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
智谋方略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的研究
高西 胡子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401331)
摘要: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将能使其恪守医乃仁术和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本文先分析了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当前医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关键词:医学生;思政教育;医学教育中图分类号:K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6-0076-002
“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休戚相关,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至为重要”。医学生是医疗后备人才,在其进入临床实践之前,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未来医疗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不只是要将精湛的医术传递给学生,更要培育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事业人与建设者,推动中国医学健康持续发展。
一、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因为医学事业关乎到人世间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生命和健康,必须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优秀医学人才,才能使医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做到爱岗敬业,以博爱、尊重、同情之心帮助患者,以平等、公正之心服务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也具有医学专业的独特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与觉悟、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医学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目标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心理健康、具有人文精神、医德高尚的人民卫生工作者。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化到每一名医学生心中,能增强其责任意识,强化其道德观念,使其逐渐形成全心全意为医疗行业服务,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培养又红又专的医学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当前医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德育教育引领下,高校在最近几年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整体来看,思政教育的效果还不是非常如意。以医学院为例,通过调查显示,医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足
医学生在毕业后,就要步入工作岗位,真正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夯实思想道德和专业技术基础。医学生专业课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不少医学生都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因而很多医学生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对思政教育课程比较轻视,课下也很少去主动阅读思政课相关书籍。从学校与教师方面来看,思政教育仍未得到切实的重视,因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其结果就是导致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欠缺科学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周密的和科学的规划。但大多数医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数量少,在实践内容涉及上,也存在很多随意性,未真正结合思政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涉及,使得实践活动的各主客观条件都不完善,活动筹备和组织也不够精心,因而影响了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也不够丰富和生动,基本上是专题讲座、材料分析和案例点评等,社会实践或调查活动等比较少。
(三)思政教育相关保障不够完善
目前,医学院尚未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评价机制等各项规定都未统一。尤其是在近年扩招背景下,医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也导致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外活动、校内外活动等内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同时,还需要经费、实践基地等辅助支持。然而,目前教育部门对此方面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实践教学基地偏少,经费投入偏少,专业指导教师人手不足,实践教学课时有限,基本都是师生自主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价值意义。
三、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进一步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完善思政教育教学相关保障
医学院管理层要积极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将思政教育放在首位,确保学生正行、正听、正思。在上行下效作用下,教师也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思政教育,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是专业学习的有力保障,要想成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就必须要先修得高尚的思想政治修养。同时,教育相关部门和医学院还要对思政教育教学相关基础保障进行完善:一是将思政教育经费纳入到预算规划中,确保教育经费充足,并建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尽可能地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二是要结合医学院自身实际与特色,为思政教育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思政实践教学效果;三是为思政教育配备专业师资,针对思政教师进行教育培养和提升,以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思想和知识结构,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武装头脑,既传递书本上的思政知识,也融入时代典型案例,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领。
(二)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完善师德师风评优机制
医学院政治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信仰,要具有家国情怀,同时,思维要有创新性,自律要严格,人格要端正和高尚。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有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和态度,自觉研究党的方针及基本理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责任意识、民族情怀、担当精神。同时,医学院也要强化对师德师风的评价,在设置教学成果、科研创新激励制度时,也要设立思政教育建设方面的奖项,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建设。
(下转第79页)
智库时代
·79·
智谋方略
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崔锦铭(1980-),本科,硕士,团委副、常州校区团委,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FDY082)、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度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7B46714)《“项目+基地+团队”大学生志愿服务协同机制研究》、河海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三圈理论”视角下“项目+基地+团队”大学生志
愿服务协同机制研究》(2017102941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志愿服务条例[N].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2.
[2]谭建光.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格局[J].精神文明导刊,2015(12):13.
[3][美]马克•穆尔著.伍满桂译.创造公共价值:战略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黄飞剑.社会化: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探索,2013(9):81-83.
[5]王晓杰,陈晓运.建构协同: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以广州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6(6):51-56.
[6]团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同志接受《光明日报》书面采访中国青年志愿者[EB/OL].2019-3-16.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4NTc4O Q==&mid=2652229783&idx=1&sn=3f05865e40c237cfea6657d8dc9aa15c&chksm=bd1c9c258a6b153********a4853f7380d1d4f76c5e3a5d b55ba91e8294d149c26b073e36c5d&mpshare=1&scene=23&srcid=0319vfT5pnQwjW8Iq2fFT tW3#rd.
(上接第77页)
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其学生阶段所接触到的教师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平等的、易交流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概念便是亲和的、友善的,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师认为教师就应高于学生,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认为学生就应该管教和束缚,更有甚者会以严厉的态度训斥甚至体罚学生,那样做的效果多数会导致学生害怕或是厌烦这样的教师。这样一来,这种不健康的教师行为也会无形中的影响到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信念的树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将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三、教师信念如何培养(一)学校方面
由于树立教师信念对学校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校本培训便是培养教师
信念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作为承载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亦可主动地开展和规划教师的培训学习来达到增强教师教育信念的目的。
例如,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能够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或者,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出去考察学习,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来提高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来增强教师信念。
(二)社会方面
学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环境,但教师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同样影响着教师信念的建立,如果社会方面能对教师工作做出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肯定,必将对树立教师信念起到助力的作用。尊重教师行业,尽可能少的“污染”教育及教师行业,杜绝乱补课、私送礼等不良现象,让教师行业回归最本初的教书育人这颗初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来增强教师的教育信念,同时,教育事业与教师信念也会相互作
用,共同发展。
(三)教师自身
信念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并不是瞬间形成的。那么,若想培养教师信念,教师自身的改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学者刘莉等也在其文章中指出:“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只有教师本身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信念,才会形成一个牢不可摧的坚固的信念主体。
【作者简介】郭世琦(19-),女,本科,初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家黎,刘义兵.教师信念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0(4):42-43.
[2]李娜.论教师信念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今日科苑,2007(11):-92.(上接第76页)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促进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协同发展
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大,教师要注重将医学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实现协同发展,形成“课程思政”的新格局。对专业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要素提炼出来,并以此来熏陶医学生,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生为本营造好“大思政”教学环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利用乡土资源,重寻红色足迹,开展精神教育,唤起学
生爱国情怀、奋进精神,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的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和获得感。此外,还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丰富的专业讲堂,利用医学院校理论教研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医学专业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思政教育宣讲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医学院和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专业其他课程形成协同发展的效应,讲透新时代思想,讲好新时代故事,引领广大青年医学生健康成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作者简介】高西(1976-),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思政教育及皮肤性病学暨医学美容。
【通讯作者】胡子牧。【参考文献】
[1]丛钊.将医学人文思政教育融入医学英语课程的途径[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2):159-160.
[2]乔婷.试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实践路径的开辟[J].法制博览,2019(06):297.
[3]吴琳.医学生思政教育中预防医患纠纷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医学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1):46-47.
[4]黄晓巍,杨,韩冬,李丽静,刘玥欣,律广富,李玉梅,张亚杰.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进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142-143.
[5]马志波,李若洋.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四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52-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