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混凝土路面不平的防治
公路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是混凝土路面不平,导致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导致混凝土路面不平的原因主要包括平整设备的调整不到位、路基沉降不均匀等[3]。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根据上述导致路面不平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在进行路面平整前,需要仔细调整平整设备、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同时,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轮岗换岗的交接,确保路面平整的施工得以高效进行。
2、弹簧路基和路基边坡的防治
弹簧路基、路基边坡等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有必要予以有效防治。
(1)避免天然稠度低于1.1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2%的土壤作为路基填料。
(2)清除路基碾压层中的软弱层,并换填良性土壤,对于已经产生“弹簧”的路基部位,可采取措施将所填充的过湿土壤挖出翻晒,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3)在填筑上层路基时,需对下层路基的含水量以及压实度予以核查对比,确保核查达标才能进行后续填充工作。如此才能有效防止弹簧路基的出现。作为维持路基稳定的主要公路结构,路面边坡是指在公路两侧所填筑而成的坡面,也是公路施工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路面边坡的防治则主要是通过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注意加强排水工程建设,通过在路边栽种植物或石料堆砌等途径,帮助防护边坡,确保由于边坡滑落而导致的路基不稳问题。一般在路面边坡的填充中需注意对边坡砌筑工作的重视,避免由于砌筑不到位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3、路面基层裂缝的原材料及施工工艺管理
在公路的路基施工中,由于基层材料的干燥收缩、温度变化或负载过大,均会导致路面基层裂缝的出现。因此,在路面施工管理中,应针对上述基层裂缝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加强原材料管控。一般要求根据施工当地环境中的土质情况,确定路面施工的合适含水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导致基层裂缝问题。
(2)施工工艺的管理。在路面和石灰石的基层之间可通过铺设碎石层,利于路面表层的含水量控制,避免路基裂缝的产生;同时,在路基的搅拌过程中尽可能选用慢凝水泥,提高拌和强度,确保水泥稳定土的合理配比及均衡拌匀。
(3)在不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及稳固度的前提下,水泥用量可适当降低、一次成型。
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工程施工人员是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充分发挥施工团队的作用、实现对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求根据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予以合理分工,对其工作任务予以科学分配,确保施工人员都能人尽其用;另一方面,在施工团队中强化团队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求助同伴;此外,对于涉及到不同部门工作衔接的部分,需仔细交接,对交接点的关键部分详细说明,确保双方有效交接、更好发挥团体整体潜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局限性,因而应依据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进行相应调节。
5、加强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机械设备是各项施工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前提,因此,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过关的机械设备,这是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关键。需根据施工需求选用性价比高、质量过关的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后需根据实际情况调配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水平;机械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避免由于错误操作而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施工设计方案,选择最为合理的机械搭配方案及使用方案;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的保养需求进行日常保养及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