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届_挑战杯_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01:01
文档

第十二届_挑战杯_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附件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83786263)。组委会主任:王济干组委会副主任:鞠平朱跃龙组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泽王建群冯卫兵任旭华刘兴平刘爱莲华祖
推荐度:
导读附件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83786263)。组委会主任:王济干组委会副主任:鞠平朱跃龙组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泽王建群冯卫兵任旭华刘兴平刘爱莲华祖
附件1: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83786263)。

组委会主  任:王济干

组委会副主任:鞠  平   朱跃龙

组委会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泽   王建群   冯卫兵   任旭华   

刘兴平   刘爱莲   华祖林   安  如   

朱正东   朱永忠   许  峰   阮怀宁   

宋瑞平   张海军   李硕娇   汪  群

陈  菁   陈广华   周建方   郑  源   

姚纬明   封学军   曹平周   惠军绪

缪子梅

秘书长:刘兴平

2、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学校有关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评审工作。

二、活动内容

1、竞赛内容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限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专业;

(4)科技制作发明。

2、竞赛方式

(1)“挑战杯”参赛作品通过校内选拔赛选拔确定,选拔工作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复赛和决赛将组织答辩和作品现场展示。

(2)各学院组织学生准备参赛作品,按要求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各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本院学生申报作品审核确认并进行初步评定,择优排序后上报组委会。

三、参赛资格及作品申报

1、参赛资格

   凡我校2011年7月1日前在册的全日制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作品申报

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我校学生在2009年7月后完成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本校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参赛者须从办公自动化(地址:http://oas.hhu.edu.cn)上下载并认真填写作品申报书,学院推荐意见和教师推荐意见应填写齐全。申报书一律上交打印件,同时附作品简介的电子版(150-200字)。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作品说明书,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等,以及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并准备有关实物或模型,交各学院审核后统一参赛。

四、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与宣传阶段(2010年11月15日至2010年11月21日)。

(1)组委会下发《通知》,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橱窗、横幅、广播等方式宣传和介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大赛营造气氛,并借以推动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各学院成立领导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总支)副牵头,联合有关教师、学院分团委等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宣传组织,科技学术成果的收集以及与组委会联系等各项工作。成立3—5人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项目的提高和攻关。该项工作须在11月21日前完成,并将相关名单送至组委会秘书处(校团委)。

2、作品申报阶段(2010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

(1)在校团委办公室设立申报咨询点,对学生申报作品及参赛事宜进行指导。

(2)各学院将作品申报书及作品(一式四份)、作品简介电子版和作品排序表于2010年11月29日14点之前交组委会秘书处。各学院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件。

3、作品初赛阶段(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

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参加复赛的作品。

4、复赛和展览阶段(2010年12月13日至12月26日)。

(1)各学院按要求做好参赛作品参展的准备工作。12月中下旬举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所有复赛作品参加展览。

(2)复赛参展作品有关要求:各学院参展的每件作品须具备作品全称、作者姓名、学号以及原理图、流程图、效果图或透视图(配150—250文字说明),并做成展板,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有实物或模型。

(3)复赛作品现场展示和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确定本次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各项作品总数的3%、6%、12%、24%,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类作者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进入终审的三类作者作品数比例基本一致。

(5)确定参加“挑战杯”竞赛9件左右候选作品。

5、候选作品完善提高阶段(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2月)。

(1)学校对“挑战杯”候选作品给予一定资助。

(2)各学院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作品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候选作品。

6、决赛确定“挑战杯”参赛项目(2011年3月)

(1)各“挑战杯”候选作品作者参加全校公开答辩。

(2)确定6件“挑战杯”参赛项目,并给予资助。

五、奖励

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的获奖同学、指导老师,将分别授予“河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奖”和“河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按学校相关文件给予奖励。

文档

第十二届_挑战杯_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附件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1、由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常州校区、学院以及校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负责人组成河海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选拔工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组委会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联系电话:83786263)。组委会主任:王济干组委会副主任:鞠平朱跃龙组委会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泽王建群冯卫兵任旭华刘兴平刘爱莲华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