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入学一个半月,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一些生物学概念、定义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对生物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生物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很强,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动脑、动手,去发现、归纳、总结,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学生能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学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学生能知道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
2.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细胞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理解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
2.教学难点
(1)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理解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而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利用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几个环环相扣的实验:奶粉实验、双缩脲反应实验、土豆实验、花生实验、种子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概念,建构知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淀粉遇碘变蓝,在植物光合作用时会用到,为学生以后学习做好铺垫,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高中生物中的部分,应用在本节课,是为做好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工作。
六、教学准备
1.实验准备:奶粉、土豆、花生、清水、双缩脲试剂、碘液、白纸、解剖针、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实验托盘。
2.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展示ppt图片,采访同学)你每天的生活都有哪些内容?
生:吃饭、学习……
【教学意图】认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回忆自己的生活需要吃饭,获得能量,大脑支配思考,引出细胞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细胞需要物质
师:我们的班级是由每位同学组成的,而每个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最终会为我们的细胞提供物质,而物质到底是指什幺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一: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运动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将奶粉倒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奶粉在水中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学生回答奶粉在水中的溶解现象。ppt展示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且分子是运动的。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通过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细胞的物质组成
师:我们通过探究理解了物质的概念,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物质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下。
实验探究二:细胞的物质组成(有机物)。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ppt展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提示。分组进行探究实验:①奶粉加双缩脲试剂(变紫)。②土豆片滴加碘液(变蓝) 。③花生包裹在纸张中碾压(油印)。学生小组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回答。
师:细胞需要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有机物,因为含碳,所以可燃。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从生活中发现新知:细胞中有蛋白质和糖类和脂类物质等有机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做好铺垫。
探究实验三:细胞中的物质组成(无机物)。
师:相对有机物,自然界中还存在一种不含碳的不可燃的无机物,而细胞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无机物呢?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教师演示燃烧种子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剩余灰烬为无机物,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ppt展示葡萄干和吸氧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胞中除无机盐以外的其他无机物。观察实验现象,认知种子细胞中存在无机物(无机盐、水、氧等)。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认知细胞需要无机盐、水、氧等无机物。
小结:总结细胞中物质种类,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强化知识。
4.细胞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