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方便地和远在异地的亲人进行网络聊天,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见到对方,就像对方就在自己眼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很方便的获取信息,知道当下自己周边和其他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卖出自己的商品和点子,实现利益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社会伦理道德、宣传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思想……但是,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成瘾、网络行为偏差等等,使得这一切变得不再简单,使得我们为之担忧。
学生无意识引起的偏差行为。例如,网上迷路,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混乱,由于从众心理参与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讨论或下载或观看不健康信息等。
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差这一现象,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我而言,其解决方案可以因其主体的不同而分别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如果分主体,明确分工,及时预防,那么,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和解决。
我们可以从网上获取我们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的信息,但是,一定要对网络上的有损道德修养和违背法律的信息加以防范并严格要求自己不去看,而且应当在监督自己的同时做好督导作用,防范其他同学也误入歧途。避免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要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使人激怒、麻烦或受到伤害,要对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
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指导者和健康心理行为的导向者,必须要有能力充分认识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就拿我所就读的大学而言,在这个学期的六月份开始,关于网络开放时间做出了调整。如:将以前的周日晚上至周四晚上的晚上十二点断网到现在的晚上十一点断网,由周五晚上至周六晚上的通宵开放网络到现在的晚上十二点断网,我想,虽然在一开始会有很多同学不适应并且抱怨,但是,仔细想想,其实对我们大学生自身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缩短上网时间可以有助于我们晚上早点休息,多看下书,多充实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而不是整天呆在电脑前,成为宅男、宅女。不过,有时候会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有时候从图书馆或者教室自习完后,回寝室洗漱完毕,就没什么时间上网找自己的需要的学习资料了。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杜绝不良的上网习惯,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科学上网、文明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