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44:21
文档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作者:***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        摘要:“家”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文化的基石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家族文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对家族有着高度认可和浓郁的“归根”或“寻根”情怀。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且贴近主题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家族文化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蓝本,反思传统家族文化的两面性,在肯定传统文化优点的同
推荐度:
导读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作者:***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        摘要:“家”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文化的基石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家族文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对家族有着高度认可和浓郁的“归根”或“寻根”情怀。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且贴近主题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家族文化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蓝本,反思传统家族文化的两面性,在肯定传统文化优点的同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

作者:***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

        摘 要:“家”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文化的基石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家族文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对家族有着高度认可和浓郁的“归根”或“寻根”情怀。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且贴近主题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家族文化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蓝本,反思传统家族文化的两面性,在肯定传统文化优点的同时也对其弊端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力求建立一种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家族文化意识。

        关键词:家族文化 老舍 《四世同堂》传统 现代

        一、家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

        “家”是心灵的归宿、文化的基石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家族文化”。由于血缘关系规定的亲情和伦理秩序把家族中的各成员聚集了在一起,也是由于血缘关系,形成了一个家族特有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有的家族文化。在封建社会时期,几乎每个家族都沿袭传承并严格遵循自古以来的家族制度,从而实现家族的安定团结和兴旺发达。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对家族有着高度认可和浓郁的“归根”或“寻根”情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都无不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和约束。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文化不仅仅体现出中国社会制度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表现出国人的价值理想和终极信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家族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举不胜收,其中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内忧外患的独特时代背景,更是以独特的文化分析与批判视角,提升了以描述家族文化题材的小说的高度。作品描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的人们处于抗日战争的水深火热中、在日寇的残酷铁蹄下的生存状态,生动地赞扬了他们奋起反抗、誓死抗战的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汉奸走狗的惶惑偷生的无耻行径。然而,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老舍先生对家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反思,将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上升到家族与国家的矛盾上来,将作品的主要矛盾上升到“爱国意识”与“家族意识”的冲突之上。

        二、《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情结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且贴近主题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家族文化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影响。同时,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他们身上的家族情结。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现作品中的家族情结。

        (一)祁老太爷的家族情结

        祁老太爷是封建传统家族文化的代言人和捍卫者。他的言行举止不仅反映出传统的家族文化对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儿孙以及他周围的人。他沿袭祖辈留下来的家族制度来维持家族的秩序,用封建的伦理道德来教育他的儿女子孙。于是,祁家的子孙从小受到封建奴性道德观念的耳濡目染,懦弱、谦卑、历来顺受便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祁老太爷的人生追求是“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儿女成群”,他希望祁家的子孙永远过着平静安逸、按部就班的日子,他时刻提醒自己和子孙“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二)祁瑞宣的家族情结

        祁瑞宣是祁家责任最大、活得最累的人,也是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时候最受煎熬、最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是知识分子,接受过现代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认识深刻,民族尊严强烈,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应该挺起胸脯,保卫他的祖国和同胞。但在另一方面,在一大家人的希望和依靠下,在上尽孝下尽责的重担下,他知道自己忠孝不能两全。最终,家庭的亲情和责任战胜了他报效祖国、解救同胞的理性。可以看出,在祁瑞宣身上,他的“家族意识”最终还是战胜了他的“爱国意识”。

        (三)祁瑞丰、祁瑞全的家族情结

        祁瑞丰在祁家排行老二,他受到封建思想和家族文化的毒害最严重,与他的大哥和三弟相比,祁瑞丰不仅没有吸收到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深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糟粕的毒害。祁瑞丰不但是个胆小懦弱、贪生怕死、自私虚伪的小人,而且还是个见利忘义、求荣的充满奴性的走狗汉奸。可以说,祁瑞丰的性格的形成与封建思想和传统家族文化脱不了干系。祁瑞全在祁家排行老三,他是个充满爱国情怀的热血青年,是那个特殊时期年轻富有激情的大学青年的典型代表。祁瑞全作为一个思想觉悟很高的知识分子,毅然选择离家出走,投奔事业。从祁瑞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爱国意识”最终战胜了他的“家族意识”。

        三、对家族文化的反思

        (一)反思传统家族文化的两面性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对传统的家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文本中刻意塑造了钱默吟这一传统文人志士的形象,当日本侵略者企图毁坏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的时候,钱先生毫不吝惜地主动烧掉了他珍藏多年的图书,因为他意识到这些传统书籍、封建文化思想已经不能解救此时的中国了。老舍先生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来指出传统文化的弊端,并表明了传统的家族文化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步伐,反而成为时代前进的绊脚石。

        对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彻底剖析,必须深刻地反省在传统家族文化背景下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在封建社会时期,对于老百姓来说,“国家”只属于统治阶级的,作为国民,他们只有纳税服役的义务和负担,他们享受不到国家给予的权利和优待,当然也不会拥有作为国民的尊严感和自豪感。然而,家却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存之地,是他们精神的归宿和物质的保障。思想觉悟并不是很高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能理解“国破则家亡”的道理,没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甚至关键时刻还可以弃大家而顾小家。

        (二)树立现代理性的家族文化观

        由于受“五四”思想的影响,老舍对封建传统文化持一种怀疑和否定立场,但又由于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又深深地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价值所在。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展现小羊圈胡同里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团结互助来宣扬传统文化中“远亲不如近邻”的美德。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辩证的态度和坚持“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当然,传统文化中肯定有些不足的和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方,但是它也有其精华和美德,这些精华和美德也许能在时代前进的路上为我们提供价值资源和衡量标准。要树立现代理性的家庭观,我们必须在认同和接受传统家庭观之精华的基础上,毫不留情地揭露和舍弃传统家族观的糟粕,从历史的遭遇中吸取经验教训,克服国民的胆小保守、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等劣根性;要树立现代理性的家庭观,我们还必须改变以往对待封建传统家族文化的心态,打破封建礼数的束缚,抛弃“顾小家舍大家”的传统家族观念,加强国民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意识,建立一种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第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年版.

        [2]郭燕.《论〈四世同堂》对家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余蔷蔽.《〈四世同堂〉的文化内涵》.《学习月刊》,2009年第17期.

        [4]胡荣华.《试论〈四世同堂〉对中国文化的透视》.《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年第5期.

        [5]王立新.从 《四世同堂》 看传统文化的二重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03) .

文档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

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文化作者:***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        摘要:“家”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文化的基石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家族文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那样对家族有着高度认可和浓郁的“归根”或“寻根”情怀。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且贴近主题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家族文化对那个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蓝本,反思传统家族文化的两面性,在肯定传统文化优点的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