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05:04
文档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A.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
推荐度:
导读道教文化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A.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

A.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

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

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

参:A

参考解析: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单项选择题]

2、法律与宗教是两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社会现象。下列哪个选项没有正确指出这两者的关系?()

A.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的法学消失了,这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

B.在我国,宗教应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因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均受法律规范的调整

C.自13世纪、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和变革。一批出身于新兴中产阶级的思想家把君主(而不是上帝)或人性(而不是神性)作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重新回到了人间

D.宗教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法律一样都起着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

参:A

参考解析:A项错误。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而,的法学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例如,在托马斯.阿奎那的著述中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阿奎那通过把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法律思想糅合在神学中,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多项选择题]

3、关于法律与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根据理念,可以指出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违反了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的法律,将因为侵犯而丧失作为法律的效力

C.根据理念,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D.当今社会,大量国内法和国际法对提供了广泛的法律保护

参:A,C,D

参考解析:违反了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的法律,其效力虽然应受质疑,但在未被依法变更或废止前,不能认为其失去效力。

[多项选择题]

4、下列有关法与宗教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法与宗教几乎同时产生

B.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法和宗教教义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

C.资产阶级胜利后,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彻底实行了政教分离

D.社会主义法贯彻了马列主义关于"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参:B,D

参考解析:考查法与宗教关系。

[多项选择题]

5、下列关于法与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哪些选项?()

A.现代法律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对本国宗教的规定

B.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把宗教信仰问题规定在法律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宗教信仰的法律化问题

C.宗教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D.当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但宗教活动在我国仍是违法的

参:B,D

参考解析:考查法与宗教关系。

[多项选择题]

6、关于的表述,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选项?()

A.不体现要求的法律就不是好法律,是永远不会产生、促成法制秩序的法律

B.对法的作用体现在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C.哪些可以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护,取决于一国经济和文化的法制状况以及该国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

D.在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

参:A,B,C,D

参考解析:考查法与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

7、关于法律与宗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选项?()

A.与法律规范相似,宗教规范也调整社会关系

B.与法律规范不同,宗教规范没有强制力

C."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宗教化的重要体现

D.当代中国实行政教分离,法律与宗教已经没有直接联系

参:A

参考解析:宗教规范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但也通过、教徒内心自律等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因此,选项B错误。"春秋决狱"反映的是我国法律的儒家化,在司法活动中的礼法不分,不是法律宗教化的体现,因此,选项C错误。当代中国在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上没有政教合一的国家那么紧密,但也有一些联系,例如,我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法律与宗教直接联系的体现,因此,选项D错误。

[多项选择题]

8、某报以"沈阳一强奸猥亵女生的教师一审被判死刑"为题发布了一条消息,该消息报道了沈阳市某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房某,在课堂上强奸猥亵了6名女生。该消息详细披露了被告人作案的具体单位和具体时间。对此报道,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救济活动保障了被害人的

B.这样的报道会损害本案6名被害人的隐私权

C.被告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

D.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参:A,B,C,D

参考解析:保障的实例题。题中的4个说法都可以成立。该消息详细披露了被告人作案的具体单位和具体时间明显不妥当,会损害本案6名受害人的隐私权。

[多项选择题]

9、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关于法律对生产力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A.一旦法律所保护的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它就起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B.法律总体上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C.法律通过保护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法律对生产力的作用既可能具有进步性、积极意义,也可能具有反动性、消极作用

参:A,B,C,D

参考解析:考查法律对生产力作用。

[多项选择题]

10、现代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下列哪一或哪些方面?()

A.法律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法律调整的领域。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和推广应用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大量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规范的调整

B.科学技术影响法律的内容,成为法律规定的重要依据

C.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一些传统法律观念和原则的变化。在立法中,一些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立法要求立法者具备一定的专门性的科学文化知识,国家立法机关的一般人员同样难以胜任,因而需要将这类立法工作委托给专门的机关或人员,这导致"委任立法"范围的不断扩大

D.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善了法律调整机制,为立法和执法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调整机制发生重大影响

参:A,B,C,D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影响法律的内容,引起一些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完善了法律的调整机制,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调整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为立法和执法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扩展了法律的调整领域。

[填空题]

11如何理解法与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核心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法律对于科技的发展作用也是不可或缺,尤其是现在法律已经成为组织、推动和规范科学技术发展的工具。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法律的内容、法律的运行机制、法律观念和法学研究方法等。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样是全面的,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和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和推广、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抵制和防范方面。 

[单项选择题]

12、在当代中国,法与中国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项?

A.法的适用范围和党的的适用范围具有互补性

B.法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而党的是党的机关制定的

C.党的具有灵活性,法具有稳定性

D.法和党的都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

参:D

[单项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

参:D

[单项选择题]

14、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参:C

[单项选择题]

15、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达正确的是哪个选项?

A.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比道德规范的调整范围更广

B.法律规范的制订应当以产生道德规范为指导

C.二者都关注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D.二者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参:D

[单项选择题]

16、法与执政党在下列哪个方面是相同的

A.意志属性

B.规范形式

C.调整范围

D.社会目标

参:D

[多项选择题]

17、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在于( )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法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不排斥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D.法只能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A,B,C

[多项选择题]

18、对法与国家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表述,其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法律形式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B.国家的存在以法为前提条件

C.法律规定国家的性质及组成,国家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

D.国家机构必须依靠法律组织、建立和发展

参:A,C,D

[多项选择题]

19、法与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下列关于法与关系的论述正确的为( )。

A.法律与国家、执政党彼此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矛盾

B.执政党的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C.在执行法律时,既要严格依法办事,也要考虑国家和执政党

D.法律是实现国家和执政党的最重要的手段

参:A,B,C,D

[多项选择题]

20、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观点,法具有道德内容,体现一定的道德性。自然法学派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A.道德的原则可以上升为法律原则

B.违反人道的法律不具有法的品质

C.法的安全性原则优先

D.只有实在法才是有效的法律

参:A,B

[单项选择题]

21、法对的保障具有优势是因为法律具有特定的属性,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这些属性?()

A.明确性和一致性

B.阶级意志性

C.国家强制性和权威性

D.普遍有效性

参:B

参考解析: 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的确认和保护,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对的保障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第一,他设定了保护的一般标准,具有明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了其他保护手段的随机性和相互冲突;

第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而具有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有效性。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多项选择题]

22、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参:A,B,C,D

[多项选择题]

23、为了避免和解决改革与个别法律的矛盾,可以采取的法律手段有

A.修改或废除已不适应的规定,制定出新的规定

B.适当发布指引改革的暂时性、原则性的规定

C.加强法律的类推适用

D.加强法律的解释工作

参:A,B,C,D

[多项选择题]

24、法学家们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的讨论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自然法学,一种是实证主义法学。下列哪些观点是后者的观点?

A.只有体现道德内容的法律,才具有法的品质

B.恶法亦法

C.法与道德之间,实然的法与应然的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D.法是国家主权者的命令,是一个“封闭的逻辑体系”

参:B,C,D

[多项选择题]

25、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法律制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指导

B.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比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更加宽泛

C.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一样都关注于人的权利与义务

D.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A,B,C

[单项选择题]

26、下列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禁酒令最后被废除的原因()

A.民众抵制

B.社会

C.战争影响

D.市场混乱

参:C

[单项选择题]

27、以下哪一选项不是运动式执法的优势()

A.有助于日常化的制度运作

B.可以节省监督成本

C.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D.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违法行为

参:A

[单项选择题]

28、在中国,下列哪一个描述不符合人们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一般看法()

A.有时候喝酒后开车在所难免

B.规则是要遵守的,但人情也不可以不顾及

C.规则就是规则,社会习惯不得超越于规则之上

D.认为有时候酒后驾车只要自己小心问题就不大

参:C

[单项选择题]

29、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是在哪一年生效的()

A.1911

B.1920

C.1939

D.1945

参:B

[单项选择题]

30、通过“许霆案”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A.法官应该准确适用条文

B.法官判决时应该听从民众和媒体的呼声

C.法官应该仔细斟酌与法律要件有关的具体事实

D.法官判决时应该考虑专家学者的意见

参:C

[单项选择题]

31、下列哪个学派不特别注重案件中的利益衡量问题()

A.利益法学派

B.现实主义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法经济学派

参:C

[单项选择题]

32、下列哪一个学术领域是最近十年来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

A.分析法学

B.脑神经认知科学与法律行为学

C.女性主义法学

D.自然法学

参:B

[单项选择题]

33、关于醉驾入刑这一问题,下列哪一种状况体现了工具理性的特点()

A.趋利避害

B.根据公平正义

C.考虑他人面子

D.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的尊重

参:A

[单项选择题]

34、根据昂格尔的论述,中国传统法由()

A.自然法与人定法构成

B.习惯法与人定法构成

C.习惯法与官僚法构成

D.官僚法与自然法构成

参:C

[单项选择题]

35、清初学者汤斌曾经对“儒家式合理主义”进行过评述,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代表他的观点()

A.儒家的问题不在于不相信理性

B.中国的儒生之所以迂腐,是因为他们不够理性

C.儒家的问题在于世俗合理性过多

D.儒家教育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缺乏原则和信仰

参:B

[单项选择题]

36、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

A.没有形式合理性

B.很难在理论上进行整合

C.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起重要作用的“迷信大宪章”

D.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类似现代的根本规范

参:D

[单项选择题]

37、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语境中,能够准确表达与百姓特殊关系的表达是()

A.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商谈

B.两者的关系由中国特殊的贵族阶层从中调和

C.被称为“父母官”

D.没有特殊的官僚阶层,社会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自治

参:C

[单项选择题]

38、以下哪一位著名华裔美籍历史学家曾经专门分析过清代审判制度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互动关系()

A.黄宗智

B.费孝通

C.黄仁宇

D.费正清

参:A

[单项选择题]

39、若制度上提供的第三者强制力小于能够充分解决纠纷的强制力,则会出现()

A.缠讼、健讼现象

B.更有效地息事宁人的结果

C.在制度之外进行私力救济的倾向

D.合同的第三者履行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参:C

[单项选择题]

40、近十年来,中国的司法改革导致司法领域中产生了一些特定现象,这其中不包括()

A.“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废除

B.以“大调解”代替依法裁判

C.倡导“零判决”的司法民主主义

D.“能动司法”口号的提出

参:A

[单项选择题]

41、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说明了()

A.传统中国的立法注重基本规范的建构

B.传统中国的立法往往采取一分为三的结构

C.传统中国的立法奉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D.传统中国的立法重视社会的建议

参:C

[单项选择题]

42、在日本著名法制史专家滋贺秀三的著述中,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主要表现为()

A.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自治立法现象

B.一种自上而下的精密的调整以及教化

C.一种通过实证法对社会的直接控制

D.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教会法体系

参:B

[单项选择题]

43、下列哪一选项错误地描述了“私德”与“公德”的界限()

A.私德不能妨碍公共事务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持

B.“公德”的范围是由社会核心价值所决定的

C.国家不能够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干预公民“私德”层面的法律

D.私德不能妨碍其他人的私人自由

参:C

[单项选择题]

44、同性恋这一现象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接受说明了()

A.人们不得不与时俱进地接纳新出现的事态

B.社会对私德问题的态度愈发宽容

C.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社会中已经得到了法律的普遍许可

D.大多数人们倾向于认同这一现象

参:B

[单项选择题]

45、下列哪一种行为虽基于双方同意,但也一般被认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A.商家出售伪劣产品

B.相约自杀,双双身亡

C.

D.父母擅自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

参:C

[单项选择题]

46、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不利于改善法官的素质

B.不利于外部监督

C.不利于提高审判效率

D.不利于公开而充分的法庭辩论活动

参:D

[单项选择题]

47、电脑量刑引入司法审判可能会令法官变成一台“自动售货机“,下列哪一个选项与这样的变化格格不入()

A.输入事实和法律,判决就会自然地生成

B.同样的案件,可以得到同样的判决

C.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D.通过不同价值观的比较权衡能最大限度保护和个案公正

参:D

[单项选择题]

48、下列我国的哪一个版本采取了“人民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之表述()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参:A

[单项选择题]

49、在法治国家“政治问题”常常被转换为“法律问题”来看待,其相关原因不包括()

A.程序化.技术化的法律方式使得纠纷解决变得理性.可控

B.法律的公开性和中立性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C.政治问题的法律化处理只是律师牟利的一个借口而已

D.强调理由论证的法律方式有利于提高执政的正当性

参:C

[单项选择题]

50、中国在司法改革中之所以会出现种种弊端,就学理层面而言是因为当局没有没有充分理解法律在社会中发挥的“应然(Sollen)”与“调整(Coordination)”两种不同功能,关于这两种不同功能,下述理解正确的是()

A.“应然”主要解决法律规范问题,“调整”主要解决社会关系问题

B.“应然”主要解决道德教化问题,“调整”主要解决制裁体系问题

C.“应然”主要解决行为正当化(价值判断)问题,“调整”主要解决行为有序化(技术处理)问题

D.“应然”主要解决司法判决问题,“调整”主要解决行政措施问题

参:C

[单项选择题]

51、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良好的现代国家而言,法治的重要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选项()

A.个人或者团体只有明确地知道行为准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B.要求公民通过谈判自我履行合同,人们利用诉讼制度来强制执行合同

C.法治可以使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必担心他人任意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

D.法治使得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必就问题纠纷逐一与进行谈判

参:B

[单项选择题]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的是()

A.缘法而治

B.法令一统

C.严刑重罚

D.明刑弼教

参:A

[单项选择题]

53、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左官"便是其中危害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

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

C.朝廷舍天子而仕诸侯

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

参:C

[单项选择题]

5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南陈创立了一种名为"侧立"的刑讯方式。下列对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车辐粗杖来压受审者的脚踝

B.将铁犁烧红,令受审者立其上

C.对受审者断绝粮食,三日后才允许进食少量粥,循环使用

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

参:D

[单项选择题]

55、下列关于《元典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典章》附载了五服图

B.《元典章》为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

C.《元典章》开创了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

D.《元典章》是元朝地方官府自行汇编的法规大全

参:B

[单项选择题]

56、清时屡兴,但律例中并无关于惩治思想犯罪的规定,审理此类案件,一般比附的罪名是()

A.妖书妖言

B.谋大逆

C.大不敬

D.谋判

参:B

[单项选择题]

57、"马锡五审判方法"是群众路线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其产生于()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人民民主政权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参:B

[多项选择题]

58、我国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下列关于该条款的表述,正确的有:()

A.该条款在八二制定时予以明确规定

B.该条款对于理解基本权利具有指导作用

C.该条款为未列举基本权利提供了规范基础

D.该条款为国家设定了尊重、保障和实现的义务

参:B,C,D

参考解析: 2004年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写入。故A错 

[多项选择题]

59、根据现行,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

B.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D.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参:C,D

参考解析: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了目前中国的行政区划,规定:“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多项选择题]

60、宋朝为弥补律典之不足进行的立法活动有:()

A.编敕

B.编例

C.编修会典

D.编纂条法事类

参:A,B,D

文档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

道教文化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A.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