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查报告
丰都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县委、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全县畜牧兽医工作会议要求,我镇在第一时间启动了2009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坚持贯彻“防治结合、依法治牧、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按“七统一”、“六不漏”的防控措施保证了我镇秋防工作有序的开展,截止日前,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全镇无重大动物疫情的良好局面。为搞好次此防疫工作,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根据全镇实际,按照“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了防控责任制,在已建有镇动物防疫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秋防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此次畜禽秋防工作;明确了镇、村干部和防疫员职责,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防疫员分村负责制的“定点联系、分片包干”制度,切实强化“六位一体”责任制,做到了“机构、人员、技术、责任”四落实,确保信息定点联系,典型推广带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把防疫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确保畜禽免疫率、挂标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无害化处理率、免疫档案的建立全面达到百分之百。
二、周密部署,全面履职。
根据县动防疫病指挥部以及县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消毒、疫情报告等法律、法规和,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做好动物防疫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统一免疫进程、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标识档案、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圈舍消毒、统一抗体监测、统一进度报告”的“七统一”防疫措施,严格规范注射操作、过敏反应急救、疫苗的保管与使用、档案的填写等。按照先大户后散养户,突击40天时间,从9月20日开始,到10月10日完成了第一次防疫,防疫面达到95%;从10月11日到10月25日进行了补免防疫,防疫面达到了100%,做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应免尽免,不留空挡”。
全镇疫苗领用:猪瘟3.2万头,猪口蹄疫0.45万头,牛出败0.5万头,牛口蹄疫1.25万头,蓝耳病2.5万头,鸡新城疫32.5万ml,禽流感6000ml,消毒药15件,免验证6000张,耳标14421套。
全镇秋防生猪存栏7787头,使用口蹄疫疫苗3.2万头,防疫79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万头,防疫79头;猪瘟疫苗2万头,防疫79头;存栏家禽50562只,其中:鸡45946只,鸭3982只,鹅634只。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4000ml,防疫家禽101124只,其中:鸡45946只,鸭3982只,鹅634只,羊427只。圈舍消毒4947间。
三、落实经费,推动工作
镇、的统一安排布署下,落实了防控资金,及时将防疫物资和人员调配到位,解决了“有钱防疫,有人防疫”的问题,确保我镇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四、严格检疫,搞好抗体监测。
实施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了疫情报告制度。同时,加大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力度,确保出栏畜禽和屠宰畜禽检疫率达到100%,确保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免疫注射后,适时开展抗体监测,通过抗体监测,对达不到有效保护率的动物和新补栏的动物采取及时补免。
五、自查自纠,促防促改。
10月25日至28日,全镇对秋防工作进行了一次回头看,组织相关人员对防疫完成的村进行了自查,采取边查边改,以查促防的方法,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补免,同时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推广交流,彻底消除了隐患和死角,确保了全镇防疫的全覆盖。
六、总结归档,确保验收。
秋防结束后,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对秋防工作的一系列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对软件资料全部进行了归档整理,以迎接市动物防控指挥部的检查验收。
七、存在的问题
(一)村与社、户与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畜禽饲养分散,部分养殖户管理比较粗放、防疫条件差等;
(二)养殖贷款申请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三)防疫基础设施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防疫员队伍需要壮大, 技术和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合镇
2009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