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的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图22
3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既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如果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资本装备率上升。
4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
5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6 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7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8 总人口劳动里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
9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
1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
1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
12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
13 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
14 主体均衡(劳动时间选择)——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5 劳动力供给(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16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的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7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图22
18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既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如果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资本装备率上升。
19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
20、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A)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是企业,行业劳动力需求是本行业企业劳动力需求之和,市场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B)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21、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22、*劳动力与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产生某种使用价值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的使用为前提条件之一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我国16岁是下限,男60、女55是上限。
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2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
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投入增加引起产量变化的三阶段
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或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低于劳动量投入的速度。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设总量 :Q 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L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AP=Q/L MP=△Q/△L
劳动投入函数L=g(X/K) 将利润公式代入Ⅱ=R-C=Xp-[ g(X/K)w+Kr]
24、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图3)
在短期的场合,由于资本成本是固定成本,即使劳动力为零,该成本也需要支出。总成本曲线的截距部分即代表资本成本,而人工成本则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随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必须面对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状态是影响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
25、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图8、9+公式7物力)
假如固定成本为y元,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工资是固定不变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总成本曲线因为随着劳动者的增加,人工成本成比例地增多,呈直线状态;由于边际成本就是工资,呈水平状态。
26、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与劳动力需求。
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市场价格随着垄断企业产品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
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原价格-供给量*价格降低的部分
供给量增加价格会以什么程度下降,这与产品的需求特性有关(详图7)
27、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与劳动力需求。
在有因其劳动力需求量变化而对市场工资造成影响的大型企业存在的劳动力市场,或者虽然无大型企业,但却是一个微小的劳动;力市场,因有影响力的企业增加劳动者数量造成以最便宜的工资也无法雇用到劳动者时,企业为获得所需的劳动者不得不提高工资。反之,如果减少雇用量,则工资下降。
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
28、整个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导出。(图10)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存在:第一个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为A;第二个企业劳动离需求曲线为B
29、长期的劳动力需求。(图23+24)
可以推出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平缓,这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大。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30、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公式12+13 E=△L/△W E=△L%/△W% (L劳动 W工资)
31、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16、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取值与不同类型产品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14+15 Ea,b=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替代;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值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
3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图20)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33、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马歇尔创立,1934年希克斯对此又作出了重要贡献。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法则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1、要素替代 2、产品需求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结论: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由于劳动力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工资的变动会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34、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
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表现在;1、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
2、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力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