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市)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摘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
(4)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通过东欧剧变这一重要历史史实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学习内容可知l936年苏联新的制定,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的形成,这一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第(2)、(3)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东欧剧变的基本史实分析后做答。第(4)问为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应结合相关政治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参: (1)标志 l936年苏联新的制定。
(2)斯大林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4)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主的内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答出其中3点即可)
·江苏南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冲击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 D.东欧巨变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判断能力。自赫鲁晓夫上任后,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进行改革,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分析四个选项,A最符合题意。
答案:A。
2.(·江苏盐城)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主义 B.实行新经济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此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选项中涉及到不同时期苏联实行的,实行战时主义严格说苏联还没成立,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很快被斯大林上任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所取代,而这一模式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赫鲁晓夫改革也没改变苏联经济发展这一模式,所以说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
答案:C。
3.(2008·江西)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的解体,不仅是指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名称改变,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B、D三项都是表层的现象,C项才是问题的实质,要注意透过现象看问题的实质。
答案:C。
4.(2008·山东威海)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题干所说时间是1991年,很容易排除A、B两项。再分析C、D两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反而使苏联党丧失执政权,在1991年底宣布解体,而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由此确定C是正确的。
答案:C。
5.(·江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国家名称的改变 B.社会制度的改变
新教师听公开课
提出全面改革总目标的会议是C.经济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解体后,不仅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项是表层的现象,C项是解体的主要变化,D项是解体后导致的结果。B说法是正确的。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答案:B。
6.(·韶关)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智慧树思辨与创新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梦结束的地方阅读短文及答案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教材学生
教师的情绪管理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解析:此题中外知识联系和比较,考查对重大问题的认识、判断能力。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改革,却是不同的结果,这首先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是走的通的,虽然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最终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但当时改革出发点还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在前进道路上出现曲折,分析四个选项,A最符合题意。
新初一语文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