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00:22
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何茜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粤教版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基本阅读内容,也是高考必背诗歌名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探究文章的内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2.结合诗歌的背景进行反复诵读,揣摩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自主、
推荐度:
导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何茜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粤教版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基本阅读内容,也是高考必背诗歌名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探究文章的内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2.结合诗歌的背景进行反复诵读,揣摩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自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何茜

内容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粤教版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基本阅读内容,也是高考必背诗歌名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探究文章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 结合诗歌的背景进行反复诵读,揣摩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课前预读,了解诗人和作品背景,读准字音,疏通全诗,提出疑难。

    2. 吟咏美读,初步感知诗歌,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3. 文本研读,引导学生鉴赏诗中意境和品悟诗歌内涵。

    4. 深化品读,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深化情感。

    5. 拓展比读,归纳诗人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评析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诗人不事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体会与学习想象、比喻、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体味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第三段关于梦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与诗歌主旨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媒体:PPT、诵读音频、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推进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预读(导入新课)

高二时我们就曾学过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诗人开篇就是一句感情强烈的咏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迈气势。诗人余光中先生在《怀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体会李白诗歌风格的鲜明特征。

上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给同学们,分成了三大组,分别收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诗歌体裁,现在有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介绍收集的相关知识。(学生讲,老师作补充提点)

(诗人简介:诗人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创作背景:留别:留恋作别。此篇为临别赠友之作,故又名《别东鲁诸公》。政治上的失败使李白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与朋友作别。

诗歌体裁: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另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

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今天所学的“吟”属于歌行体的一种,内容多悲愁感

叹之意,形式灵活,节奏多变,不拘一格。)

    课前预读时让大家自己对照课文注释解决字、词、句障碍,现在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美读(诵读,初步感知)

    1. 请学生分段朗读,教师作朗诵技巧点拨,校正字音,并板书应重点掌握的字词。

    2. 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注重字音、语调、节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研读(文本研读)

    引入:1、教师解题:“梦游天姥”是诗歌主要内容,“留别”是写诗的动机。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细读全诗找出答案。(整体把握全诗大意)

    ①题目是“梦游天姥”,那诗中“梦游”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由“我欲因之梦吴越”这句,我们可知“梦游”开始;由“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可知“梦游”结束。)  

    ②据此,我们可以把全诗分为几个部分?(明确:三个。第一部分:由“我欲因之梦吴越”,可知前面部分是“梦游”的原因,可概括为:如梦缘由。第二部分是诗歌的主体部分:梦游天姥。第三部分即诗歌的结尾部分:梦中醒来。) 

   (一)女生齐读第一段“如梦缘由”,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PPT展示,提问学生):

    ①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和天台山,从侧面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引发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二)男生齐读第二段“梦游历程”。

    1. 小组讨论交流:①找出能体现诗人心情的字眼,分析其用法。(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往梦游之路时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②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明确:月夜→寂静清幽  白昼→壮美奇绝   傍晚→离奇险怪   夜晚→壮丽辉煌)

    2.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对这个“梦中仙境”充满着一种什么情感?(明确: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齐聚,写仙境的光明灿烂,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的梦境,这是一个灿烂辉煌、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诗人对此心驰神往,虽身不能至,则心向往之,犹如理想的追求。)

   (三)齐读最后一部分,感受诗人在梦醒后发出的感慨。

    1. 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 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发出的感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四、品读(深化情感)

    1. 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提点: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2. 全班有感情诵读全诗,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舒缓徐疾,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3. 自由诵读,力求背诵。

    五、比读(文本延伸)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打分。(PPT上摘选的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诵读赏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乐观旷达的主调,极具浪漫主义瑰丽色彩。下面请同学们饱含感情地自读课文,要求通过你的朗诵和演绎来体现李白诗歌的特色,尝试背诵下来。

    六、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之因  →       梦游之景     →   梦醒之叹        

                         夸张                 蔑视权贵                                     

                          想象            追求自由     

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何茜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粤教版选修教材第一单元的基本阅读内容,也是高考必背诗歌名篇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探究文章的内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2.结合诗歌的背景进行反复诵读,揣摩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自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