,读一读沃克医生的这句话。(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2.教师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或是一个普通军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赞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3.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练习讲故事,同桌互相讲故事)
4.指名学生在班内讲故事。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课文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板块三 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 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引导:刘伯承真是意志如钢。他的毅力超过了一般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被称为——(学生接读课题)军神。
3.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同率行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参与指挥百万雄师下江南,之后,他主动请缨,西南地区。他创办的中国人民军事学院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学生齐读课题)
4.教师总结: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让人敬佩。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中人物精神的熏陶感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而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老师授课之前,学生自己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面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鼓励学生自己谈体会。
课堂上多让学生自由交流。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让学生充分说,引导他们自己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学生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相关的词语,体会到了刘伯承的心理活动。类文链接 3.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辈家,刘伯承的光辉事迹远不止此。教师介绍刘伯承元帅取得的伟大成就,树立伟大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树立更远大的志向。
军神教案一等奖第3篇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是“从课文中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是本课的训练要求,又是帮助学生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开展好这一活动,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用追问、组织学生听、评、小组内分角色读、教师适时点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读好每一处对话,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单元第20课《军神》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刘伯承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四、学情预测: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1)——术前(2)——术中(3、4)——术后(5、6)”几个部分。
(1)三年级的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较少,教学时让学生收集了解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或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不可能一下子在读中体会、领悟,教师要有适当的点拔。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搜集刘伯承的资料、录像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学案
1、收集有关刘伯承的有关资料。
2、查字典理解“神”的意思,说一说“军神”的意思。
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哪些问题?
4、标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担心 损伤 外科 男子汉 军医 职员 失声 年轻人 沃克 伤势
土匪 手术 刀数 一共 愣住 崭新 晕 绷带
理解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
镇定:
损伤:
土匪:
5、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下列段意,尝试给课文分段。
(1)求治:镇定自若
(2)手术前:坚决不使用
(3)手术中:忍着剧痛、一声不吭、抓破床单
(4)手术后:勉强一笑,被赞为军神。
6、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是谁把刘伯承称为军神,他是怎么说的?用“________” 把它画出来。
7、在这篇课文中,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8、用“~~~~”画出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
9、请你用自己了解的词语来赞扬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钢笔描红下列生字:
沃 势 局 职 担 损 刀 共 药 承
9、读一读,再抄写下列词语:
担心 损伤 苍白 男子汉
军医 职员 失声 年轻人
教案
一、简介、导入
1、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资料。
2、板书:神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查字典,“神”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3)补充“军”,学生齐读课题:军神。指名学生理解军神。
师:通过预习,课文中军神指谁?
板书:刘伯承。强调“承”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中间是“了”。指名学生读“承”,读准后鼻音。
(4)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可适当介绍刘伯承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3、课文中是谁称刘伯承为军神?板书:沃克,教师范写“沃”,强调第四笔为“撇”。
谁把刘伯承称为军神,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用感叹号?那该怎么读?
指名学生读这三句话,指名学生评价。齐读 。
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生字虽然较多,但学生在识记方面容易写错的只有“承、沃”这两个字,教师将其挑出来进行专门的读写训练,有利于学生认清、读准这两个生字。在学案中,学生已能根据老师布置的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所以很快就能找到沃克医生所说的话,而这句话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围绕这句话进行教学,就能起到“提领面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按照“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三、出示学案内容,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担心 损伤 外科 男子汉 军医 职员 失声 年轻人 沃克 伤势
土匪 手术 刀数 一共 愣住 崭新 晕 绷带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就字词提出疑问并释疑。
镇定:遇到紧急的饿情况不慌不忙。
损伤:损害、伤害。
土匪:地方上有武装的匪徒。
3、小组讨论分段。
4、汇报分段结果并阐述理由。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让我们用心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一)求治
出示:1916年的一天,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刘伯承的伤势)
出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教师简介刘伯承的伤情:
1917年8月,刘伯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改组的。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刘伯承率领川东护第一支队的对袁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虽然人多,但混乱中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护,纷纷掉头奔逃。逃出城外的袁军从声断定护人数不多,便伺机掉头反扑。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
出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2、“不悦”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悦”的沃克医生吗?其余学生评价。
3、沃克医生为什么“不悦”呢?
4、刘伯承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师:因为当时战争的需要,为了,加之对沃克医生还不够了解,刘伯承必须隐瞒自己的去身份去看病,并说自己是邮局职员。
5、他为什么能判断出刘伯承是一位军人?通过沃克医生的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板书: 镇定自若
师:沃克医生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重伤之下还镇定自若的刘伯承,这种写作方法这叫侧面描写,今后我们在写人的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6、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课文。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是本课训练的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可以促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沃克医生的话反衬了刘伯承的镇定自若,因此,精讲这一段时,教者抓住“不悦”一词引导学生反复读、品、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沃克医生精湛的医术,感悟刘伯承重伤之下依旧镇定自若的顽强意志。】
(二)术前
出示: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坚决不使用权用。
1、有什么作用?刘伯承要动手术的地方可是我们人身上最敏感的地方眼睛呀,你们有过被灰尘迷了眼或眼睛进沙子的吗?
师:一粒小小的沙子就能让我们这么难受,而今天,刘伯承是要把眼睛里的息肉和烂肉一刀一刀地割掉,他动手术时不用会怎样?
2、是呀,那不是一般的疼,那是揪心的疼痛,那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啊,可刘伯承还是决定不用,为什么?
3、让我们来看提示语,他是怎么对沃克医生说这一句话的。
4、恳切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而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指名学生恳切地读一读,其他学生评价。
5、听了刘伯承这么诚恳坚决的话语,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愣住呢?从沃克医生的愣住,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沃克医生的“愣住”更加反衬了刘伯承的态度诚恳坚决,情绪沉着镇定。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
指名学生读沃克医生的话。
6、这时,年轻的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师:动手术的地方可是眼睛啊!刘伯承却说得这么平静。从这平静的口气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刘伯承的坚强勇敢)
所以,沃克医生这样夸他——(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结:从刘伯承的语言、神态中我们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勇敢,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在描写人物的作文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这段课文抓住人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者以读促悟,以评促悟,在学生领悟了刘伯承的坚强勇敢、沉着镇定后,再次齐读沃克医生的话,对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有了深刻的体验。教者对课文写作方法适时的点拨,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提高写作技巧。】
(三)术中
出示: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1、圈出刘伯承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2、我们往往在什么时候汗如雨下?刘伯承手术时为什么汗如雨下?
小结:刘伯承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他的意志是多么的钢强啊!再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3、我们来看看当时做手术的情景吧?
播放录像。
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
5、就让我们把对刘伯承将军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师:为了让医生顺利地动完手术,刘伯承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强忍住剧烈的疼痛,他的坚强表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设计意图:播放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手术的录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刘伯承的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此时再读沃克医生的话,就能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术后
出示: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理解: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师帮助学生想像发生在手术室里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手术室里,不用的手术开始了,沃克医生拿起了手术刀,第一刀,第2刀,鲜血涌了出来……手术室静得令人窒息,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的双手在颤抖,额上汗珠滚滚……70刀,71刀,72刀,整整三个小时过去了,撕心裂肺的疼痛终于结束了。
1、指名学生说感受。
师:是啊,刘伯承没有因为不能承受手术的痛苦而终止手术,他没有失声大叫,也没有昏过去,在痛苦的煎熬下中,他还冷静地数着刀数。他的坚强让我们震惊。所以,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到___
(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2、谁来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刘伯承的语言我们感受到刘伯承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具有超凡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品格,这叫正面描写,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设计意图:】
五、感情升华,提炼主题。
1、身经百战、戎马一身的刘伯承无愧于“军神”的称号,被传为美谈。请看,这就是——刘伯承
出示刘伯承像。
2、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感情,把对刘伯承将军无限崇敬心情读出来吧。
(生再次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3、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他的名字吧!——刘伯承——共和国的元帅——我们心中永远的军神!
4、指名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四字词语来赞扬刘伯承。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0 军神
(刘伯承)
求治 镇定自若
术前 不用 坚强勇敢
术中 一声不吭、数刀数
术后 交谈
巩固案
一、 默写下列词语
担心 损伤 苍白 承受 男子汉
军医 职员 失声 一共 年轻人
二、 选择正确的字音
1、我一直在数( shu shu )你的刀数( shu shu )
2、刘伯承勉强(qiang qiang )一笑
3、刘伯承是一个意志坚强(qiang qiang )的人
4、沃克医生不禁(jin jin )失声喊道
5、在森林里要禁( jin jin )止吸烟
三、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四、 填空:
1、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被沃克医生称为“____”的刘伯承,我想对刘伯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完成《补充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