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58:11
文档

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1.儿童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C)。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D)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部分C
推荐度:
导读一、选择题1.儿童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C)。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D)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部分C
一、选择题

1. 儿童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 C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近发展区     D.转折期 

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 B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 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D )

A. 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C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A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6.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B)左右。 

    A.70%     B.80%     C.60     D.90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A )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9.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A ) 

A.3岁  B. 4岁  C.5岁  D. 7岁 

10.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D )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   C.让幼儿多说话   D.解除紧张 

11.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C   )

A.0~6个月    B.6~12个月     C.1~1.5岁    D.1.5~2岁 

12. 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 )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B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14.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15. 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16. 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C  )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17.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    )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B.想像的内容零散  C.想像受情绪影响    D.想像具有夸张性

18.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9.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 

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A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0.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1. 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C  )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22. 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C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23. 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D   )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启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24.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   B   )

A.20%    B.50%     C.70%            D.80%

25. 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  )

A. 民主型    B. 型   C. 放任型    D. 溺爱型

26.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  A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二因素论

27.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B   )

A.二因素论    B.相互作用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28.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   B   )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手工

1.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C ):

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2.狭义教育是指(C)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3.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A)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的是( D )

A .经济发展   B .文化水平  C .人口状况  D .政治制度

5.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

A .经济发展   B .文化水平  C .人口状况  D .政治制度

   6.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

   平相关,这说明(  B )

A.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7.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C )

A.文化发展水平相关    B.科技发展水平相关

C.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D.历史延革相关

8.“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B )。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8.“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 B)对发展的影响

A. 遗传因素    B. 环境   C. 生理成熟   D. 先天因素

9. “玉不啄,不成器”说的是(B)对发展的作用

A. 遗传因素   B. 教育   C. 生理成熟  D. 先天因素

10.“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A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成熟势力说

11.“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B  )

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12.“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 ( D)

A.华生    B 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13.“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n05GM.|*s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8s$RYp14 

14.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 C)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0-3岁     B.1-3岁     C.3-6岁     D.4-6岁

15.有关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错误的描述是( B ) 

A .是启蒙教育     B. 是义务教育      C .是基础教育     D.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6.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C)。 

A.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B.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D.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17.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A )。 

A.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18.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A )。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19.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 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20.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B )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21.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发展幼儿的个性和(C )。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22.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D)。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   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     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23.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A )入手。 

A.情感     B.意志     C.行为     D.认识 

24.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B )。 

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25.被世界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 )

A.福禄培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26.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C)。 

A.黄炎培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梁漱溟 

27.“幼儿园”一词是诞生于( B)。 

A.1837年     B.1840年      C.1842年     D.1903年 

28.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办于( B)。 

A.1915年     B.1923年      C.1934年     D.1936年

29.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儿童的(D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30.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并在《爱弥尔》中集中阐述他的“自然教育理论”的是(  B )

A.福禄培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31.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的教育家是(  A)

A.杜威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3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成熟          B.物体经验       C.社会经验     D.平衡化

33.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幼儿教育专家是( A  )

A.张雪门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4.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是( C )

A.杜威   B.卢梭    C.蒙台梭利    D.洛克

35.培养儿童自主性的难点在于( B )

A.幼儿园     B.家长    C.社区     D.学校

36.发展适宜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即年龄适宜性和(  C)

A.群体适宜性    B.小组适宜性    C.个体适宜性   D.社区适宜性

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C)。 

A.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8.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B)。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39.活动性原则源自于(D )的“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40.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1.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D)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42.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是( B)。 

A.保育    B.保育和教育   C.保护儿童     D.照看孩子 

43.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 C  )

A.保育    B.保育和教育   C.游戏     D.照看孩子 

44.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幼儿园的( D  )

 A.人     B.财物、  C.时间、空间    D.  A.人、财、物、时间和空间等

4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C  )。

A、1996年7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46.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B)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7.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  B )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48.(A )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A.教师      B.家长     C.同伴       D.保育员

1.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D  )。

A.4小时     B. 3小时      C. 5小时          D.3小时半

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C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3.《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B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4.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或7周岁)35人,混合班(B)人。

A 35    B 30     C   40     D  25

5.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用( C )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的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A.雨水、阳光、地势    B.教室 操场   

C.日光 空气 水    D.太阳  空气水。

6.下列病例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C  )

A、白化病     B、色盲      C、艾滋病      D、血友病

7.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幼儿中建造计划免疫的目的是(C)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人的智力

8.流行性感冒属于(  A )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强调一些卫生常识,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是为了 ( B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10.冬春是流感流行的季节,流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C  )

A、血液      B、食物    C、空气、飞沫     D、皮肤接触

11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     ( B  )

A、脚气病      B、坏血病    C、佝偻病    D、夜盲症

12.能促进钙的吸收的维生素是 ( D )

A、VA         B、VB       C、VC       D、VD

1.从活动形式来分,幼儿园环境应当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C )

A.精神环境    B. 保育环境    C. 游戏环境    D. 教育环境

2.从幼儿的生活、安全、活动和交往的需求来分,幼儿园环境应当包括( B )、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A.物质环境     B.生存环境    C.精神环境    D.游戏环境

3.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  A )和针对性。

A.丰富性     B.教育性     C.开放性     D.一致性

4.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原则有: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 B )

A.共生性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审美性原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的本质特征( D )

A.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         B.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

C.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         D.游戏有无规则并不重要

2.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含义( C )

A.幼儿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B.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直接需要

C.教师可以选择和决定幼儿做什么游戏以及怎样做

D.游戏中幼儿心理需要不受游戏之外的因素支配

3.下列哪一项属于按认知划分的游戏阶段( C )

A.独自游戏阶段                 B.平行游戏阶段

C.象征性游戏阶段               D.合作游戏阶段

4.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时机不当的是( B  )

A.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

B.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兴趣正浓时

C.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

D.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

5.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C )

A.“现在时间到了,该下班了”

B.“没看好病的病人请明天再来吧”

C.“时间到了,游戏结束,老师要收玩具了”

D.“请还没卖完东西的售货员明天再来”

6. 下列有关表演游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幼儿按照自己所熟悉的经验,以周围真实生活为游戏内容的来源

B.以虚构的童话故事作为游戏内容的来源

C.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严格按照故事、童话的情节、语言进行表演的

D.游戏是以演给他人看为目的

7. 以下几种游戏中,( D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8.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是(c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9.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A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10.儿童按照故事和童话的内容去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被称为( D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 角色 D.表演游戏 

11.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游戏是(B)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1.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分别( C ) 

A.健康、语言、常识、社会、音乐B体育、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C健康、语言、科学、杜会、艺术 D健康、语言、数学、针会、艺术 

2.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的幼儿同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A )

A. 适量的运功负荷原则   B全面发展的原则    C经常化原则    D.多样化原则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 C)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挥 B.结合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4. 以下不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 D )

A.生活习惯与能力     B.保护自身安全 

C.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D.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 

5.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B )

 A.体育课       B.体育游戏    C.早操活动     D.基本动作

6.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 C ) 

A.教师的指导   B.获取知识   C.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D.主动建构初级科学概念 

7.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B ) 

 A.受表扬       B.好奇心      C.学本领     D.活动身体

8.在影响幼儿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D ) 

A.材料    B.时间和空间    C.同伴    D.教师     

9.在设计正规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应该具有(B  )

A.可操作性    B.针对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 B )

A.国家教育部门规定    B.教师规定    C园长规定     D.家长规定

1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

A.电报句一般出现在1.5-2.5岁      B.单词句常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c.“宝宝睡觉”是电报句           D.电报句又称双词句

12.讲述活动是发展幼儿( B )的教育方式。 

A.对话语言   B.独白语言  c.描述语言   D.论述语言 

13. 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是( C ) 

A.语言教学活动     B早期阅读    c.听说游戏活动    D欣赏文学作品

14. 乔姆斯基提出的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是(  A )

A.先天决定论    B.后天环境决定论    C.先天与后天交互作用论    D.自然成熟说

15.下面不属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类型的是( D ) 

A.人际交往活动    B.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   C.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D.民族文化活动 

1.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 B )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2.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和(A)

A. 促进作用       B.积极作用   C. 反思作用       D.纠偏作用

3.幼儿园教育评价应遵循计划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 B )

A.个别化原则      B. 全面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诊断性原则

4. 哪项不属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C)

A.教育活动目标     B.教育活动内容    C.教育设施评价     D.教育活动过程 

5. 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包括发展性、( A )整体性和“看得见”。

A.真实性    B.全面性    C.针对性     D.综合性

6.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资料收集与积累(B)

A.常规管理        B.师资队伍建设       C.环境创设       D.一日活动情况

文档

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1.儿童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C)。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D)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部分C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