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43:16
文档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篇课文多角度的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写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感受自然的多彩多姿,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自然的壮美。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推荐度:
导读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篇课文多角度的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写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感受自然的多彩多姿,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自然的壮美。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篇课文多角度的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写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感受自然的多彩多姿,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自然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

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观潮             2课时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复习             1课时

                单元过关         2课时

合计             12课时

1 燕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掠过、稻田、尾尖等词语。体会比喻、拟人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2、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培养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引导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掠过、稻田、尾尖等词语。体会比喻、拟人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培养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谁来试着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图片,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图)教师提示:哪位同学说说你观察到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后口述。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两个量词用得很准,哪几个?("一身""一对)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3、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4、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5、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6、学生口述。

7、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8、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

9、"风吹拂着柳丝",(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柳丝"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柳丝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柳丝?("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嫩叶的柳丝",什么颜色的嫩叶?"带黄色的嫩叶",使我们感到柳丝是那样青嫩。)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还有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

11、什么叫“赶集”?

12、齐读第三句。

13、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14、指导背诵。

五、书写

 1、提醒学生执笔姿势

2、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字:燕 的上半部分,不要少横;聚 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倦 右下部分是横折钩;演 里面有一横不要丢掉。

3、练习

六、布置作业。

必做:生字组词;

选做:抄写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1、燕子    

  

羽毛 翅膀 尾巴 凑    

细雨  微风  柳丝  草  叶  花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培养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词语:俊俏、增添、掠过、偶尔、聚拢、光彩夺目等

  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背诵一、二小节

二、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找同学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作业。

必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预习第二课

八、板书设计

   

1燕子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过      落在几痕细线上

唧唧的叫着         像五线谱

有的……有的      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教学反思:

  

2 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剪刀、裁出、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启发式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剪刀、裁出、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幻灯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书写生字

1、注意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

2、教师重点提醒:裁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 第七笔是是一笔撇不是两笔。

3、练习

五、作业:

必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选做:预习第二首古诗

六、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春日》,理解句子中的字词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作业:

必做:《语基》第二课

选做:预习第三课

六、板书设计: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反思:

3、观潮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飞腾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清课文思路。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本科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

教学准备:

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飞腾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本科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上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明确: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

明确:“大家昂着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

明确:越往西越窄。

湖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

明确:潮水越往西越急。

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人们的心情怎样?

明确: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

四、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潮来之前人们的心情。

五、书写生字

1、准确的认读生字。

2、强调易写错的生字:笼 上边是竹字头;

薄 不能写成左右结构的;沸 第五画是横,第七画是撇。

六、布置作业。

必做:生字组词

选做:1.抄写优美的语句

2.抄写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来之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飞腾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本科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两个自然段,既写了潮来前的平静,又写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观潮的人很多,文中用了一个词“人山人海”,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能引来这么多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一天下奇观的奇特之处吧!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听老师读潮来时的景象,你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边听边想,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画面。

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这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壮观    气势雄伟   奇

哪儿壮观,哪儿称得上天下奇观?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可以小组读,两个人对读,还可以自己读。  

(自由读)

2、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读出这种感觉来。

3、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

4、作者抓住了潮水的特点,用了比喻手法更显出了大潮的奇,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5、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6、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7、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如果你也站在人群中,和人们一样盼着潮水涌来,你会怎么样?你会。。。如果大家都在场你们会?咱们来演演看,好吗?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一场面?人声鼎沸。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四、看录象体会课文内容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读好吗?(用课件出示3,4两个自然段) 

8、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9、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吧!(课件)

师:听到你们的赞叹声了,你们一定也被大潮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讲解员,给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观潮的“现场直播”,做讲解员能拿着稿子念吗,那就赶快把你们的解说词背下来吧!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潮来时,是否马上平静下来了呢?自读谈感受,看课件后再齐读

六  齐读课文并总结: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你们回家把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之处吧!

七  作业:

必做:《语基》第三课

选做:预习第四课

背诵3、4自然段,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再和大家交流。

八  板书设计

 3、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教学反思:

4鸟的天堂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想“鸟的天堂的美丽,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书: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书:见闻   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书:枝叶   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书:绿叶   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五、作业

1.必做: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请你把它抄下来。

2.选做:“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4、鸟的天堂

见闻   联想

枝叶   展示生命力

绿叶   生命在颤动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秋游的方案,同时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精神和交往的能力。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力争把景物写具体。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式继续深入思考,并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的特点。

4、积累5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5、搜集有关五岳和我国五大淡水湖的资料。

重点难点:

1.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同学们在交流的同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制定好小组的秋游方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在小组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全班的秋游方案。

2.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规律,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这个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宽带网,并根据要求松及有关五岳和我国的五大淡水湖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进行边读边想象的训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描写自然的优美词语,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

二、教学过程: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寻找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4、“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5、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作业:

必做:抄写优美词语;

语文园地一

花草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日月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山峦     崇高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选做:读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注重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复习(一课时    )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复习本组生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夕阳西下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群芳吐艳  落英缤纷

     乌黑  翅膀  活泼  掠过  演奏  偶尔  音符  赞歌  光景

     笼罩  薄雾  屹立  昂首  横贯  依旧  沸腾  霎时  恢复

二、比一比,再组词。

   拢(     )          闲(     )         糖(     )

   扰(     )          闭(     )         塘(     )

   圈(     )          镇(     )         贯(     )

   卷(     )          填(     )         惯(     )

四、默写古诗《 咏柳》《春日》。

    说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浪潮(          ),犹如(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

六、修改病句。(12分)

1.法西斯被屋里的东西抢走了。

                                   

2.奶奶又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3.骄傲的铁罐经常颂扬自己的优点。

                                   

考试(两课时)

课型:测试课

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附《单元检测卷》)。              

教后反思:

文档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篇课文多角度的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写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感受自然的多彩多姿,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自然的壮美。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