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使牛尽快育肥,则给牛的营养物质必须高于维持和正常生长发育之需要,所以牛的育肥又为过量饲养,旨在使构成体组织和贮备的营养物质在牛体的软组织中最大限度的积累,育肥牛实际是利用这样一种发育规律—即在动物营养水平的影响下,在骨骼平稳变化的情况下,使牛体的软组织(肌肉和脂肪)数量、结构和成分发生迅速的变化。要在肉牛短期育肥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科学掌握牛舍建设、育肥牛选择采购、育肥牛的防疫保健、育肥牛的饲料、育肥牛的饲料配方及日粮配合、肉牛育肥饲养和育肥牛的适时出栏等方面的相关技术。
第一章牛舍建设
牛舍是影响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因此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修建牛舍的目的,就是为牛提供宽松、舒畅、有利于健康生长、有利于控制疾病、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生活环境。要以较少的资金、饲料、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牛舍设计原则
1.为牛创造适宜的环境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例如,不适宜的温度可使家畜的生产力降低10%~30%。即使喂给全价饲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由此可见,修建牛舍时,必须符合肉牛对各种环境的要求,包括适宜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光照,空气中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稀少等,为肉牛创造良好的环境。
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要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肉牛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防疫、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为生产管理提供方便。假如牛舍建造不够宽敞,牛只特别拥挤,导致相互争斗;地面处理不当,会因牛只排出的粪便和尿液造成地面你泥泞,牛体肮脏;牛舍封闭过严,在冬季能起到保暖作用,但牛舍通风换气效果较差,造成牛舍环境不良;饲喂通道过窄会给生产操作造成不便,饲槽长度过短,出现以强欺弱现象,饲槽过矮,造成肉牛环境不良;饲喂通道貌岸然过窄会给生产操作造成不便,饲槽长度过短,出现以强欺弱现象,饲槽过矮,造成肉牛采食困难;围栏面积过小,牛只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因此,肉牛舍的设计,大规模饲养时,应该
考虑到节省劳力,小规模饲养时,便于观察每头牛的状态。
3.有利于卫生防疫,防止疾病传播进行肉牛规模化养殖时,群体数量比较庞大,如果一头牛发生流行性疾病,对全场牛只会形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牛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通过修建规范合理的牛舍,创造适宜环境,注意卫生,以利于防疫制度的执行,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牛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设备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房舍,例如旧厂房、仓库,经过修缮和改造用以养牛,以节省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二、牛舍的环境要求
1.牛舍的温度气温影响牛体健康及其生产力发挥。研究表明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为5~21℃,牛舍温度控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牛的增重速度最快,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均会对牛的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2.牛舍湿度牛排出的水汽,堆积在牛舍内的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和阴雨天气的影响,使得牛舍内空气温度大于舍外。肉牛对牛舍的环境湿度要求为55%~75%。
3.牛舍气流空气流动可使牛舍内的冷热空气对流,带走牛体所产生的热量,调节牛体温度。适当空气流动可以保持牛舍空气清新,维持牛体正常的体温。
4.光照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大的生物效应,照射紫外线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有利于日粮中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代谢;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阳光照射,右达到消毒之目的。为了保持采光效果,窗户面积应接近于墙壁面积的1/4,以稍大为佳。
5.尘埃新鲜的空气是促进肉牛新陈代谢的必需条件,并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6.噪音强烈的噪音可使牛产生惊吓,烦躁不安,出现应激等不良现象,导致牛食欲下降,抵制增重。因此,牛舍应远离噪音源,牛场内保持安静。
7.有害气体如果设计不当,过于封闭和管理不善,牛体排出的粪尿、呼出的气体以及排泄物和饲槽内剩余残渣的分解,造成牛舍内有害气体增多,诱发牛的呼吸道疾病,影响牛的健康。所以,必须重视牛舍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卫生。
三、牛舍建筑
根据牛舍设计原则以及牛舍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当地的气温变化和牛场生产,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牛舍建筑。建牛舍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经久耐用的牛舍。
牛舍内应干燥,
冬暖夏凉,地面应保温、不透水、不打滑,且污水、粪尿易于排出舍外。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1.牛舍的类型肉牛饲养可分为拴系饲养和围栏群养。拴系饲养可减少牛群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干扰,便于饲喂、刷拭、清粪,但费工费时。牛舍按屋顶形式有单坡式、双坡式、平屋式和拱形屋顶式;
按牛舍的围护墙的形式可分为:敞棚式、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和塑料暖棚等。
2.牛床在舍内排列形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四列式等。
3.舍内设计不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一般牛舍内的主要设施有:牛床与拴系设备、喂饲设备、饮水设备、粪便清理设备以及舍外的运动场(采用运动体系饲养时)等其他一些相关设施。
①牛床
牛床的长度由牛的体型决定,前身靠近饲料槽后壁,后肢接近牛床的边檐,使粪便能直接排到粪沟里为宜。牛床长1.8-2.0米,宽一般采用1.1---1.2m,坡度常采用1%---1.5%,前高后低。并高出道路5㎝,在冬季铺垫物厚度应少于10㎝。
②拴系设备
拴系设备用来牛在床内的活动范围。在采食时拴系可以防止牛只抢食,保持饲喂统一均匀。拴系设备的形式有软链式、硬关节颈架式。
③饲喂设备
食槽是关键的饲喂设备之一。饲槽设在牛床的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其上宽0.6~0.8米,底宽0.35米,底呈弧形。槽内缘高0.35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0.6~0.8米。
食槽一般做成统槽式,其长度和牛床的宽度相同。食槽的上沿宽度约为70---80㎝,底部宽约60---70㎝,前沿高约45㎝,后沿高约30㎝。在食槽后沿上设牛栏杆,自动饮水器可装在栏杆上。最好用饮水槽代替饮水器,饮水槽允许容积最小到100L;深0.2---0.3m。
④饮水设备
牛舍内饮水设备包括输送管路自动饮水器或水槽。
⑤舍内清粪设备
一般在牛床和通道之间设置排粪明沟。宽度一般为32--35㎝,深度为5--8㎝。沟底应有1%---3%的纵向排水坡度
牛场的建设与规划
一、场址的选择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
1、地势高燥。肉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土质良好。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
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丰富。肉牛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大,不宜运输。肉牛场应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饲草饲料的购入,肥育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来往频繁,有些运输要求风雨无阻,因此,肉牛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卫生防疫。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还要避开对肉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7、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对肉牛生长和肉质影响很大,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二、设计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长的正常运行。花较少的资金、饲料、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肉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为牛创造适宜的环境。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的生产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给全价饲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从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由此可见,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
2、要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肉牛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3、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对牛场会形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适宜环境,将会防止或减少疫病发生。此外,修建畜舍时还应特别注意卫生要求,以利于兽医防疫制度的执行。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
向和间距,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满足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设备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因此,畜舍修建要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建筑施工习惯,适当减少附属用房面积。畜舍设计方案必须通过施工能够实现的,否则,方案再好而施工技术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设计。
三、牛场建筑物的配置要求
牛场内建筑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有利于生产,便于防疫、安全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整齐、紧凑,土地利用率高和节约投资,经济实用。
1、牛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气候相差悬殊。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牛舍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应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修建牛舍多栋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牛舍超过4栋时,可以2行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0米以上。
2、饲料库。建造地位应选在离每栋牛舍的位置都较适中,而且位置稍高,即干燥通风,又利于成品料向各牛舍运输。
3、干草棚及草库。尽可能地设在下风向地段,与周围房舍至少保持50米以远距离,单独建造,既防止散草影响牛舍环境美观,又要达到防火安全。
4、青贮窖或青贮池。建造选置原则同饲料库。位置适中,地势较高,防止粪尿等污水入浸污染,同时要考虑出嵙时运输方便,减少劳动强度。
5、兽医室,病牛舍。应设在牛场下风头,而且相对偏僻一角,便于隔离,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传播。
6、办公室和职工住舍 设在牛场之外地势较高的上风头,以防空气和水的污染及疫病传染。养牛场门口应设门卫和消毒室、消毒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