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国际政治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
国际政治学是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中心论述国际社会演变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它是按照权利同权力之间关系以及权力间关系为线索,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发展规律。它对国际社会政治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廓清不同的理论观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国际政治学理论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制订正确的对外,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科学地解决国际问题等方面提供独特视角。
学习国际政治学概论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特点,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奋斗。
本课程课内学时72课时,计4学分。教材使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政治》,梁守德 洪银娴 著,2000年版(2004年第7次印刷)。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导论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学的兴起及其研究对象;美国国际政治学的主要学派;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
重点掌握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的主要内容。
深刻理解提出的国际政治新理论。
教学内容:
(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国际政治学的美国学派
(五)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
第一章 总论 国际政治的总体全貌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条件、主要内容、演进阶段和基本特征;国际政治的定义、主要内容、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
重点掌握国家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当代主权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深刻理解国际政治是一个整体,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是围绕权益活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的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
(一)国际政治的定义
(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
第二节 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
(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
(二)国际政治以国家对外战略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
(三)国际政治直接目标和主要表现是国家权益
(四)国际政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
第三节 国际政治是一个整体
(一)国际政治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
(二)国际政治是体系、格局和秩序的统一
(三)国际政治是围绕权益活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的结合
第二章 行为体论 国际政治的诸角色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定义、基本条件、基本特征和类型;国家权益的涵义和具体内容;国家力量的构成和综合国力的涵义;间国际组织与民间国际组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重点掌握国家主权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判断国家权益正当与否的依据;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宗旨与组织机构。
深刻理解国家的三重属性及其表现;国家成为国际政治重要行为体的关键在于拥有主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条件
(一)行为体的定义
(二)行为体的条件和基本特征
(三)行为体的类型
第二节 国家行为体
(一)国家的特性和类型
(二)国家权益(国家利益)
(三)国家力量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体
(一)国际性的阶级政党
(二)间国际组织
(三)民间国际组织
第三章 体系论 国际政治的体系系统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体系的涵义和具体表现;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战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奠定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与高速发展;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和日美之间特殊关系的形成。
重点掌握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主要原因;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深刻理解国际政治体系各行为体间的相互联系;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政治体系的涵义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
(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国际政治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国际政治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第三节 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
(一)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不同时期
(二)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原因
(三)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规律
第四章 格局论 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格局主角的涵义;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主要角色的更新;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主要表现;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及其类型和特征;国际政治格局式样的涵义及其形成的依据。
重点掌握充当国际政治格局主要角色的基本条件;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的标志;战后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
深刻理解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制衡性主角作用的原因;三个世界联系与矛盾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角色及其更新
(一)主角的涵义
(二)充当主要角色的基本条件
(三)当代世界的主要角色的更新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及其改组
(一)主角关系的涵义
(二)主角关系的类型和特征
(三)当今世界主角关系的组合
第三节 国际政治格局的式样及其演变
(一)格局式样的涵义
(二)格局式样形成的依据
(三)当代世界格局式样的演变
第五章 主题论 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主题的涵义;国际安全的特征及其分类;世界主题与国际安全的关系;社会的涵义及其主要形式;国际战争的涵义及其根源;南北关系的涵义和现状。
重点掌握确保,谋求国际安全的关键;当今世界国际战争和战后世界和平的新特点;战争与的因果关系;当前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南北对话的涵义、成果和现状;南南合作的涵义、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当今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原因。
深刻理解国际政治中的改革也是一场;发展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因素;南南合作的正确做法和中国参加南南合作的原则;和平与发展上升为国际政治主题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主题与国际安全
(一)国际政治主题的涵义
(二)国际安全的特征
(三)世界主题与国际安全的关系
第二节 战争与的主题
(一)国际战争的类型和根源
(二)的内涵和作用
(三)战争与主题下的世界
第三节 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一)和平的内容与特征
(二)发展的内容与特征
(三)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
第六章 动力论 国际政治的作用力及其基本状态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涵义、特征和类型;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涵义和种类;国际竞争与冲突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涵义;亚非拉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独特的阶级属性。
重点掌握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运行特点;两制国家间矛盾的性质、必然性和总趋势;当今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复杂化和两重性;当前和平与战争矛盾的主要表现和反对霸权主义具体做法上的新现象;当今世界南北矛盾以经济领域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当代世界国际竞争与冲突的新特征;当前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性及其主要表现。
深刻理解国际冲突的三个层次和根本原因;霸权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联系和区别;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原因;民族利己主义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区别;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意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深远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特征和类型
(一)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涵义
(二)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类型和矛盾的运行法则
(三)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运行特点
第二节 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矛盾运动
(一)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
(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
(三)相同制度国家间的矛盾
(四)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五)剥削与发展的矛盾
第三节 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状态
(一)国际协调与合作
(二)国际竞争与冲突
(三)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七章 秩序论 国际政治的稳定秩序与国际机制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秩序的涵义及其与国际体系、格局的联系;国际机制和国际行为规范的涵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国际社会出现过的反动旧秩序;国际控制与调节机制的涵义和主要内容;民族自决权的涵义和具体权利;国际合作的涵义、特征、基础和条件;国际合作的类型和国际一体化;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及其方式和手段;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重点掌握当今世界国际秩序的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联合国明确规定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指导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自决权的涵义和具体权利;国家主权的内容、领域及具体表现;《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规定的主权平等的六条要点;联合国决议对侵略的定义及构成侵略行为七种主要形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条件;美国的“世界新秩序”主张和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
深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强大生命力;中国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三个共同”;“一球多制”、竞争共处新秩序包含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秩序同国际机制的关系
(一)国际政治秩序的基本特征
(二)国际政治秩序以国际机制为纽带和依据
(三)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机制同步运行
第二节 国际新秩序和国际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民族自决权原则
(二)主权平等原则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反对侵略战争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第三节 当今世界的国际新秩序方案
(一)美国的“世界新秩序”主张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方案
(三)中国的国际新秩序倡议
(四)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探讨
第八章 时代论 国际政治所处的时代环境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对国际政治影响最大、起决定作用的三类时代;科技时代的涵义;军事时代的涵义及其三次大的演变;社会发展时代的三个界定。
重点掌握两次科技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战后新科技时代引起的国际政治的重大变化;帝国主义的出现把世界分成了两大营垒(两大民族)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新现象;战后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所揭示的当今世界的基本面貌;社会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制相持阶段的内容和特点。
深刻理解核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帝国主义出现后的时代发展方向是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当今世界进入了社会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制相持阶段的主要依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一)科技时代的涵义
(二)两次科技与国际政治
(三)战后新科技时代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军事演变的新时代
(一)军事时代的涵义
(二)军事演变新时代的内容
(三)军事演变新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一)社会发展新时代的界定
(二)20世纪初世界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三)新时代处于相持阶段的新变化
(四)社会发展新时代与国际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