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简述霍桑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答:1924~1932年 ,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访谈,让职工自由抒发意见,也造成职工的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2、何谓“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谈谈其重要性
答: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为理解工作中的激励情况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模式。当问到什么使他们”积极”时,人们趋向于将其归结为工作自身的性质。赫茨伯格把这些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当问到什么使他们”消极”时,人们趋向于将其归结为工作环境。赫茨伯格把这些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把保健因素或者令工作工满意的因素与工作环境相联系。也就是说,不满意更多的是工作环境造成的,而不是工作自身的性质。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组织和管理、监管的技朮质量、基本工资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认为,提高保健因素,可以使员工减少对工方面的不满,但是这些因素不能使员工增加满意感。 为了提高激励效果,赫茨伯格认为,通过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要求,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业绩都会提高。主要的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认可度、责任感、晋升的机会和个人成长。 双因素理论指出了所有工作都具有的两个重要方面:工作内容----员工按照职责要做什么﹔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条件或环境。因此,赫茨伯格给管理者的建议仍然是合理的:(1)改善不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消除员工们实际的或潜在的不满意(2)在工作内容中融入激励因素,以最大可能地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
3、论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并对理论贡献进行点评。
答:分优点和缺点来点评。
优点:①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泰勒在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时以及在推行他的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来自工人阶层的,也有来自于雇主们的。但泰勒没有屈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科学管理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② 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泰勒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工作方法,追求最高生产效率。泰勒和他的同事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等。这些技术和方法不仅是过去,而且也是近代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科学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一个靠科学地制定操作规程和改进管理,另一个靠拼体力和时间;一个靠金钱刺激,另一个靠饥饿。从这几点看,科学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
缺点:① 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的假设。他还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
② “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