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最近我们对部分幼儿进行了一次“幼儿习惯养成情况及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观念先导因素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幼儿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43%的人认为是“家长在家重视训练”;41%的人认为是“教师重视循序渐进的培养”。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38%的人认为是“家长无所谓,抱有树大自然直的态度”;45%的人认为是“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纵容”。这集中反映出一个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观念先导”问题。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念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实践锻炼因素
实践活动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调查中,32%的人认为“家长、教师思想重视,但没耐心培养”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仅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耐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那么要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不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