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不少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越加艰难,从而选择自主创业。在加之 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生活的多元化,主流的分化让人看不清什么是“主流”。在价值观判断越来越受到影响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大学生的爱好越来越广泛,而对于未来的打算也越来越实际。对于大学生来说,兴趣、能力和现实结合是最好的事情。他们渴望自己的爱好能被认可,从而把自己的爱好一步步变为现实。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赚钱带有强烈的冲动,82.7%赞成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83.8%表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会从事商业性活动。有37%参加过商业性活动,52.1%的大学生表示,从事家教或者兼职是为了赚钱。
64.7%的人从事家教或兼职
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各大城市就有一股家教大军在涌动。调查显示,有37%的大学生参加过商业性活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奉行的“勤工俭学”口号早已淡出,52.1%的大学生表示,从事家教或者兼职是为了赚钱。
大学生对赚钱带有强烈的冲动,82.7%的大学生赞成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55.6%的学生看见同学因为从事商业活动赚钱会心生羡慕;83.8%的大学生表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会从事一些商业性活动。
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刘晓艳和中南大学3名男生刚上大学就着手准备创业了。4人以借资入股的形式创办了一家翻译公司,2004年7月6日公司注册,刘晓艳每周至少要花两天时间呆在公司。“同寝室的同学和我关系很好,开玩笑的时候别人会叫我刘总”。她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董事、经理”。公司并不是她自己的,但是她在体味创业的滋味。在她公司的宣传册上,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黄振定、外语学院经贸英语系主任廖光蓉、外语学院教授王崇义都是他们公司的技术核心,这份宣传册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创业的态度。
刘晓艳说自己是个很好强的人,但是她现在身上一分钱也没有。“空手套白狼”可以很好地形容刘晓艳的现实处境,也可以概括很多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的现实尴尬。虽然众多的大学生赞成创业,但是他们中有64.7%的人只能从事家教或兼职工作。在这些大学生的心里,能找到家教和兼职已经很不错了。能投资创业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是大学生,创业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更多的只是梦想。
刘晓艳告诉我,自从公司注册后,她的学习成绩曾一度下滑,以前她经常拿到学校的二等奖学金。目前她和另外几个伙伴都商量好了,为了不让公司解体,他们决定全部留在长沙考研,走一个最“主流”也是最现实的路子来保住他们的创业梦。
观点:创业是艰难的,若选择创业仅仅是羡慕做小老板,不用给别人打工看脸色,而不是出于强烈的自主创业的愿望,恐怕在创业路上飞不远。先在市场最前沿摸爬滚打,卧薪尝胆再图大计,是一种成熟的选择。
1.3%从网络中得到收入
在调查中,大学生上网浏览网页的有43.8%,聊天的有28.8%,玩游戏的有26.9%。而在玩游戏的大学生中,有11.8%的人认为自己是职业玩家,3.9%的人在从事游戏角色代练等商业活动,但只有1.3%从网络中得到收入。
64.8%的大学生反对大学校园出现职业玩家,这与他们对音乐原创、极限运动、家教创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缺乏专业的游戏职业玩家,可能跟我们对待游戏本身的态度有关。
在大学校园迷恋游戏的学生注定要被排斥。“你可能因为音乐或者别的什么受到别人的瞩目,如果我们说我们游戏玩得好,那就成了别人攻击你不务正业的话柄。”一位男生如是说。
每一个幽暗的夜晚,高校附近的偏僻网吧总是坐满了大学生。在这些人群中,认为网络游戏能带来心理快乐的有49.9%,能带来满足感的有23.4%。游戏内容也许能弥补他们心理的缺失,但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很少有人认为玩游戏能有前途,反而出现不少因玩游戏而日渐堕落的例子。
网络游戏的吸引让人欲罢不能,大学生中的游戏玩家是在黑暗中生活的。也许当网络游戏风行的时候,他们更需要有一点光明来照亮黑暗中的路。
观点: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身心都有负面影响,甚至荒废学业。网络游戏本身并不具备破坏性,大学生们应该把握好尺度,警惕因过度沉溺而使其变成精神上的“海洛因”。
73.9%赞成校园音乐原创
湖南师范大学附近的魅惑酒吧里经常有一名女生和4个男生举行个人演出。他们身上透出一种气质,是专门从事音乐创作的人才有的特质。这是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乐队——Z-BOSS。女生毕婧是键盘手,其他4个男生分别是贝斯手赵羽、吉他手关唯、主唱红军和鼓手苏捷。他们称自己是搞地下摇滚的,这种“地下”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3.5%知道大学生里有从事音乐原创的乐队,网上报道:Z-BOSS乐队组队一年,有着不错的成绩:2003年获康师傅冰红茶湖南赛区第一名、华中第五;2004年获冰力先锋华中第四名。10月24日祁宏到湖南大学北校区时,乐队曾为其做背景音乐。40.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从事音乐原创的同学生活是新鲜和刺激的,Z-BOSS乐队成员日常的形象和举止自然吸引了很多同校学生的眼球。
从崔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唱出《一无所有》之后,“一无所有”就成了这群自认为生活在边缘世界的人群的真实写照。不仅仅如此,表面光鲜的他们其实穷得不行。“两条牛仔裤轮着穿,外出比赛得了奖还要自己贴钱!”赵羽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手中的乐器就是自己的一切。”
67.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不会使用任何乐器,89.3%的大学生没有登台进行过任何表演。因此一个舞台成了58%的大学生梦想的园地。在40.8%的同学眼中,他们的生活充满新鲜和刺激。但是边缘注定是少数人的阵地,能真正了解音乐原创、极限运动、投资经商等校园非主流行为的大学生只有31.9%。在81.3%知道这些活动的大学生里,52.3%的人曾经参加过一些活动,但最终选择了退出,最终只有6.5%能坚持下来。
Z-BOSS乐队的成员说,他们渴望被社会承认,如果一旦离开校园,不得不为生存考虑时,他们担心乐队是否还能保留下来。“可能到时候就散了吧,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聚在一起。”毕婧说到这些时有点伤感。
73.9%的被调查大学生赞成在校园从事音乐原创。虽然原创乐队背后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但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和困惑。“我们一直想出唱片。”对于Z-BOSS乐队的成员来说,心中的梦想就是能被唱片公司发掘,并走上创业的主流大道。
观点: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中,要想毫无障碍地展开这一过程,还要受到多方面的压力。我们能否改变一下现有的教育框架,多设置一些“试验土壤”、“个性化空间”,使得个性追求大环境的矛盾得到缓解呢?
有关专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
1.要有风险意识准备经受挫折
不少已经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这样的同感: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得多。大学生创业往往存在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不足,在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难关。专家提醒大学生在创业前要有风险意识,更要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承受得住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失败,而不至于一有挫折就“倒下”。
2.做好市场调查切忌盲目上马
盲目性比较大,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面现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别人的创业故事,匆匆上马。缺乏创业的充分准备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一大原因。不打无准备之战,大学生在创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市场调查分析是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必须认真做细的一项工作。首先要综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以及市场调查等多方面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项目,要选择自己熟悉又专精的行业进入。现在有不少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但在网络泡沫慢慢褪去的当下,网络公司吸引风险投资难度加大,网络创业并非大学生想像的那么容易。其次要组建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要注意团队成员的性格搭配、角色分工、知识技能互补等因素,当然创业团队成员对公司的远近期目标、策略制定、股权分配等也要有共识,这样才能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
3.先学会走路再尝试跑步
富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对市场的预测普遍过于乐观,总想着早日把企业做大做强。有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就把摊子铺得很大,什么业务都想做,结果什么也做不好;有的人喜欢大谈“第一桶金”,而不善于去赚“第一分钱”。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甘国屏在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时说,大学生设想的创业往往不是投资额大、能快速得到回报的项目,就是现代化、高收入的大企业。他认为,创业应该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一步一步来,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诸如小超市、服装店、饰品店等投资不大的小型项目,经济效益普遍比较好。创业需要资金,而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劣势。一开始创业就一味求大,容易使公司陷入资金困境。专家提醒大学生,不要还没学会走路,就去跑步,企业应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不能好高骛远,必须重视经营,步步为营以求创造利润,然后按照创业计划逐步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