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曲波老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南方三小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谢老师对教育事业有着很高的热情,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对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精益求精。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学习,自拿起教鞭开始,他对教学理论书籍的学习就从不曾间断,他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采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家长的喜欢。
一、用心,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谢老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会用心钻研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用心设计教案。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依据,谢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脉络间的联系,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引导驾轻就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已有知识是否能形成较好的切合点,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谢老师在课前,会去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哪些需要教师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案的不同。谢老师在设计教案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程度:先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在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自己先写出草案,然后参阅各种教学辅助用书或都直接上网搜索,看看有哪些名师名家上过这个内容,思考他们的设计意图,最终取长补短,完善教案。正是有了谢老师这样用心的准备,他的每一节课才能像现在这样精彩、有效。2007年,他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在湖南省“三优联评”活动中获省二等奖(课件获省一等奖);2009年3月,执教《认识梯形》一课在湖南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省一等奖,后送全国参加苏教版教材优课评选活动获国家二等奖;2009年6月,参加株洲市芦淞区名师开放活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获一等奖。
二、反思,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谢老师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实施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虚心请求专家解答。多年的教学反思,让他迅速成长,同时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素材。2005年,撰写论文《从两个课堂案例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获株洲市二等奖;2007年,论文《数学就在身边》获区一等奖;2009年,教学叙事《我班的“数学医院”》获市二等奖;此外,他还积极撰写数学磨课案例,分获市、区二等奖。
三、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谢老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培训,包括远程教育、PCK高级研修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博采众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他熟读课标,吃透课改精神,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精读业务书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多次获得“知识型职工”称号;选读电脑方面书籍,现在谢老师已获得中级程序员称号,所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一等奖,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电脑水平,将优秀教学资源分享给各位老师,展开网络教学研讨。
谢老师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先后两次被评为“芦淞区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获芦淞区“新苗杯”个人全能第一名,2009年还被评为“芦淞区首届骨干教师(数学)”,2010年参加株洲市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研讨活动,他的讲座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市一奖。同时,他还是株洲市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成员之一。当然,成绩只属于过去,相信他还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芦淞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