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依据标准: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仪器设备:
三、检测方法:
1、检检数量: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2、允许偏差: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对梁类构件为 +10,-7mm; 对板类构件为 +8,-5mm。
3、检测结果判定: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各类构件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合格条件要求时,应根据检测结果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处理。
1、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时,除影响钢筋的粘结、锚固外,对构件的防火和耐久性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加固。建议在混凝土表面徐刷界面剂,采用直径1mm,方格10mm×10mm的镀锌钢丝网,用射钉将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上,然后抹1:2水泥砂浆,厚度根据需要确定,但不能小于10mm,并应分层粉刷,粉刷时应压实、抹光,并浇水养护至少7天。
2、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时,相应减小了混凝土构件的界面有效高度,这时应由原设计单位根据改变后的界面有效高度进行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否则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后,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