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认知
1.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表现。
2.“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万英雄人物的生活准则,也是中学生应该具有的。
情感
敬佩邓稼先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模人物。
行为
1.搜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先进事例。
2.从小处开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
板书设计
邓稼先(19年)研制并成功地服从祖国
(博士)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民建功立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业,无私奉
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过程
一、运用直观 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10-1-1(原子弹爆炸图)。并用录音配上音响效果(爆炸声,人们欢呼声);有条件的也可用原子弹爆炸的录像。
2.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3.出示投影10-1-2(邓稼先像),介绍人物: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前一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这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所以,人们称邓像先为“两弹元勋”。
4.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解释元勋——元,是第一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二、学习课文 晓之以理 板书:服从祖国的需要。
3.邓稼先接受这项任务对个人来说,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核武器研究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让外国人知道,要绝对保密,所以参加研制的人员,对家属亲人不能说,必须离开温馨的家庭,还要隐姓埋名即不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暴露身份,不能著书立说,不能公开发表文章,不能出国交流。而著书立说,作学术报告,出国考察等等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名有利的事。为了祖国的利益,邓稼先放弃了这些个人利益,这是爱国胜过爱自己,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的崇高精神。)
4.读第3小节,师参照教参,讲述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过程和成果。
板书——19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和战友们进行了顽强的技术攻坚战:
①在毫无资料的情况下,描绘出原子弹的轮廓。
②在艰苦的数据验证中,解决了原子弹的理论推导。
③在极艰苦的贫困、边缘山区,极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19年10月18日,在我国大西北罗布泊,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在试验场上,一个橙红色的火球冉冉升起,天崩地裂的惊雷滚过长空,接着蘑菇云遮天蔽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特大喜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传遍全世界各地。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但美国和苏联已经相继爆炸了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氢弹。
中国不能落后,中国必须急起直追。于是,邓稼先随即,再一次离开那正需要他照顾的家庭,回到核武器试验的基地,马不停蹄地率领战友们投入了氢弹的试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一消息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极少数国家。同这些国家相比。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成功,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我国只用了2年多。这是邓稼先和他的助手们为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
(板书:为人民建功立业)
我国多次声明,中国拥有少量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我们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通过谈判早日达成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以及最终彻底消灭核武器目的。
5.读课文第4小节。为什么魁梧健壮的邓稼先会病倒了?
(①自然环境的恶劣②长期工作的劳累③核试验对人体有影响。)
6.读读《想和做》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人民”。看看邓稼先临终前的表现,谈谈自己体会。
(邓稼先为了向党和人民作最后的贡献,拒用昂贵的令人嗜睡的药物,以便使大脑清醒。用最后的心血给党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化国防的建议书。这说明,邓稼先“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了人民。”)
板书:无私奉献自己。
7.归纳:邓稼先服从祖国需要,为人民建功立业,无私地奉献自己,他真正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板书: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感受邓稼先忠心报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邓稼先贱卖忠心报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资料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邓稼先的资料。
教具准备:
原子弹爆炸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略)
二、初读课文 处理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
2、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3、联系上下文或通过查字典理解生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概括自己读文之后最深的感受。
四、结合课文 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评:从感知入手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即感知——感悟——理解——运用〗
二、精读感悟。
㈠ 自主读书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或段落,仔细品味,然后在小组谈谈你的感受?
2、潜心勾画,自读自悟。
【评: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契机,真正体现了个性化阅读】
㈡ 小组交流
交流建议:
1、交流读书感受时可以结合勾画的词句或段落,可以结合阅读的资料,可以通过朗读,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2、交流时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发言时要组织好语言,让别人能听懂你的意思。
【评:此环节使更多的学生得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在向倾吐之时,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㈢ 全班交流。
第一板块 感受邓稼先的拳拳报国之心及研制原子弹过程的含心如苦。着重抓住一下要点:
1、邓稼先回国时带给祖国的丰厚的礼物——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正是新中国最需要、最期盼的礼物。(联系生活实际谈论)
2、邓稼先为研制核武器所付出的个人牺牲,通过创设情培,想像邓稼行然戈壁滩上的生活,感受人物甘于奉献的精神。(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畅谈)
设想:学生也可能感受到邓稼先意志坚强,迎难而上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所创造的奇迹,震惊了世界,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教师小结:(略)
4、播放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记录片,引导学生入境多角度思考人物。
5、教师小结过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