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服务是一门艺术,它集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于一身,集中体现在导游讲解之中。导游讲解就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的再创造。
第一节 导游讲解的原则和要求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在实践中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可谓千差万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异想天开。相反,要保证导游讲解的服务质量,无论何种导游讲解方式、方法的创造,或导游讲解艺术的创造都必须符合导游讲解的基本规律,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符合一定的导游讲解要求。
一、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导游讲解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客观现实是指于人的意识之外,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它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既有有形的,如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也有无形的,如社会制度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等。在导游讲解中,导游人员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或运用何种技巧,都必须以客观存在为依托,必须建立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某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譬如,向游客介绍湖北鄂州“吴王城”,虽然游客看到的只是城垣、护城河等残垣断壁,但导游人员以此为基础来创造意境,通过讲解再现1700多年前东吴都城的盛景,既让游客惊叹不已,又使游客感到真实可信。
(二)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导游人员从游客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导游讲解。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情况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因此,导游人员要根据不同游客的具体情况,在接待方式、服务形式、导游内容、语言运用、讲解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导游讲解时,导游词内容的广度、深度及结构应该有较大的差异。通俗地说,就是要看人说话,投其所好,导游人员讲的正是游客希望知道的、有能力接受的并且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到湖北的外国、外地游客一般都要去武当山旅游,但对不同的游客,导游讲解内容应有所区别:对初次远道而来的西方游客,导游人员可讲得简单一些,简洁明了地介绍武当山的基本情况,对多次来华的游客则应多讲一些,可从道教文化和古建筑等方面作一些较深入的讲解;对宗教旅游团应以道教文化的介绍为主,还可引导游客欣赏武当山独特的道教音乐;对“功夫团”和“健身疗养团”则要重点介绍著名的武当拳术,讲解武当拳的健身妙用;对由建筑界人士组成的专业团,导游人员可从武当山古建筑严整的规划布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建筑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特征上去作深入、细致的讲解。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游客各得其所,使游客的不同需求都得到合理的满足。
(三)计划性
所谓计划性是指导游讲解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特定的工作对象和时空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安排游客的活动日程,有计划地进行导游讲解。
周密的计划是导游服务成功的保证,旅游团在目的地的活动日程和时间安排是计划性原则的中心。一般的旅游团在目的地的逗留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这就需要导游人员对旅游团的活动做出周密的安排,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满足。遇到因某种原因需缩短或延长在目的地游览的时间时,导游人员更应制定出适应变化的、尽量使游客满意的新日程。
导游人员在按照接待计划带领旅游团进行每一天的旅游活动时,还要特别注意科学地分配时间。如饭店至各参观游览点的距离及行车所需时间、出发时间、各条参观游览线所需时间、途中购物时间、午间就餐时间等等。如果在时间安排上缺乏计划性,就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被动局面,甚至有的活动被挤掉,影响计划的实施而导致游客的不满甚至投诉。
计划性的另一个具体体现是每个参观游览点的导游方案。导游人员应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在景点内的活动时间,选择最佳游览路线,导游讲解内容也要作适当取舍。什么时间讲什么内容、什么地点讲什么内容以及重点介绍什么内容都应该有所计划,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导游效果。譬如,武汉黄鹤楼的讲解一般以一、三、五楼为重点,导游人员通过一楼大厅《白云黄鹤图》的壁画可向游客介绍黄鹤楼“因仙得名”的传说故事;通过三楼的陶板瓷画《文人荟萃》来再现历代文人墨客到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登上五楼,既可通过《江天浩瀚》的组画向游客介绍长江的古老文化和自然风光,也可引导游客登高望远,欣赏武汉三镇的秀丽景色。当然,如果游客对历史和古建筑有兴趣,导游人员也可以二楼为重点,为游客讲解《黄鹤楼记》,介绍历代黄鹤楼的模型和建筑特色。
(四)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指导游讲解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旅游活动往往受到天气、季节、交通以及游客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所讲的最佳时间、最佳线路、最佳景点都是相对而言的,客观上的最佳条件若缺乏主观上完美导游艺术的运用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导游效果。因此,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要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以及天气、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不同,灵活地运用导游知识,采用切合实际的导游内容和导游方法。譬如介绍梁子湖水质纯净、清澈见底的特点,导游人员拟通过“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诗句来说明,但游览中不巧下起了小雨,如按计划讲解显然不合适宜,这时,导游人员就要随机应变,可改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句进行讲解。
导游讲解以客观现实为依托,针对性、计划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导游活动的本质,也反映了导游方法的规律。导游人员应灵活运用这四个基本原则,自然而巧妙地将其融于导游讲解之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
二、导游讲解应符合的具体要求
导游讲解是为了向游客有效地传播知识、联络感情的一种服务方式。一方面,导游人员讲解的知识要能够为游客所理解;另一方面,要使游客在心理上或行为上产生认同,在情感上于导游人员趋同。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一)言之有物
导游讲解要有具体的指向,不能空洞无物。讲解资料应突出景观特点,简洁而充分。可以充分准备,细致讲解,不要东拉西扯,缺乏主题,缺乏思想,满嘴空话、套话。导游人员应把讲解内容最大限度地“物化”,使所要传递的知识深深地烙在游客的脑海中,实现旅游的最大价值。
(二)言之有理
导游人员讲解的内容、景点和事物等都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理服人,不要言过其实和弄虚作假,更不要信口开河。那种违反以事实为依据的讲解,一旦游客得知事实,即刻会感到自己受了嘲弄和欺骗,导游人员的形象在游客的心目中一落千丈。
言之有理不仅在讲道理的“理”,另外一层含义在导游讲解要符合一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符合法律法规。
(三)言之有趣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要生动、形象、幽默和风趣的,要使游客紧紧地以导游人员为核心,在听讲解的过程中,要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和满足。需要指出的是,导游人员在制造风趣幽默时,比拟要自然,要贴切,千万不可牵强附会,不正确的比拟往往会伤害游客的自尊心,并对其他游客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反感,
(四)言之有神
导游讲解应尽量突出景观的文化内涵,使游客领略其内在的神采。其讲解内容要经过综合性的提炼并形成为一种艺术,让游客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同时,导游人员要善于掌握游客的神情变化,分析和掌握哪些内容游客感兴趣,哪些内容游客不愿听,游客的眼神是否转移,游客是否有人打呵欠……这些情况要随时掌握,及时调整所讲内容。
(五)言之有力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要正确掌握语音、语气和语调,既要有鲜明生动的语言,又要注意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此外,导游人员在讲解结尾时,语音要响亮,让游客有心理的准备。
(六)言之有情
导游人员要善于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神态等传情达意。讲解时,应充满激情和热情,又充满温情和友情,富含感情和人情的讲解更容易被游客接受。
(七)言之有喻
导游人员应结合游客的欣赏习惯,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减少游客理解的难度,增加旅游审美中的形象和兴趣。
(八)言之有礼
导游人员的讲解用语和动作、行为要文雅、谦恭,让游客获得美的享受。
第二节 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
一、概述法
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就旅游城市或景区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向游客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使其对即将参观游览的城市或景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轮廓性认识的一种导游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导游人员接到旅游团后坐车驶往下榻饭店的首次沿途导游中,它好比是交响乐中的序曲,能起到引导游客进入特定的旅游意境,初步领略游览地奥秘的作用。
概述法—以介绍武汉为例: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湖北省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041/—115005/,北纬29058/—31022/。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跨距134公里,南北最大跨距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雄踞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之处,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全市现辖13个城郊区,总面积为8467平方公里,人口740万,是长江中游人口最多的城市。
武汉的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市区地势开阔,湖泊星罗棋布,且有龟山、蛇山、洪山、磨山等数十座山峰蜿蜒其间。武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武汉以“水杉”为市树,以“梅花”为市花,水杉有“活化石”之称,梅花也被称之为“岁寒三友”之一,为世人所颂。
武汉被誉为“江城”,是缘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诗,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爱此佳名,遂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外,武汉还有一些其它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出武汉的历史文化发展渊源。譬如商周时代的盘龙古城即可指代武汉;在航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由于汉水(史称夏水)注入长江的入江口处称为夏口,从而使武汉有江夏之称达两千多年;而“武汉”这个包括三镇的名称被用得较晚,最早出现在1572年的《重修晴川阁记》。当时武昌府、汉阳府合称武汉。
武汉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是大市场优势。武汉是华中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商埠。汉口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交通和流通迅猛发展,市场集散功能和经济辐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其次,是大交通优势。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随着内环、中环、外环交通运输圈的形成,武汉的交通运输更是四通八达;第三,是工业技术优势。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综合配套能力强,具有钢铁、汽车、机电、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随着“中国光谷”的建成,武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第四,是人才优势。武汉科教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强大,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73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5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第五,是金融优势。武汉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全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武汉设有分支机构,一大批有实力的外资银行也纷纷抢滩武汉,中国人民银行在汉设立的监管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金融机构的武汉分行,标志着武汉已成为华中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第六,是旅游资源优势。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现有名胜古迹339处,纪念地103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包括殷商盘龙城遗址、辛亥首义军旧址、“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旧址四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共有四处,其中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黄鹤楼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归元禅寺是国家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博物馆因收藏的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稀有珍品而名扬海内外。此外,武汉还有古琴台、晴川阁、中山舰、长春观、宝通寺、木兰山、道观河等景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武汉旅游景观最亮丽的风景线。
二、分段讲解法
分段讲解法就是对那些规模较大、内容较丰富的景点,导游人员将其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逐段进行讲解的导游方法。一般来说,导游人员可首先在前往景点的途中或在景点入口处的示意图前介绍景点概况(包括历史沿革、占地面积、主要景观名称、观赏价值等),使游客对即将游览的景点有个初步印象,达到“见树先见林”的效果。然后带团到景点按顺次游览,进行导游讲解。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景物时注意不要过多涉及下一部分的景物,但要在快结束这一部分的游览时适当地讲一点下一部分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引起游客对下一部分的兴趣,并使导游讲解环环相扣、景景相连。
分段讲解法—以长江三峡为例:
乘船自西往东游览长江三峡,导游人员就可将其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解。
1.在游船观景台上介绍长江三峡概况:“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峡谷两岸悬崖绝壁,奇峰林立,江流逶迤湍急,风光奇丽。瞿塘峡素以雄奇险峻著称,巫峡向以幽深秀丽为特色,西陵峡则以滩多水急闻名。这种山环水绕、峡深水急的自然风光系由历次造山运动,特别是‘燕山运动’使地壳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刀留下的山水谐合的精典之作,它与峡谷沿岸众多的名胜古迹相互融合,使长江三峡成为名闻遐迩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这一,并被中外游客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2.船进瞿塘峡时,导游人员介绍“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第一峡,从四川奉节的白帝城到巫山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短也最雄奇险峻的峡谷。瞿塘峡中,高达1300多米的赤甲山、白盐山耸峙峡口两岸,形成一陡峻的峡门,称为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3.船过巫峡时,导游人员再讲解“巫峡是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2公里。巫峡口的长江支流大宁河全长300多公里,著名的‘小三峡’就位于其中。‘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巫峡中景以最秀丽、神话传说最多的是十二峰,其中最为挺拔秀丽的是神女峰,峰顶有一突兀石柱,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
4.船到西陵峡时,导游人员进一步介绍“西陵峡为长江三峡第三峡,西起湖北秭归县的香溪口,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6公里,历来以滩多水急著称,西陵峡西段自西向东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三个峡谷;西陵峡东段由灯影峡和黄猫峡组成……”。
5.最后再向游客讲解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
三、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导游方法。一处景点,要讲解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导游讲解时一般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
游客来到目的地旅游,要参观游览的景点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与国内其它地方类似的景点。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必须讲清这些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尤其在同一次旅游活动中参观多处类似景观时,更要突出介绍其特征。譬如,湖北钟祥的明显陵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明陵中脱颖而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绝无仅有。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亦很独特,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应突出这些独特之处。再如,全国罗汉堂保存较完好的寺庙包括北京碧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宝光寺、重庆罗汉寺和武汉归元寺。导游人员介绍归元寺罗汉堂,就要突出其独特的罗汉制作工艺和武汉人特有的“数罗汉”的习俗等内容。
(二)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游览规模大的景点,导游人员必须事先确定好重点景观。这些景观既要有自己的特征,又能概括全貌,实地参观游览时,导游人员主要向游客讲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譬如,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包括礼器、兵器和乐器三个部分,导游讲解要把重点放在乐器上;而乐器中又包括弹拨乐器(如五弦琴和十弦琴)、吹奏乐器(如排箫)和打击乐器(如编钟和编磬),导游人员要重点介绍其中的曾侯乙青铜编钟。
(三)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
游客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从事同一职业的人、文化层次相同的人往往有共同的爱好。导游人员在研究旅游团的资料时要注意游客的职业和文化层次,以便在游览时重点讲解旅游团内大多数成员感兴趣的内容。譬如,游览湖北神农架,对华侨及港澳台胞应重点介绍神农祭坛,讲解炎帝遍尝百草、搭架采药的壮举;对青年学生则把重点放在神农架自然博物馆,向他们介绍珙桐、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对喜欢逐新猎奇的游客,多给他们讲一讲神农架“野人”之谜、神奇的白化动物、冬水夏冰的岩洞、闻雷涌鱼的暗泉等等。
(四)突出“……之最”
面对某一景点,导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或中国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这也是在介绍景点的特征,很能引起游客的兴致。譬如,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施工期最长、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泄洪闸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强的泄洪闸;三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是国内工程项目最齐全的公路。这样的导游讲解突出了三峡工程的价值,使国内游客产生自豪感、外国游客产生敬佩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在使用“……之最”进行导游讲解时,必须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绝不能杜撰,也不要张冠李戴。
突出重点法—以谐趣园为例:
在导游北京颐和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时,导游员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趣”字上:
1.“时”趣。谐趣园四季景色不仅变化明显,而且各具特色。春天一池春水,波平如镜,柳枝低拂,绮丽多姿;夏天池中荷叶团团,粉红玉白的花朵随风摇曵,玉蕊琼英,香气袭人;秋天池水凝碧,曲栏水榭侧映水中,绿柳青蒲相映入画;冬天池水凝胶,曲径积雪,白雪压满树枝,廊檐一片银装。
2.“水”趣。园中有三亩方塘,碧波粼粼,满湖清水,来无影,去无踪。玉琴峡溪水叮呼悦耳,犹如琴韵。
3.“桥”趣。园中各式小桥有七、八座之多,长者10米有余,短者不足2米。而最人注目的侧是那座由庄子和惠子在池边辩论而得名的“知鱼桥”。
4.“书”趣。园内涵远堂东侧小亭内有一石碑,名为“寻诗径”,是诗人们留恋风景寻求诗句之处。而湛清轩内仍留有乾隆的题词。
5.“楼”趣。谐趣园西北处有一“瞩新楼”,从园外由西往东看,此建筑只是一座三开间平房,而在园内站在湖边由东往西看时,此屋就变成了一座建筑别致、清静优雅的二层楼房。
6.“画”趣。园内建筑上绘有几百幅内容不一、画法洗练的苏式彩画,有的以花草山水见长,有的以人物故事取胜。大门两侧,南边绘有一幅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工笔山水画,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北边画有一幅熊猫玩耍图,一老一少,风趣逗人。东廊上画有四只形态逼真的鹊雀,涵远堂后廊上,佛门僧人与顽童嬉戏的图画,令游客哑然失笑。
7、“廊”趣。园内知春亭、引镜、洗秋、饮绿、澹碧、知春堂、小有天、兰亭、湛清轩、涵远堂、瞩新楼、澄爽斋等亭、楼、堂、斋、轩、榭,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曲廊相连接,错落相间,玲珑可爱。谐趣园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用廊最为巧妙的杰作之一。
8、“仿”趣。谐趣园是仿照无锡惠山的私家名园寄畅园建造的皇家园林。仿建中有所创新,创新中又不走原貌,可谓是谐趣园源于寄畅园,又高于寄畅园。
四、 问答法
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游客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使用问答法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游览气氛,激发游客的想象思维,促使游客和导游人员之间产生思想交流,使游客获得参与感或自我成就感的愉快。同时,还可避免导游人员唱独角戏的灌输式讲解,加深游客对所游览景点的印象。
问答法包括自问自答法、我问客答法、客问我答法和客问客答法四种形式。
(一)自问自答法
导游人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作适当停顿,让游客猜想,但并不期待他们回答,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起兴趣,然后做简洁明了的回答或做生动形象的介绍,还可借题发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譬如,游览湖北大洪山两王洞,导游人员引导游客从人工开凿的洞口进洞后,指着洞顶一“天窗”告诉游客:“这才是两王洞真正的洞口!早在公元17年,农民领袖王匡、王凤率绿林军屯兵于此。那么,这些绿林军是怎样从这么高的洞口进洞的呢?除了用藤索、木梯之外,传说这些绿林好汉都有一身的轻功,能飞檐走壁,正是靠着这身本领推翻了王莽残暴的统治。
(二)我问客答法
导游人员要善于提问题,但要从实际出发,适当运用。希望游客回答的问题要提得恰当,估计他们不会毫无所知,也要估计到会有不同答案。导游人员要诱导游客回答,但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以免使游客感到尴尬。游客的回答了不论对错,导游人员都不应打断,更不能笑话,而要给予鼓励。最后由导游人员讲解,并引出更多、更广的话题。
(三)客问我答法
导游人员要善于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和他们的想象思维,欢迎他们提问题。游客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对某一景物产生了兴趣,进入了审美角色。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导游人员也绝不能置若罔闻,千万不要笑话他们,更不能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要善于有选择地将回答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过,对游客的提问,导游人员不要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与景点有关的问题,注意不要让游客的提问冲击你的讲解,打乱你的安排。在长期的导游实践中,导游人员要学会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善于思考,掌握游客提问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技巧,以求随时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
(四)客问客答法
导游人员对游客提出的问题并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有意识地请其他游客来回答问题。亦称“借花献佛法”。导游人员在为“专业团”讲解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可运用此法,但前提是必须对游客的专业情况和声望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事先打好招呼,切忌安排不当,引起其他游客的不满。如果发现游客回答问题时所讲的内容有偏差或不足之处,导游人员也应见机行事,适当指出,但注意不要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此外,这种导游方法不宜多用,以免游客对导游人员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不信任感。
问答法—以游览泰山为例
如导游人员在带游客游览泰山时,可以提问:“各位游客,大家知道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一般情况下,游客都能够回答出来,即使回答不完全或回答有误,游客的兴趣也因此调动起来,导游人员可根据情况进行纠正或补充。
“岳在古今汉语中均为高大的山的意识,五岳就绝对海拔高度和山体规模而言,并不是我国最高大的,但由于五岳之名是中国古代帝王封赐的,这些山地都曾是历代帝王登基后举行盛大封禅活动的场所,故闻名天下。一般是指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北岳山西恒山,南岳湖南衡山,中岳河南嵩山。”然后,导游人员进一步提问“五岳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提问后可稍作停顿,观察游客的反映,如游客踊跃回答,应待游客回答后做总结或补充;如游客回答不出,再予以讲解。“东岳泰山以雄伟著称,西岳华山以险峻著称,南岳衡山以秀丽著称,北岳恒山以幽静著称,中岳嵩山以峻闻名。”
五、 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方法。所谓“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而“虚”则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等。“虚”与“实”必须有机结合,但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成有情的导游讲解。譬如,参观武汉黄鹤楼,导游人员可结合一楼大厅《白云黄鹤图》的壁画向游客介绍黄鹤楼“因仙得名”的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鹤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辛氏讨酒喝……”。
在实地导游讲解中,导游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任何“虚”的内容都必须落到“实”处。譬如,游览黄仙洞(湖北钟祥)、太乙洞(湖北咸宁)、龙麟宫(湖北恩施)等溶洞,除了向游客介绍诸如“黄仙华盖”、“太乙佛尘”、“麒麟摆舞”的传说故事外,导游人员应着重讲解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洞穴景观的科学成因:石钟乳是地下水沿着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从石灰岩洞顶渗出而进入溶洞,遇到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水中Ca(HCO3)2变得过饱和,CaCO3就围绕着水滴的出口沉淀下来,并逸出CO2,因而在洞顶形成下垂的钟乳石;石笋则是由于水滴从钟乳石上滴到洞底时散溅开来,促使水滴中的CO2进一步扩散,剩余的Ca(HCO3)2再行分解,因而在洞底沉淀出一根根石笋;石钟乳和石笋分别向下和向上生长,上下相连,就成为石柱。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还应注意选择“虚”的内容要“精”、要“活”。所谓“精”,就是所选传说故事是精华,与讲解的景观密切相关;所谓“活”,就是使用时要灵活,见景而用,即兴而发。
虚实结合法—以“宋嫂鱼羹”为例:
导游员带领游客游览杭州西湖后,来到湖边孤山南麓的“楼外楼”餐馆进餐。
游客:听说“楼外楼”餐馆中有一道“宋嫂鱼羹”的名菜,您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来历?
导游员:好的。这事得先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说起。据说,北宋末午徽、钦二帝被金人北虏,康王赵构南逃,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当时有一妇女,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的统治,也从北地逃来临安,同小叔在西湖边捕鱼为生,艰难度日。一日,小叔淋了暴雨卧病不起,五嫂在为其煮鱼烧蛋补养身子时,一伙官兵来村抓丁造皇宫。五嫂苦苦哀求,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待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鲜美异常,胃口大开,健康很快得以恢复。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家美味鱼羹。相传,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过宋五嫂,经品味后亦大加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沽曲院官酒。宋五嫂一家两代人就在钱塘门外“一色楼台三十里”之间,设店烹鱼羹沽官酒。“尝经御赏,人争赴之”,食鱼羹蔚然成风,生意十分兴隆,很快地,宋五嫂就富起来了。而“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亦成为鱼肴中之瑰宝。
清道光年间由陈姓秀才创业的“楼外楼”餐馆,发掘整理出这道名菜,既承旧法,又有提高。除以鲜嫩的桂鱼肉、鸡蛋黄为主料外,配以金华火腿丝、笋尖丝、香菇丝等佳料,以鸡汁汤烩制。此菜配料讲究,精工烹制,色泽黄亮,鲜嫩滑润,宛若蟹羹,故又称“赛蟹羹”。当年,新开业的“楼外楼”就以此天珍美味南宋名羹独步杭州,店业因而大振,成了杭州饮食业中之“名家驰誉者”。今天“楼外楼”的“宋嫂鱼羹”经老厨师们切磋琢磨,不断提高,已更属上乘之品,它开胃健脾,营养丰富,深受中外宾客喜爱,被视为巧夺天工的珍品。
六、 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一种导游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胜,使游客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譬如,步入武汉东湖风景区听涛区,游客可看到有“活化石”之称的珍贵植物——水杉。导游人员在介绍水杉的发现过程和科学价值后,向游客特别说明:“为纪念水杉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发现,并以其刚毅坚强、耿直不阿的精神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水杉被定为武汉市的市树”;然后进一步发挥:“那么,武汉市的市花又是什么呢?那便是不畏寒威、独步早春的梅花,它象征着武汉人民的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最后,还可向游客讲解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著名诗句。
触景生情法的第二个含义是导游讲解的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游客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譬如,在湖北九宫山云关道上有一观音崖,崖下有一天然石床,传说死在石床上的人能超度成仙。九宫山道祖张道清死前留下戒规:每年只能有一个道士去石床等死。有一年,两个道士同时得病,都想抢先占床登仙,结果闹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道士争死”的趣事。游客望着这张5尺多宽、6尺多长的石床,听着导游人员风趣的讲解,定会发出欢快的笑声。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人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而感人的语言,赋予死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情感,引导游客进入审美对象的特定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七、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法就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导游方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通常是导游人员先提起话题或提出问题,激起游客的兴趣,但不告知下文或暂不回答,让他们去思考、去琢磨、去判断,最后才讲出结果。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引而不发”的手法,一旦“发(讲)”出来,会给游客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譬如,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明显陵,游客看到陵前的外明塘往往困惑不解,导游人员不失时机地介绍:“明塘是显陵的独特设置,不仅有外明塘,里面还有内明塘,那么显陵为什么要在陵前设置明塘呢?请大家边参观边思考,等到了明楼我再告诉大家答案。”这就给游客留下了一个悬念。游客登上明楼后,导游人员再告诉游客:“一方面,按风水理论:山为龙的骨肉,水为龙的气血,水有界止龙气流逝的作用。于陵前设置明塘,就满足了吉壤中穴对水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明塘含有龙珠喻义,如果说神道犹如一条旱龙,那么九曲河就好似一条水龙,两龙交汇于明塘,构成了双龙戏珠的奇特景观”。
制造悬念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手法,在活跃气氛、制造意境、激发游客游兴等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导游人员都比较喜欢用这一手法。但是,再好的导游方法都不能滥用,“悬念”不能乱造,以免起反作用。
制造悬念法—以苏州网师园为例:
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依水傍池,面东而立,亭后装一大境,将对面的树石檐墙尽映其中。对这个亭子的介绍有两种方法,效果完全不同。
一位导游员介绍说:“如果在晚上,当月亮从东墙上徐徐升起,另一个月亭也在水波中荡漾,这镜子安置得十分巧妙,从里面还可以看到一个月亮。”游客们看了看镜子,并未引起多大兴趣。
另一位导游员将游客带到亭中,这样介绍说:“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在这里可以看到三个月亮。”他微笑着,望着游客,并没有立即往下讲。游客们好生奇怪,都以为是听错了或是导游员讲错了,最多只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水池里一个,怎么可能会有第三个呢?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迷惑不解的表情。这时,导游员才点出:天上、池中,还有镜里共有三个月亮,大家才恍然大悟,在响起一阵掌声、叫好声之后,也更领悟到镜子安置之巧妙,印象特别深刻。
同是一地,前者介绍虽很热情,也富有诗意,但因是平铺直叙,听者不以为然;而后者虽用词简朴,却能做到出其不意,异峰突起,引起了游客的注意、思考、怀疑和猜测,兴趣顿起。后者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掌握了游客的心理,不去一下子把话讲完,而是留有余地,让大家去体察、回味,然后由自己做出补充,因此效果尤佳。
八、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用风物对比,以熟喻生,以达到类比旁通的一种导游方法。导游人员用游客熟悉的事物与眼前景物进行比较,既便于游客理解,又使他们感到亲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导游效果。
类比法可分为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同类相似类比是将相似的两物进行比较,便于游客理解并使其产生亲切感。譬如,将北京的王府井比作日本东京的银座、美国纽约的第五大街、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参观苏州时,将其称作“东方威尼斯”(马可·波罗称苏州为“东方威尼斯”);讲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或《白蛇传》中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时,将其称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等等;同类相异类比则是将两种同类但有明显差异的风物进行比较,比出规模、质量、风格、水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以加深游客的印象。譬如在规模上将唐代长安城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价值上将秦始皇陵地宫宝藏同古埃及第18朝法老图但卡蒙陵墓的藏宝相比;在宫殿建筑和皇家园林风格与艺术上,将北京故宫和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相比,将颐和园与凡尔赛宫花园相比等等。这样不仅使外国游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而且对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要正确、熟练地使用类比法,要求导游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熟悉客源国,对相比较的事物有比较深刻的了解。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要将他们知道的风物与眼前的景物相比较,切忌作胡乱、不相宜的比较。正确运用类比法,可提高导游讲解的层次,加强导游效果,反之,则会惹游客耻笑。
九、妙用数字法
妙用数字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巧妙地运用数字来说明景观内容,以促使游客更好地理解的一种导游方法。导游讲解中离不开数字,因为数字是帮助导游人员精确地说明景物的历史、年代、形状、大小、角度、功能、特性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使用数字必须恰当、得法,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使平淡的数字发出光彩,产生奇妙;否则,就会令人产生索然寡味的感觉。运用数字忌讳平铺直叙,因为导游讲解不同于教师上课,一味地多大、多小、多宽等,大量的枯燥数字会使游客厌烦。所以使用数字要讲究“妙用”。
在实地导游中,导游人员常用数字换算来帮助游客了解景观内容。譬如,游览北京故宫时,导游人员若说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不会有几个外国游客知道这究竟是哪一年,如果说故宫建成于公元1420年,对英国游客再加上一句“比莎士比亚诞生早144年”;对法国游客再加上一句“比凡尔赛宫早建成269年”;对美国游客再加上一句“比白宫早建成420年”,游客不仅很快记住了故宫的修建年代,而且还会产生中国人民了不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感觉。
导游人员运用数字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说明景观内容。譬如,科学家发现各种比例关系中的最佳比值是0.618,并称其为“黄金分割率”。我国许多古建筑之所以给人布局得体、高矮适宜的感觉,就是其主要的比例关系接近黄金分割率的缘故。象北京故宫太和殿高35.03米,左右陪体(体仁阁、弘义阁)各高23.78米,比值为0.678;太和殿广场东西宽200米,南北进深130米,比值为0.65,均接近黄金分割率的比值,所以产生良好的审美效果。
导游人员还可通过数字来暗喻中国传统文化。譬如,武汉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里面实际上有九层。我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且与“久”字同音,暗含“天长地久”之意;又如明显陵中九曲河上建有五道石桥,暗喻皇帝的“九五之尊”等等。
十、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晴法就是导游人员用凝炼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给游客留下突出印象的导游方法。游客听了导游讲解,观赏了景观,即看到了“林”,又欣赏了“树”一般都会有一番议论。导游人员可趁机给予适当的总结,以简练的语言,甚至几个字,点出景物精华之所在,帮助游客进一步领略其奥妙,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譬如,旅游团游览湖北后,导游人员可用“壮美的长江三峡,灿烂的荆楚文化,绮丽的神龙仙境,迷人的三国胜迹,绝奇的武当功夫”来概括湖北的风光特色;参观武汉后,可用名区(武昌辛亥首义文化区)、名馆(中山舰流动博物馆)、名苑(盘龙城遗址文物博览苑)、名楼(国民旧址——南洋大楼)和名胜(黄鹤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等风光名胜)来进行总结;咸宁各地的特色则可概括为“三国鏖战精彩地(赤壁),温泉竹海桂花香(咸安),三省通衢客商聚(通城),秀水澄湖鱼米乡(嘉鱼),人杰地灵山水秀(崇阳),九宫神奇传四方(通山)”等等。
画龙点睛法—以少林寺为例:
导游人员在带团游览完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后,为助游客了解和认识其主要特征和精华,作了以下一段总结:“各位游客,我们游览完少林寺后,每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同,我们能否总结为四大特征呢?第一,禅宗组庭,不枉为‘天下第一名刹’;第二,武林胜地,中外友谊之花处处开;第三,文物荟萃,包罗万象,举不胜举;第四,盛世少林,重换新貌人人夸!”
除上述十种导游方法外,我国导游人员还总结出了简述法、详述法、联想法、猜谜法、引而不发法、引人入胜法、专题讲解法、知识渗透法、点面结合法等多种技法,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导游方法和技巧虽多,但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导游方法和技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导游人员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和导游方法,并视具体的时空条件和对象,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导游效果。
思考题:
1.导游讲解应遵循哪些原则?
2.导游讲解时一般应突出哪些方面?
3.问答法包括哪几种形式?
4.简述溶洞中洞穴景观的成因。
5.导游人员运用虚实结合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