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意象意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00:40
文档

关于意象意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这个这个关于“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补充意象:植物类:1、芳草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
推荐度:
导读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这个这个关于“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补充意象:植物类:1、芳草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这个这个关于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

补充意象:

植物类:

1、芳草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牡丹:富贵、美好 

3、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4、兰: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5、竹: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动物类:

6、燕子: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7、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8、鹧鸪: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 。含离别、悲情、爱情、相思之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选取了意象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9、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A、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B、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C、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10、鸿雁、青鸟、鱼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所以常用来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等情感。

11、沙鸥:飘零 伤感

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器物类

13、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14、砧杵声   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砧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砧上捣衣或捣练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回忆的诗料,这是因为秋闺念远,寄离人于千里之外。天涯游子,一闻砧杵,离别之苦,日月之迈,满腹缠绵,一齐触发。杜甫诗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之一)这是诗人在夔州秋天日暮里听的砧杵声感受。漂泊异乡,闻到砧声,自然就生旅愁,涌起故园之思。

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15、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1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7、怀桔:指孝顺双亲。 

18、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9、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20、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A、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B、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C、辛弃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D、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天气自然类:

21、浮云:A、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

B、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

22、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23、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24、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愁思

25、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26、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27、东风:春天、美好

2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29、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30、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31、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32、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33、云:游子、漂泊

34、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35、天晴:欢愉、光明 

36、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37、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38、破晓:初现希望 

39、深夜:愁思怀旧 

40、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41、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意境(氛围):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习题展示: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试一试                  【2009惠州一模】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1)(3分)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2分),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  (2)(4分)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2分);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2分)。

文档

关于意象意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这个这个关于“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补充意象:植物类:1、芳草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